乌冬面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4617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22
一种乌冬面机,包括框架部分、和面部分、压面部分、压延部分、输送部分、成型部分和集料部分,和面部分设置于框架部分左侧,压面部分设置于框架部分右侧,压延部分位于框架部分顶部前端,输送部分位于框架部分顶部后端,成型部分安装在输送部分上端右侧,集料部分介于和面部分与输送部分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集和面、压面、压延、输送、成型、集料等制面功能于一体,操作便利,减少设备占地面积;压面部分能够仿生折叠压面,通过检测电流自动模拟人工揉面力道复合面团,便于面筋网络的形成,提高乌冬面口感;压延部分能够使面筋多向延展,提高乌冬面弹性、韧性;输送速度智能调速,实现多种宽度规格产品任意调节。宽度规格产品任意调节。宽度规格产品任意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乌冬面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乌冬面制作设备,属于食品机械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乌冬面设备商用市场欠缺,面馆内无小型多功能的制面设备,手工制面效率低下,故面馆都外购成品面冷藏保存以保证上餐及时,这样会影响面的口感,且需要考虑成品面保鲜的问题及销售状况不良时的亏损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乌冬面机,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乌冬面机,包括:框架部分、和面部分、压面部分、压延部分、输送部分、成型部分和集料部分,和面部分设置于框架部分左侧,压面部分设置于框架部分KJ右侧,压延部分位于框架部分顶部前端,输送部分位于框架部分顶部后端,成型部分安装在输送部分上端右侧,集料部分介于和面部分与输送部分之间。
[0005]本技术的优点是:集和面、压面、压延、输送、成型、集料等制面功能于一体,操作便利,减少设备占地面积;压面部分能够仿生折叠压面,通过检测电流自动模拟人工揉面力道复合面团,便于面筋网络的形成,提高乌冬面口感;压延部分能够使面筋多向延展,提高乌冬面弹性、韧性;输送速度智能调速,实现多种宽度规格产品任意调节。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技术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7]图2是本技术的框架部分KJ俯视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8]图3是图2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9]图4是本技术的和面部分HM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0]图5是图4的P向视图(即和面部分HM的后端视图);
[0011]图6是本技术的压面部分YM立体结构(后侧)示意图;
[0012]图7是图6中升降座、抽拉托盘和面槽组装结构的后端视图;
[0013]图8是图7的左视图(抽拉托盘抽出前后的示意图);
[0014]图9是本技术的压延部分YY一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10是图9另一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11是图10中部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12是本技术的输送部分SS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13是本技术的成型部分CX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14是图13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15是本技术集料部分JL与框架组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16是本技术输送、成型、集料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参见图1

图16,本技术一种乌冬面机,包括:框架部分KJ、和面部分HM、压面部分YM、压延部分YY、输送部分SS、成型部分CX和集料部分JL,框架部分KJ作为其他部分的支撑;和面部分HM安装在框架部分KJ的左侧,压面部分YM安装在框架部分KJ的右侧,压延部分YY安装在框架部分KJ顶部前端,输送部分SS位于框架部分KJ顶部的后端,成型部分CX安装在输送部分SS上端的右侧,集料部分JL介于和面部分HM与输送部分SS之间。
[0023]参见图2和图3,所述的框架部分KJ包括:左架1、中架2、右架3、前底撑4、左底撑5、右底撑6、左顶撑7、前顶撑8、后顶撑9、滑道吊梁10、左竖梁11、右竖梁12、前横梁13、后横梁14、限位支撑15和中间横梁16,左架1、中架2、右架3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前底撑4两端分别与左架1、右架3的底部连接,中间与中架2的底部连接;左架1和中架2之间连接有左底撑5、左顶撑7、滑道吊梁10,该左底撑5位于底部后端,该左顶撑7位于顶部中间,该滑道吊梁10位于顶部前端;中架2和右架3之间连接有右底撑6、前顶撑8、后顶撑9,该右底撑6位于底部后端,该前顶撑8位于顶部前端,该后顶撑9位于顶部后端;左竖梁11、右竖梁12、前横梁13、后横梁 14、中间横梁16连接成“曰”字型框架,两个限位支撑15间隔、平行设置于该“曰”字型框架底部的同一高度。
[0024]参见图1、图4和图5,所述的和面部分HM包括:左滑道17、右滑道18、和面架顶板19、轴承支轴1901、和面左侧板1902、和面右侧板1903、锅体20、搅拌轴21、搅拌杆2101、和面电机22、和面驱动链轮23、和面链条24、和面从动链轮25。等高的左滑道17和右滑道18水平平行设置,分别安装在框架部分KJ的左架1和中架2下部相对的一侧;和面架顶板19的两端对称连接有和面左侧板1902及和面右侧板1903的顶端,三者组成n形支架;在该和面左侧板1902及和面右侧板1903相背的侧面各通过两个等高间隔设置的轴承支轴1901分别转动安装一个轴承Z1,每一侧的两个轴承Z1分别置于左滑道17和右滑道18内,并能够沿着滑道移动;锅体20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第一带座轴承DZ1转动穿过一根搅拌轴21,搅拌轴2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带座轴承DZ2转动支撑于和面左侧板1902及和面右侧板1903的下端之间。在该搅拌轴21位于锅体20内侧的部分间隔安装有多根沿圆周均布径向的搅拌杆2101,搅拌杆2101可以按一定规律(如按螺旋分布,或相邻的搅拌杆2101沿轴向错开距离和沿圆周错开角度)设置。在该搅拌轴21端部键连接有和面从动链轮25,与安装在和面架顶板19上的和面电机22输出轴的和面驱动链轮23通过和面链条24传动连接。
[0025]上述的和面部分HM的工作过程:将锅体20口朝上设置,倒入适量面粉,启动和面电机22,通过和面驱动链轮23、和面链条24及和面从动链轮25等的传动作用,带动搅拌轴21按一定速度转动,转动过程中按需求加入适量水,从而将面粉和水搅拌均匀;待和面完成可转动锅体20至适合将面取出的角度,将和好的面人工取出进行下一步制面工艺。
[0026]参见图6,所述的压面部分YM包括:压面电机固定板26、压面电机27、压面主链轮28、压面链条29、压面从链轮30、升降固定板31、下撑板32、丝杆33、上撑板34、螺杆35、升降座36、限位板3601、限位导向板3602、滚轮37、抽拉托盘38、直角弯边381、限位块382、面槽39和压面板40,压面主链轮28键连接于压面电机27的输出轴上,压面电机27固接于压面电机固定板26,压面电机固定板26设置于框架部分KJ左侧前端;相互平行的下撑板32与上撑板34之间通过多根丝杆33连接成框架结构,下撑板32的底部安装在升降固定板31上,该升降固定板31设置于框架部分KJ右侧底部中间位置;在下撑板32与上撑板34之间转动支撑有压
面从链轮30,在压面从链轮30的轴心设有螺孔,在该螺孔内安装(穿过)螺杆35,该压面从链轮 30通过压面链条29与压面主链轮28实现传动连接;螺杆35的顶端与升降座 36的底部固定连接。在该升降座36的后端有两个向上突出的限位板3601,该升降座36左右两端的中部各转动安装一滚轮37,在每一滚轮37的前面各装有一抽拉轴承Z2;抽拉托盘38设在升降座36的上面,抽拉托盘38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向下的直角弯边38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乌冬面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部分(KJ)、和面部分(HM)、压面部分(YM)、压延部分(YY)、输送部分(SS)、成型部分(CX)和集料部分(JL),和面部分(HM)安装在框架部分(KJ)的左侧,压面部分(YM)安装在框架部分(KJ)的右侧,压延部分(YY)安装在框架部分(KJ)顶部前端,输送部分(SS)位于框架部分(KJ)顶部的后端,成型部分(CX)安装在输送部分(SS)上端的右侧,集料部分(JL)介于和面部分(HM)与输送部分(SS)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冬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部分(KJ)包括:左架(1)、中架(2)、右架(3)、前底撑(4)、左底撑(5)、右底撑(6)、左顶撑(7)、前顶撑(8)、后顶撑(9)、滑道吊梁(10)、左竖梁(11)、右竖梁(12)、前横梁(13)、后横梁(14)、限位支撑(15)和中间横梁(16),左架(1)、中架(2)、右架(3)间隔平行设置;前底撑(4)两端分别与左架(1)、右架(3)的底部连接,中间与中架(2)的底部连接;左架(1)和中架(2)之间连接有左底撑(5)、左顶撑(7)、滑道吊梁(10),该左底撑(5)位于底部后端,该左顶撑(7)位于顶部中间,该滑道吊梁(10)位于顶部前端;中架(2)和右架(3)之间连接有右底撑(6)、前顶撑(8)、后顶撑(9),该右底撑(6)位于底部后端,该前顶撑(8)位于顶部前端,该后顶撑(9)位于顶部后端;左竖梁(11)、右竖梁(12)、前横梁(13)、后横梁(14)、中间横梁(16)连接成“曰”字型框架,两个限位支撑(15)间隔、平行设置于该“曰”字型框架底部的同一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冬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和面部分(HM)包括:左滑道(17)、右滑道(18)、和面架顶板(19)、轴承支轴(1901)、和面左侧板(1902)、和面右侧板(1903)、锅体(20)、搅拌轴(21)、搅拌杆(2101)、和面电机(22)、和面驱动链轮(23)、和面链条(24)以及和面从动链轮(25),等高的左滑道(17)和右滑道(18)水平平行设置,分别安装在框架部分(KJ)的左半部的下部相对一侧;和面架顶板(19)的两端对称连接有和面左侧板(1902)及和面右侧板(1903)的顶端,三者组成n形支架;在该和面左侧板(1902)及和面右侧板(1903)相背的侧面各通过两个等高间隔设置的轴承支轴(1901)分别转动安装一个轴承(Z1),每一侧的两个轴承(Z1)分别置于左滑道(17)和右滑道(18)内,并能够沿着滑道移动;锅体(20)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第一带座轴承(DZ1)转动穿过一根搅拌轴(21),搅拌轴(2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带座轴承(DZ2)转动支撑于和面左侧板(1902)及和面右侧板(1903)的下端之间;在该搅拌轴(21)位于锅体(20)内侧的部分间隔安装有多根沿圆周均布径向的搅拌杆(2101);在该搅拌轴(21)端部键连接有和面从动链轮(25),与安装在和面架顶板(19)上的和面电机(22)输出轴的和面驱动链轮(23)通过和面链条(24)传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冬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面部分(YM)包括:压面电机(27)、压面从链轮(30)、升降固定板(31)、下撑板(32)、上撑板(34)、螺杆(35)、升降座(36)、抽拉托盘(38)、面槽(39)和压面板(40),压面电机(27)设置于框架部分(KJ)左侧前端;相互平行的下撑板(32)与上撑板(34)之间通过多根丝杆(33)连接成框架结构,下撑板(32)的底部安装在升降固定板(31)上,该升降固定板(31)设置于框架部分(KJ)右侧底部中间位置;在下撑板(32)与上撑板(34)之间转动支撑有压面从链轮(30),在压面从链轮(30)的轴心设有螺孔,在该螺孔内穿过螺杆(35),该压面从链轮(30)通过压面链条(29)与安装在压面电机(27)输出轴上的压面主链轮(28)传动连接;螺杆(35)的顶端与升降座(36)的底部固定连接;在该升降座(36)的后端有两个向上突出的限位板(3601);抽拉托盘(38)滑动安装在升降座(36)的上面,抽拉托盘(38)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向下的直角弯边(381),在升降座(36)与直角弯边(381)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抽拉托盘(38)被拉出升降座(36)而脱落的限位机构;在
抽拉托盘(38)的上面设有盒状的面槽(39),在该面槽(39)的上方设有压面板(40),压面板(40)尺寸略小于该面槽(39)的槽口尺寸,该压面板(40)设置于框架部分(KJ)的右侧顶部中间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冬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延部分(YY)包括:压延左板(41)、压延右板(42)、下刮板轴(43)、下刮板(44)、挡面板(45)、可调压辊(46)、可调压辊板(47)、可调齿轮(48)、调挡轴(49)、调挡凸轮(50)、调挡架(51)、管体(5101)、弹性压辊板(52)、弹性压辊(53)、上刮板轴(54)、上刮板(55)、弹簧压板(57)、压延电机(63)、锁定杆(65)、把手(66)和V槽板(67);压延左板(41)和压延右板(42)间隔平行安装在框架部分(KJ)的顶部;在压延左板(41)和压延右板(42)的中部和下部的相同位置分别设有用于穿过弹性压辊(53)和可调压辊(46)端轴的上孔和下孔,该上孔和下孔为弧形,能够允许该端轴移动一个距离;在该上孔和下孔外侧分别设有具有杠杆作用的弹性压辊板(52)和可调压辊板(47),弹性压辊板(52)的后端通过上铰接轴(C)铰接在该上孔的后面,可调压辊板(47)的后端通过下铰接轴(A)铰接在该下孔的后面;左、右两侧的弹性压辊板(52)的中部分别转动支撑弹性压辊(53)两端的D端轴(D),左、右两侧的弹性压辊板(52)的前端的上面分别通过一个弹簧(T)与对应的压延左板(41)上部的左固定板(4101)和压延右板(42)的外侧的右固定板(4201)连接,利用弹簧(T)对弹性压辊(53)施加一个向下的弹性压力;在弹性压辊(53)的后面设有下刮板轴(43),下刮板轴(43)的两端转动支撑在压延左板(41)与压延右板(42)之间,在该下刮板轴(43)的前面通过下连接板(4301)连接有下刮板(44),该下刮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先知孙高康许迅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科央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