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引流气液混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64568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井开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压引流气液混输系统,包括底部具有分离罐出液口、分离罐进液口和气液溢出口的气液分离罐;具有低压进液管和高压出液管的增压泵;具有动力液进液口、混合液出液口和气液进液口的负压引流泵;以及具有输出端的油气井;其中,所述气液分离罐的分离罐出液口与增压泵的低压进液管相连通;所述增压泵的高压出液管与负压引流泵的动力液进液口相连通;所述负压引流泵的混合液出液口与气液分离罐的分离罐进液口相连通;所述油气井的输出端与负压引流泵的气液进液口相连通;以及所述气液分离罐的气液溢出口与外界油气管网相连通。罐的气液溢出口与外界油气管网相连通。罐的气液溢出口与外界油气管网相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引流气液混输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油井开采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负压引流气液混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井口油气混输系统普遍存在对气体敏感的问题,系统形成的负压能力和排出压力有限,从而导致气液混输效果较差,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气液混输效率低的问题。而近期出现的管辅油气混输工艺虽然能解决油气混输问题,但管辅油气混输工艺自动化程度高,系统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且一次性投资大,成本高昂,不适合大量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负压引流气液混输系统,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负压引流气液混输系统,包括:底部具有分离罐出液口、分离罐进液口和气液溢出口的气液分离罐;具有低压进液管和高压出液管的增压泵;具有动力液进液口、混合液出液口和气液进液口的负压引流泵;以及具有输出端的油气井;其中,所述气液分离罐的分离罐出液口与增压泵的低压进液管相连通;所述增压泵的高压出液管与负压引流泵的动力液进液口相连通;所述负压引流泵的混合液出液口与气液分离罐的分离罐进液口相连通;所述油气井的输出端与负压引流泵的气液进液口相连通;以及所述气液分离罐的气液溢出口与外界油气管网相连通。
[0005]进一步,所述负压引流泵包括:具有混合腔的混合箱,所述动力液进液口和混合液出液口沿轴线开设于混合箱的两端;设于所述动力液进液口内的喷嘴;以及设于混合液出液口的扩散管;其中,所述气液进液口开设于喷嘴和混合液出液口之间的混合箱上,且连通所述混合腔及油气井的输出端。
[0006]进一步,还包括:设于所述低压进液管上的低压过滤器,以及设于所述高压出液管上高压过滤器。
[0007]进一步,所述气液分离罐的底部还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上设有用于封闭排污口的排污阀。
[0008]进一步,所述增压泵包括:分别与低压进液管和高压出液管连通的增压室;设于所述增压室一侧且驱动时向增压室增压的增压曲轴箱;以及设于所述增压曲轴箱上且通过传动装置驱动连接所述增压曲轴箱的驱动装置。
[0009]进一步,所述气液溢出口上设有用于封闭气液溢出口的溢出口阀门。
[0010]进一步,所述气液分离罐的顶部还设有开启时连通外界和气液分离罐的安全阀。
[0011]进一步,所述气液分离罐的顶部还设有开启时连通外界和气液分离罐的放空阀。
[0012]进一步,所述分离罐出液口上设有用于封闭分离罐出液口的第一阀门;所述分离罐进液口上设有用于封闭分离罐进液口的第二阀门;所述低压进液管上设有用于封闭低压进液管的第三阀门;以及所述高压出液管上设有用于封闭高压出液管的第四阀门。
[0013]进一步,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控制柜,所述控制柜与驱动装置电性连接。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1、结构简单可靠,生产成本低,适合大量推广;
[0016]2、负压引流泵的设计取消了传统气液混输系统油泵的运动件,避免了长时间运行时产生的结构磨损而频繁地进行拆装检修,延长了本气液混输系统的使用寿命,有效降低管理难度;
[0017]3、气液分离罐能够有效分离油气,并通过分离罐出液口输出油液,油液经过增压泵的增压再输入负压引流泵,使在负压引流泵内形成负压更强,提高油气井的油气抽取效率,同时形成的混合液排出压力更高,配合气液分离罐的密封使气液溢出口流出至外界油气管网的气液输送效率更高,能够有效解决油气井油气的混输效率低问题,同时还能降低对油气井的输出端的回压。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总体示意图。
[0019]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总体示意图。
[0020]图3是图1或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2]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技术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顶、底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技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0023]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
[0024]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元件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类似地,第二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
[0025]参照图1和图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本技术的一种负压引流气液混输系统,包括:底部具有分离罐出液口110、分离罐进液口120和气液溢出口的气液分离罐100;具有低压进液管210和高压出液管230的增压泵200;具有动力液进液口、混合液出液口和气液进液口330的负压引流泵300;以及具有输出端的油气井400;其中,所述气液分离罐100的分离罐出液口110与增压泵200的低压进液管210相连通;所述增压泵200的高压
出液管230与负压引流泵300的动力液进液口相连通;所述负压引流泵300的混合液出液口与气液分离罐100的分离罐进液口120相连通;所述油气井400的输出端与负压引流泵300的气液进液口330相连通;以及所述气液分离罐100的气液溢出口与外界油气管网相连通。本技术结构简单可靠,生产成本低,适合大量推广;负压引流泵300的设计取消了传统气液混输系统油泵的运动件,避免了长时间运行时产生的结构磨损而频繁地进行拆装检修,延长了本气液混输装置的使用寿命,有效降低管理难度;气液分离罐100能够有效分离油气,并通过分离罐出液口110输出油液,油液经过增压泵200的增压再输入负压引流泵300,使在负压引流泵300内形成负压更强,提高油气井400的气液抽取效率,同时形成的混合气液排出压力更高,配合气液分离罐100的密封使气液溢出口流出至外界油气管网的气液输送效率更高,能够有效解决油气井400油气的混输效率低问题,同时还能降低对油气井400的输出端的回压。
[0026]具体而言,参照图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为了能够监控油气井400内的压力,在油气井400的输出端上还设有油气井压力表410。
[0027]参照图3,为了简化负压引流泵300的机构,便于后期维护,优选为正循环形式的负压引流泵300,其包括具有混合腔的混合箱310,所述动力液进液口和混合液出液口沿轴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引流气液混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具有分离罐出液口(110)、分离罐进液口(120)和气液溢出口的气液分离罐(100);具有低压进液管(210)和高压出液管(230)的增压泵(200);具有动力液进液口、混合液出液口和气液进液口(330)的负压引流泵(300);以及具有输出端的油气井(400);其中,所述气液分离罐(100)的分离罐出液口(110)与增压泵(200)的低压进液管(210)相连通;所述增压泵(200)的高压出液管(230)与负压引流泵(300)的动力液进液口相连通;所述负压引流泵(300)的混合液出液口与气液分离罐(100)的分离罐进液口(120)相连通;所述油气井(400)的输出端与负压引流泵(300)的气液进液口(330)相连通;以及所述气液分离罐(100)的气液溢出口与外界油气管网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流气液混输系统,其中,所述负压引流泵(300)包括:具有混合腔的混合箱(310),所述动力液进液口和混合液出液口沿轴线开设于混合箱(310)的两端;设于所述动力液进液口内的喷嘴(320);以及设于混合液出液口的扩散管(340);其中,所述气液进液口(330)开设于喷嘴(320)和混合液出液口之间的混合箱(310)上,且连通所述混合腔及油气井(400)的输出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流气液混输系统,其中,还包括:设于所述低压进液管(210)上的低压过滤器(211),以及设于所述高压出液管(230)上高压过滤器(23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流气液混输系统,其中,所述气液分离罐(100)的底部还设有排污口(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翔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宏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