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刚专利>正文

播种总成及其所基于的用以集成若干播种嘴的支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4479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载装置,它包括有第一支载单元和第二支载单元;所述第一支载单元与所述第二支载单元搭配,以用于共同支载若干的播种嘴;所述每个播种嘴均包括有两半体,所述两半体中的其一为与所述第一支载单元相连接、另一为与所述第二支载单元相连接,且二者具有彼此相应延伸出的本体部分;特征是:所述第一支载单元和所述第二支载单元都系架体构件,并可相对往复直线运动,能够实现使得由之分别支载的所述那些若干的播种嘴的两半体的本体部分在工作中为采以相对平移的方式同步进行张合。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使用该支载装置的播种总成,因无需再借助额外传动机构即可实现其上所述各播种嘴同步工作,故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维护修理方便。修理方便。修理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播种总成及其所基于的用以集成若干播种嘴的支载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播种机械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以集成若干播种嘴的支载装置和基于该支载装置的播种总成。

技术介绍

[0002]大蒜的种植方式,一种是插播,一种是平播;其中,插播是指将蒜种的芽头朝上、蒂端朝下而按照一定的行、株距标准以直立或近似直立的姿态栽入土中,平播是指将蒜种的芽头都顺于株距方向并均朝同一侧而按照一定的行、株距标准以躺卧或近似躺卧的姿态栽入土中。本专利技术主题涉及的播种总成即是一类可代替传统人手工操作,以大蒜种为对象而按照上述农艺要求将之播入土中的种植机械。
[0003]在现有技术中,CN109964597A号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以下简称“现有技术1”)与2019107706390号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以下简称“现有技术2”)就公开有这样一种播种总成,它包括有若干组相互间成行成列排布的播种嘴以及用于集成所述这些若干播种嘴的支载装置,所述支载装置包括有第一支载单元、第二支载单元和装置架,所述第一支载单元、第二支载单元均包括有一套条形的支载架,所述两套的条形支载架数量相等、彼此平行而相间设置、一一成对、组合来使用,且所述每对条形支载架各用于负责支载一组(或者说一路)所述播种嘴。所述两套的条形支载架端部搭于所述装置架上,其一套被固定支撑、另一套被可转动地支承;所述那些若干的播种嘴由两两左右对置的半体组成,所述每对半体均具有彼此相应延伸出的呈薄壁结构的倒置半圆锥状壳形本体部分,且二者为通过各自所述本体部分之上的连接部位分别与同侧的所述第一支载单元/第二支载单元中具体负责支载其的所述条形支载架相联结,并基由所述两套的条形支载架中被可转动支承的那一套所述条形支载架的正反转动,所述这些若干的播种嘴的两半体的本体部分系能够在张开与合拢的状态间转换。为使得所述多组播种嘴间的工作同步,现有技术1为采取的是用连杆机构将那些被可转动支承的所述条形支载架并联而通过驱动所述连杆机构来实现,现有技术2为采取的是给每个被可转动支承的所述条形支载架分别配置一扳杆而通过控制同一时间触碰和脱离触碰所述这些扳杆来实现;二者相比,现有技术1虽然能够精确地控制所述多组播种嘴同步工作,但其结构却过于复杂,现有技术2虽然结构稍微简单一些,但要做到“控制同一时间触碰和脱离触碰所述这些扳杆”则又必需依赖于较高的制造精度和装配工艺,所以都不是很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现状,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便为提供一种用于集成若干播种嘴的支载装置,以使采用该支载装置的播种总成能够在不借助额外传动机构的情况下即可实现其上所有播种嘴的同步工作,另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就是提供这样的播种总成。
[0005]为解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支载装置,它包括有第一支载单元和
第二支载单元;所述第一支载单元与所述第二支载单元搭配,以用于共同支载若干的播种嘴(所述每个播种嘴均包括有两半体,所述两半体中的其一为与所述第一支载单元相连接、另一为与所述第二支载单元相连接,且二者具有彼此相应延伸出的本体部分);特征是:所述第一支载单元和所述第二支载单元都系架体构件,由之共同支载的所述那些若干的播种嘴(其两半体的本体部分)在工作中的张合为通过二者的相对往复直线运动来实现。
[0006]另为解决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播种总成,它包括有支载装置,所述支载装置包括有第一支载单元和第二支载单元,所述第一支载单元与所述第二支载单元搭配而共同支载有若干的播种嘴,所述每个播种嘴均包括有两半体,所述两半体中的其一为与所述第一支载单元相连接[含但不限联结和成一体结构之意,下同]、另一为与所述第二支载单元相连接,且所述各播种嘴的两半体具有彼此相应延伸出的本体部分;特征是:所述支载装置为如上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支载装置,而基于该所述支载装置的所述第一支载单元和所述第二支载单元的相对往复直线运动,所述那些若干的播种嘴的两半体的本体部分系工作中同步以相对平移的方式在张开与合拢的状态间转换。优选的,所述各播种嘴的两半体的本体部分能够合拢后彼此相向地贴到一起,并于工作中正着下插切进土壤【这里所称的

正着下插切进土壤

旨在表征所述播种嘴的两半体的本体部分在彼此合拢后形成的结合面同土表相垂直或者近似垂直,不限指所述播种嘴的两半体的本体部分呈直线延伸且延伸方向在工作中为顺于下插切进土壤的方向】。
[0007]由于传统的播种嘴都是被设计为在合拢状态下围出倒置的锥体状空腔以用来接纳蒜种,故要满足农艺标准对插播直立度的要求便就只能采取转动的方式来进行张合,这种唯一解在本领域技术人员中早已形成普遍的共识并因循守旧而一直惯用至今,从未发生过改变,前文


技术介绍


部分提及的现有技术1和现有技术2亦正是该设计定势思维下的产物。
[0008]因传统的播种嘴是采取的转动方式来进行张合,所以在现有技术1和现有技术2中要使得若干的播种嘴同步工作便就只能依赖于借助额外的传动机构来实现所述各可转动支载架之间的联动,由此也即导致了其具有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维护及修理麻烦的问题。而本专利技术因所述第一支载单元和所述第二支载单元均为刚体结构,且二者的相对往复直线运动已可实现其上支载的所述各播种嘴同步工作,故无需再依赖于额外的传动机构来实现,所以相较最接近的现有技术1和现有技术2,本专利技术不仅结构简单、制造成本更低,维护及修理也更加地方便。
[0009]此外,所述第一支载单元和所述第二支载单元改通过相对往复直线运动来实现使得由之分别支载的所述那些若干的播种嘴的两半体的本体部分在工作中为采以相对平移的方式同步进行张合也是本专利技术可将所述这些若干的播种嘴的两半体的本体部分设计成能够合拢后彼此相向贴到一起的前提,而将所述各播种嘴的两半体的本体部分设计成能够合拢后彼此相向地贴到一起并于工作中为正着下插切进土壤,可显著有效地降低所述各播种嘴的入土阻力,同时亦还避免了其在入土过程中对旁侧土壤造成压实而导致额外地增加后续张开过程中所受到的土壤侧向阻力。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以方便制造,所述第一支载单元和所述第二支载单元均包括有一套条形的支载架,所述两套的条形支载架彼此平行,所述第一支载单元的全部或部分所述条形支载架系同所述第二支载单元的全部或部分所述条形支载架一一成对、组
合来使用。比如说,由所述第一支载单元和所述第二支载单元共同支载的所述那些若干的播种嘴即可排列呈两组以上,而每对所述条形支载架各用于负责支载一组所述的播种嘴。
[0011]作为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其一更优选的,所述第一支载单元和所述第二支载单元可相对往复直线运动的方向系与二者的所述条形支载架长度方向相一致,且所述第一支载单元的全部所述条形支载架同所述第二支载单元的全部所述条形支载架一一成对、组合来使用而所述每对条形支载架或者所述相邻两对条形支载架的相邻两所述条形支载架之间为彼此重于一起。比如这样实现:所述每对条形支载架或者所述相邻两对条形支载架的相邻两所述条形支载架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载装置,它包括有第一支载单元和第二支载单元;所述第一支载单元与所述第二支载单元搭配,以用于共同支载若干的播种嘴;特征是:所述第一支载单元和所述第二支载单元都系架体构件,由之共同支载的所述那些若干的播种嘴在工作中的张合为通过二者的相对往复直线运动来实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载装置,特征是:所述第一支载单元和所述第二支载单元均包括有一套条形的支载架,所述两套的条形支载架彼此平行,所述第一支载单元的全部或部分所述条形支载架系同所述第二支载单元的全部或部分所述条形支载架一一成对、组合来使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载装置,特征是:所述第一支载单元和所述第二支载单元可相对往复直线运动的方向系与二者的所述条形支载架长度方向相一致,且所述第一支载单元的全部所述条形支载架同所述第二支载单元的全部所述条形支载架一一成对、组合来使用而所述每对条形支载架或者所述相邻两对条形支载架的相邻两所述条形支载架之间为彼此重于一起。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载装置,特征是:所述每对条形支载架或者所述相邻两对条形支载架的相邻两所述条形支载架之间为彼此上下重叠。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载装置,特征是:所述每对条形支载架或者所述相邻两对条形支载架的相邻两所述条形支载架之间,其一所述条形支载架为形成有沿之长度方向贯通的且凹朝另一所述条形支载架的收容空间,而另一所述条形支载架即就设置在该收容空间内。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载装置,特征是:所述第一支载单元和所述第二支载单元可相对往复直线运动的方向系与二者的所述条形支载架长度方向相垂直,且所述第一支载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李安山单丽华
申请(专利权)人:李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