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头结构及饮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4134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龙头结构及饮水机,该水龙头结构,包括水龙头本体,所述水龙头本体设有分离腔及与所述分离腔连通的进水口,所述分离腔的底壁设有与所述分离腔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分离腔的底壁还形成有间隔设置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出气口和所述第二管道的出气口均贯穿所述分离腔的底壁,所述第一管道的进气口和所述第二管道的进气口沿所述分离腔的深度方向高于所述出水口,且沿所述分离腔的深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管道的进气口高于所述第二管道的进气口该水龙头结构及饮水机在使用时,水可以较为平缓的流出,便于用户接水。用户接水。用户接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龙头结构及饮水机


[0001]本技术涉及饮水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龙头结构及饮水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智能电器产品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对高生活质量和饮食健康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家庭安装净水机,特别都市家庭更离不开净水机。即热饮水机是一种热水不需等待,过滤水或者桶装水可以即热出水,不用反复加热的一种新型饮水机。人们可以做到健康喝水,避免千滚水等,水温可以任意设定,使用方便快捷,符合现代人健康生活的块节奏生活标准。
[0003]即热饮水机通常设计可以实现水汽分离结构的水龙头,把即热饮水机中的即热管加热时气化产生的大量水蒸气和热水同时导出,热水流到用户杯子,水蒸气通过水龙头排出去。
[0004]然而,传统的带有水汽分离结构的水龙头在使用时,当水流量增大,往往会使得出水口的水流较急,影响用户接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针对传统的带有水汽分离结构的水龙头在使用时,当水流量增大,往往会使得出水口的水流加大,影响用户接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水龙头结构及饮水机,该水龙头结构及饮水机在使用时,水可以较为平缓的流出,便于用户接水。
[0006]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水龙头结构,包括水龙头本体,所述水龙头本体设有分离腔及与所述分离腔连通的进水口,所述分离腔的底壁设有与所述分离腔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分离腔的底壁还形成有间隔设置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出气口和所述第二管道的出气口均贯穿所述分离腔的底壁,所述第一管道的进气口和所述第二管道的进气口沿所述分离腔的深度方向高于所述出水口,且沿所述分离腔的深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管道的进气口高于所述第二管道的进气口。
[0008]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龙头本体包括盖体及座体,所述座体设有所述分离腔,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分离腔的开口,所述盖体设有所述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所述分离腔的开口与所述分离腔连通。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道相对所述第二管道更靠近所述进水口,所述盖体设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沿所述第一管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阻挡部与所述第一管道间隔设置形成进气间隙,所述阻挡部用于阻挡沿所述进水口进入分离腔的水溅射至所述第一管道内。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挡部为挡板,所述挡板沿所述第一管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将所述分离腔分割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设置于所
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用于接引沿所述进水口进入的水。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水龙头结构还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进水管相对所述盖体倾斜设置以提升水进入所述分离腔内的速率。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离腔的底壁形成有用于将水导引至所述出水口的第一导向部。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部为弧形导向面。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水龙头结构还包括固设于所述水龙头本体的外壁的第一伸出体和第二伸出体,所述第一伸出体形成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出气口和所述第二管道的出气口均与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设有分流部,所述第二伸出体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并贯穿所述分流部,所述第二伸出体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形成排气通道,所述分流部设有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朝向所述第一管道的出气口并通过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排气口朝向所述第二管道的出气口并通过所述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二管道的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伸出体设有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第二通道。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道的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口之间。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水龙头结构还包括出水筋条,所述出水筋条固设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壁并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壁围设形成至少两个排水口。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筋条相对所述第二通道的出口及所述第二排气口突出设置形成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向部用于接引沿所述第二排气口排出的水。
[0019]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饮水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水龙头结构。
[0020]上述水龙头结构及饮水机在使用时,蒸汽及水可以沿进水口进入分离腔内,由于所述第一管道的进气口和所述第二管道的进气口沿所述分离腔的深度方向高于所述出水口,因此,蒸汽可以沿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进行排出,水可以沿出水口排出,如此避免蒸汽和水一起排出烫伤用户。当面临高温高压的区域用水时,沿进水口进入分离腔内的水流量较大使得水位快速升高,此时由于所述第一管道的进气口高于所述第二管道的进气口,因此,蒸汽仍然沿第一管道排出,部分水可以沿第二管道排出,进而避免水集中沿出水口排出,如此,可以对水进行分流排出,从而使得排出的水流速较低更加平缓。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书用于解释说明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
[0024]图1为一实施例中水龙头结构的剖视图;
[0025]图2为一实施例中水龙头结构的其中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0、水龙头结构;100、水龙头本体;110、座体;112、分离腔;1122、第一管道;1124、第二管道;1126、第一导向部;1128、出水口;120、盖体;122、进水口;124、阻挡部;126、进气间隙;200、进水管;300、第一伸出体;400、第二伸出体;410、第二通道;420、分流部;422、第一排气口;424、第二排气口;500、排气通道;600、出水筋条;610、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龙头本体,所述水龙头本体设有分离腔及与所述分离腔连通的进水口,所述分离腔的底壁设有与所述分离腔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分离腔的底壁还形成有间隔设置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出气口和所述第二管道的出气口均贯穿所述分离腔的底壁,所述第一管道的进气口和所述第二管道的进气口沿所述分离腔的深度方向高于所述出水口,且沿所述分离腔的深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管道的进气口高于所述第二管道的进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龙头本体包括盖体及座体,所述座体设有所述分离腔,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分离腔的开口,所述盖体设有所述进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所述分离腔的开口与所述分离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相对所述第二管道更靠近所述进水口,所述盖体设有阻挡部,所述阻挡部沿所述第一管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阻挡部与所述第一管道间隔设置形成进气间隙,所述阻挡部用于阻挡沿所述进水口进入分离腔的水溅射至所述第一管道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部为挡板,所述挡板沿所述第一管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将所述分离腔分割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用于接引沿所述进水口进入的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龙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进水管相对所述盖体倾斜设置以提升水进入所述分离腔内的速率。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水波曾国豪谢仕才夏鹏李振合陈礼昌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