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发单元及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64050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蒸发单元及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连接部件,蒸发单元具有制冷剂流道,制冷剂流道包括第一换热流道、第二换热流道、第三换热流道,连接部件具有第一连通道和第二连通道,第一连通道和第二连通道在所述连接部件独立设置,所述第二连通道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连通道与所述第二连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连通道与所述第三换热通道的出口连通,如此,从第一换热通道出来的制冷剂可以和从第三换热通道出来的制冷剂汇合,如此,蒸发单元整体结构紧凑,且用于系统中时可提升蒸发单元的出口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的蒸发温度。的蒸发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发单元及热管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制冷


技术介绍

[0002]制冷系统一般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元件,制冷剂经压缩机压缩膨胀后,进入冷凝器,制冷剂在冷凝器放热降温,制冷剂降低一定温度,然后制冷剂再进入节流元件进行节流降压,再进入蒸发器吸热升温,之后进入压缩机,如此反复。
[0003]在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通过制冷剂的相态变化实现车厢内制冷、制热的作用。汽车热管理系统具有多个换热器,例如在车辆需要制冷时,一些车会在车前、车后都设置有蒸发器,由于有多个蒸发器,每个蒸发器的出口的制冷剂需要返回到压缩机。另外考虑到制冷剂经蒸发器蒸发的制冷剂要回到压缩机,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如果蒸发器的过热度不足时,经过蒸发器蒸发后的制冷剂会有少量的液态制冷剂,如果不进行处理,直接将液态制冷剂吸入压缩机,会容易引起压缩机液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蒸发单元和具有该蒸发单元的热管理系统,该蒸发单元可提升制冷剂流出蒸发出口后的温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蒸发单元,包括第一换热部,包括第二换热部和连接部件,所述第一换热部与所述连接部件固定设置,所述第二换热部与所述连接部件固定设置,所述连接部件位于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之间;所述蒸发单元具有制冷剂流道;
[0006]所述第一换热部至少包括第一换热通道,所述第二换热部至少具有第二换热通道和第三换热通道,所述制冷剂流道包括所述第一换热通道、所述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三换热通道;
[0007]所述连接部件具有第一连通道和第二连通道,所述第一连通道和第二连通道在所述连接部件独立设置,所述第二连通道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连通道与所述第二连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连通道与所述第三换热通道的出口连通。
[0008]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上述方案所述的蒸发单元,所述节流元件连接于所述冷凝器的下游,所述蒸发器连接于所述节流元件的下游,所述蒸发单元位于所述冷凝器的下游,所述蒸发单元包括制冷剂流道的第一进口、制冷剂流道的第二进口和制冷剂流道的出口,所述制冷剂流道的第一进口连接于所述冷凝器的下游,制冷剂流道的第二进口连接于蒸发器的下游,所述制冷剂流道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连通;
[0009]所述蒸发单元的第一换热通道、第二换热通道、第三换热通道内流体为制冷剂,在所述冷凝器对外换热降温后制冷剂经所述制冷剂流道的第一进口进入所述第二换热通道,在第二换热部内进行热交换后,进入热力膨胀阀的制冷剂进口,从热力膨胀阀的制冷剂出
口进入到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制冷剂在第一换热通道蒸发吸热后,进入到所述蒸发单元的第一连通道;
[0010]所述蒸发器的出口的制冷剂从所述制冷剂流道的第二进口进入所述第三换热通道,所述第三换热通道内制冷剂吸收所述第二换热通道内制冷剂的热量后进入到所述蒸发单元的第一连通道,和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离开的制冷剂汇合,所述第三换热通道的出口的制冷剂温度高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的制冷剂温度。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蒸发单元,包括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连接部件,连接部件位于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之间,蒸发单元具有制冷剂流道,制冷剂流道包括第一换热流道、第二换热流道、第三换热流道,连接部件具有第一连通道和第二连通道,第一连通道和第二连通道在所述连接部件独立设置,所述第二连通道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连通道与所述第二连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连通道与所述第三换热通道的出口连通,如此,从第一换热通道出来的制冷剂可以和从第三换热通道出来的制冷剂汇合,如此,蒸发单元整体结构紧凑,且用于系统中时可提升蒸发单元的出口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所示结构一个视角的部分立体分解分解图;
[0014]图3为图1所示结构另一个视角的部分立体分解分解图;
[0015]图4为图1所示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0016]图5为图4中D-D线和E-E线的剖面示意图,左图为D-D线剖面图,右图为E-E线的剖面示意图;
[0017]图6为图4中F-F线、H-H线、G-G线的剖面示意图,左图为F-F线剖面图,中图为H-H线剖面图,右图为G-G线剖面示意图;
[0018]图7为图4中B-B线的剖面示意图;
[0019]图8为图4中A-A线的剖面示意图;
[0020]图9图1中连接部件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10为图1中连接部件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11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12为图11中连接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13为本专利技术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4为图13所示结构一个视角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6]图15为图13所示结构一个视角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7]图16中左图为图13正面示意图,右图为左图中I-I线的剖面示意图;
[0028]图17为图16中左图G-G线的剖面示意图;
[0029]图18中上图为图13中连接部件的侧视图,下图为上图中K-K线的剖面示意图;
[0030]图19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0为图19所示结构一个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32]图21为图19所示结构另一个视角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0033]图22中右图为图19所示结构的正面示意图,左图为右图中A-A线的剖面示意图;
[0034]图23中左图为图22右图中D-D线剖面示意图、中图为B-B线剖面示意图、右图为E-E线剖面示意图;
[0035]图24为图19中的连接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25为本专利技术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37]图26为本专利技术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38]图27为本专利技术的热管理系统的简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参照图1-图10,图上示意出一种蒸发单元100,蒸发单元100包括第一换热部11、热力膨胀阀13、第二换热部12和连接部件14,所述第一换热部11与所述连接部件14固定设置,所述第二换热部12与所述连接部件14固定设置。
[0040]所述第一换热部11包括板片堆叠形成的芯体,所述第二换热部12包括板片堆叠形成的芯体,所述第一换热部11至少具有两个流体通道,第二换热部12至少具有两个流体通道。第一换热部11的板片例如包括具有四个角孔的板片,第二换热部12的板片例如包括具有四个角孔的板片。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也可以视情况具有三个或以上流体通道。
[0041]所述蒸发单元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发单元,包括第一换热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换热部和连接部件,所述第一换热部与所述连接部件固定设置,所述第二换热部与所述连接部件固定设置,所述连接部件位于所述第一换热部和所述第二换热部之间;所述蒸发单元具有制冷剂流道;所述第一换热部至少包括第一换热通道,所述第二换热部至少具有第二换热通道和第三换热通道,所述制冷剂流道包括所述第一换热通道、所述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三换热通道;所述连接部件具有第一连通道和第二连通道,所述第一连通道和第二连通道在所述连接部件独立设置,所述第二连通道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连通道与所述第二连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连通道与所述第三换热通道的出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发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单元具有力膨胀阀,所述热力膨胀阀固定于所述连接部件,所述热力膨胀阀包括回流进口和回流出口,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连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连通道和所述回流进口连通,所述回流出口和所述第一连通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发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部包沿所述第一换热部的板片堆叠方向的底部和顶部,所述第二换热部包括沿所述第二换热部的板片堆叠方向的底部和顶部,所述连接部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的底部固定,所述连接部件的另外一侧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底部固定;所述第一换热部的底部具有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进口,所述第二换热部的底部具有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出口;所述热力膨胀阀具有制冷剂进口和制冷剂出口,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三连通道、所述热力膨胀阀的制冷剂进口连通,所述热力膨胀阀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第四连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连通道至少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一连通道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回流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连通道的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三换热通道的出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发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流道具有制冷剂流道的第一进口、制冷剂流道的第二进口和制冷剂流道的出口,所述制冷剂流道的第一进口和所述制冷剂流道的第二进口位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顶部,所述制冷剂流道的出口位于所述连接部件;或者所述制冷剂流道的第一进口位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顶部,所述制冷剂流道的出口位于所述连接部件,所述制冷剂流道的第二进口位于所述连接部件;所述第三换热通道内制冷剂吸收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内制冷剂的热量,所述第三换热通道的出口的制冷剂温度高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的制冷剂温度。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道包括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和第一换热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子通道连接于第三换热通道的出口之后;所述蒸发单元具有第一单向阀芯和第二单向阀芯,所述第一单向阀芯位于所述第一子通道,所述第二单向阀芯位于所述第二子通道,当一股制冷剂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进入到所述第一连通道时,所述第一单向阀芯移动,制冷剂经过;当另一股制冷剂从所述第三换热通道的出口进入到所述第一连通道时,所述第二单向阀芯移动,所述第一连通道具有第三端口,所述第三端口为所述制冷剂流道的出口,两股制冷剂汇合从所述制冷剂流道的出口离开。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具有第五连通道,所述第五连通道和所述第一连通道在所述连接部件独立设置,所述第五连通道的一个端口为所述制冷剂流道的第二进口,所述第五连通道的另有一个端口与所述第三换热通道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三换热通道的出口和所述第一连通道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单元包括块体,所述块体位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顶部,所述块体和所述第二换热部焊接固定,所述块体内部有流道,且与所述第三换热通道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三换热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底部;所述蒸发单元包括第一单向阀芯和第二单向阀芯,所述第一单向阀芯安装于所述连接部件,所述第二单向阀芯安装于所述块体,当一股制冷剂从第一换热通道进入到第一连通道时,所述第一单向阀芯移动,制冷剂经过;当另一股制冷剂从所述制冷剂流道的第二进口进入时,制冷剂经过所述第二单向阀芯,然后经所述第三换热通道的进口、第三换热通道的出口进入到第一连通道,和经过所述第一单向阀芯的制冷剂汇合。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包括第五连通道,所述第五连通道和第一连通道在所述连接部件独立设置,所述第五连通道的一个端口为制冷剂流道的第二进口,所述第五连通道的另有一个端口和所述第三换热通道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三换热通道的进口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底部;所述第二换热部至少包括第一孔道、第二孔道、第三孔道、第四孔道、第一板间通道、第二板间通道,其中所述第二换热通道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孔道、第一板间通道、第二孔道,所述第三换热通道包括相连通的第三孔道、第二板间通道、第四孔道,定义所述第三孔道的一端为所述第三换热通道的进口,所述第二换热部包括插管,所述插管位于所述第四孔道,所述插管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插管内部流道和所述第一连通道连通,所述插管的第一端部分隔所述插管内部流道和所述插管外部流道,所述插管外部流道为部分第四孔道,所述插管的第二端部开口与所述第二板间通道或所述第四孔道连通,所述插管内部流道与所述第一连通道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2-8中任一项所述的蒸发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F二五B三九零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