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菌藻复合的可控水体养虾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菌藻复合的可控水体养虾系统,属于水产养殖
技术介绍
[0002]池塘养殖是我国凡纳滨对虾养殖的主要方式,随着养殖技术水平的提升,高位池精养模式、小棚养殖模式、大棚工厂化养殖模式等设施化养殖方式逐步扩大。养殖密度也由池塘养殖方式的1
‑
3斤/m2提升至5
‑
20斤/m2。随着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加,养殖池中的饵料和排泄物不断增多,给养殖水体的高效处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0003]目前,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常采用添加微藻,有益菌或大量换水等方式调控凡纳滨对虾的养殖水体,以使养殖池中的水质满足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在凡纳滨对虾实际养殖生产过程中,养虾池的水质易受环境的影响,采用添加微藻等单一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当采用藻相调控养殖池水质时,藻类的生长容易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当养殖水体中有机物负荷过高或藻类没管控好时,容易发生倒藻现象,死亡的部分藻类产生藻毒素,进而败坏水质对养殖对象产生不利的影响。若采用大量换水的方式调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藻复合的可控水体养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养虾池(1)、沸腾式移动床生物滤池(3)、小球藻培养槽(5)、排污管(17);所述养虾池(1)中心底部设有一布水腔,布水腔上表面开设过水孔,布水腔横向通过循环水管(2)与位于养虾池四周的多个沸腾式移动床生物滤池(3)中的插管(22)的底部连通;所述插管(22)上端可选择性的插入水位保持管,所述水位保持管上端高于液面;所述沸腾式移动床生物滤池(3)内设有若干气提管(18),所述气提管(18)底部与提供气体的气提装置连接;一部分气提管(18)顶部横向延伸至养虾池(1)上方;所述移动床生物滤池(3)内的底部还设有纳米曝气管(10),内部填有生物滤料;所述小球藻培养槽(5)利用浮性材料(29)漂浮于养虾池(1)水面之上,并可随水位变化上下浮动;另一部分气提管(18)顶部横向延伸至小球藻培养槽(5)一端;所述小球藻培养槽(5)的另一端具有一可控开闭的排液口;所述排污管(17)上端穿过并高出所述布水腔,下端横向延伸至排污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藻复合的可控水体养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球藻培养槽(5)呈狭长状,设置在养虾池(1)的侧边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藻复合的可控水体养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虾池(1)呈多边形,各切角部位具有所述沸腾式移动床生物滤池(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藻复合的可控水体养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17)上设有可阻挡颗粒物或虾排放,但不可阻挡水通过的排污盘,所述排污盘由设于布水腔上部的电磁铁(16)控制。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菌藻复合的可控水体养虾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硝化池(4),所述各切角部位形成梯形的所述移动床生物滤池(3),和三角形的所述反硝化池(4);所述反硝化池(4)具有一水位调节区(14);沸腾式移动床生物滤池(3)底部通过管子与反硝化池(4)底部相连,养殖水经过反硝化池底部的承托层自下而上流至表层,而后从反硝化池顶部的布水管流至所述水位调节区(14),水位调节区(14)中安装气提管I(28),通过气提作用将水位调节区(14)中的水提至养殖池中;反硝化池(4)底部装有承托层,承托层上面填有反硝化滤料,装置顶部装有反冲洗装置;当反硝化池生物过滤效果低于预期时,气提管I(28)中的纳米气管停止曝气,启动所述反冲洗装置,将反硝化池中的固形物冲洗下来;沸腾式移动床生物滤池(3),反硝化池(4)和水位调节区(14)底部各自装有排污管道,通过排污管道可定期将对应区域的废弃物排出。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菌藻复合的可控水体养虾系统,其特征在于:小球藻培养槽(5)外壳内部装有全光谱灯光(9)、微量元素自动添加装置(7)和小球藻种自动添加装置(8),所述白天当光照强度低于5000Lx/m2,全光谱灯光(9)自动开启;微量元素自动添加装置根据小球藻培养槽(5)中微量元素或小球藻密度的监测值,通过小球藻种自动添加装置(8)往小球藻培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耿,张亚雷,张宇雷,顾川川,秦同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