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糖止血材料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363894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糖止血材料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通过向水溶性多糖溶液中分别加入疏水性功能物质、亲水性功能物质和EDC/NHS,发生偶联反应制得疏水改性的多糖材料和亲水改性的多糖材料,将疏水改性的多糖材料和亲水改性的多糖材料溶解在溶剂中并混合均匀,液氮冷冻后冻干,制得亲疏水协同的促血液胶凝的多糖止血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通过亲疏水协同作用与血液全组份发生物理化学作用,促使血液全组份在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糖止血材料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血液胶凝的多糖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出血是造成创伤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不可控制的大出血是造成可预防性战创伤死亡的90.9%。因此,实现创伤流血后的快速高效止血对提高流血者生存率和战场救治率具有重大的意义。
[0003]目前止血材料的凝血途径只要分为三类:一是利用止血材料提高血液中凝血因子浓度,从而增强生理性凝血效果;二是利用止血材料与血液组份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促血液胶凝,从而形成血凝块物理封堵出血部位;三是利用止血材料的强粘性直接封堵出血位点,从而实现快速止血。其中,第一类途径的响应速度较慢,第三类途径的强粘性止血材料去除时易造成二次出血,所以通过第二类凝血途径来制备快速止血材料是目前的优选方案。
[0004]现有止血材料主要是通过与血液的单一组分发生物理化学作用进而促使血液凝胶化。血液的主要组份为血细胞、血浆蛋白和水。目前,促血液胶凝的止血材料主要是通过团聚血液中的血细胞或者吸收血液中的水分来使得血液凝胶化,存在止血材料与血液的作用时间长、促血液胶凝的时间慢,且形成的血液凝胶机械性能较弱等缺点,并不能实现稳定快速止血。
[0005]因此,有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针对血液中的主要成份红细胞、血浆蛋白和水,专利技术人设计了一种通过亲疏水协同作用,实现与血液全组分发生物理化学作用的快速促血液胶凝化多糖止血材料,缩短了止血材料与血液组份的作用时间,量级式地加快了止血材料促血液胶凝的速度,提高了所形成的血液凝胶的机械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开发一种快速、稳定地促血液胶凝的止血材料。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糖止血材料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括疏水改性多糖材料的制备、亲水改性多糖材料的制备和亲疏水协同的促血液胶凝的多糖止血材料的制备。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是公开了一种多糖止血材料,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9]步骤1、向水溶性多糖溶液中加入疏水性功能物质和EDC/NHS,通过偶联反应将疏水性功能物质接枝在多糖大分子主链上,经过沉淀、洗涤和真空烘干制得疏水改性的多糖材料。
[0010]步骤2、向水溶性多糖溶液中加入亲水性功能物质和EDC/NHS,通过偶联反应将亲水性功能物质接枝在多糖大分子主链上,经过透析和冻干制得亲水改性的多糖材料。
[0011]步骤3、将疏水改性的多糖材料和亲水改性的多糖材料按照一定的摩尔比例溶解在特定溶剂中并混合均匀,液氮冷冻后冻干,制得亲疏水协同的促血液胶凝的多糖止血材料。
[0012]进一步地,步骤1和步骤2中溶解的多糖浓度为10

50mg/mL。
[0013]进一步地,步骤1中溶解的多糖与加入的疏水性功能物质的摩尔比为5:1

20:1。
[0014]进一步地,步骤1中的溶解多糖与加入的偶联反应活化剂EDC/NHS的摩尔比为1:1:1。
[0015]进一步地,步骤2中溶解的多糖与加入的亲水性功能物质的摩尔比为1:0.5

1:2。
[0016]进一步地,步骤2中的溶解的多糖与加入的偶联反应活化剂EDC/NHS的摩尔比为1:2:2。
[0017]进一步地,步骤3中疏水改性的多糖材料和亲水改性的多糖材料按照1:0.1

1:10摩尔比在特定溶剂中混合。
[0018]优选地,制备过程中的水溶性多糖选自壳聚糖、羟甲基壳聚糖、羧丙基壳聚糖、壳寡糖、海藻酸钠、透明质酸或氨基葡聚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9]优选地,制备过程中的疏水性功能物质选自正辛酸、十二酸、十六酸、辛酸酐、十二酸酐、十六酸酐、正辛胺、正十二胺、正十六胺或正十八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0]优选地,制备过程中的亲水性功能物质选自3,4

二羟基苯基丙酸、3,4,5

三羟基苯甲酸、4

羧基苯硼酸、多巴胺盐酸盐、3

氨基苯基硼酸盐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1]优选地,制备过程中的特定溶剂选自PBS缓冲液、MES缓冲液、HEPES缓冲液、盐酸、乙酸、乳酸或不同质量分数的氨甲环酸水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2]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是公开一种多糖止血材料,由疏水改性的多糖材料和亲水改性的多糖材料物理交联后制成,包括水溶性多糖材料、疏水性功能物质、亲水性功能物质,所述疏水性功能物质、亲水性功能物质分别接枝在不同的多糖大分子主链上。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是提供多糖止血材料或多糖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在止血剂型制备中的应用。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设计的多糖止血材料可以通过亲疏水协同作用与血液全组份(血细胞、血浆蛋白和水)发生物理化学作用,促使血液全组份在10

30s内快速胶凝,增强了材料的止血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亲疏水协同、促血液胶凝的多糖止血材料可作为原材料广泛用于多种止血剂型(如:粉末、海绵、绷带、纱布和喷雾等)的制备,在军用和医用等快速止血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制备过程反应示意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止血材料的形貌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体外凝血实验的倒管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使其
技术实现思路
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
[0028]实施例1
[0029]将2g壳聚糖溶解在100mL的0.2M的乙酸中,并加入100mL乙醇,随后加入364uL的辛酸酐,并加入2.38g的EDC和1.43g的NHS。反应过夜,加入3mL的5M的氢氧化钠将pH调至10,过滤并用水和乙醇洗涤5次,真空烘箱烘干,得到疏水改性的壳聚糖;
[0030]将2g壳聚糖溶解在100mL的0.2M的乙酸中,通氮气10分钟,将pH调节至5.0,随后依次加入1.19g的3,4

二羟基苯基丙酸、2.38g的EDC和1.43g的NHS,反应过夜,用酸化的去离子水透析3天,冻干,得到亲水改性的壳聚糖;
[0031]将疏水改性壳聚糖和亲水改性壳聚糖按照1:3的摩尔比溶解在1%的氨甲环酸水溶液中,搅拌4h,冷冻后冻干,得到亲疏水协同、促血液胶凝的壳聚糖止血材料。
[0032]实施例2
[0033]将2g壳聚糖溶解在100mL的0.2M的乙酸中,并加入100mL乙醇,加热至45℃,随后加入0.2g的十二酸酐,并加入2.38g的EDC和1.43g的NHS。反应过夜,加入3mL的5M的氢氧化钠将pH调至10,过滤并用水和乙醇洗涤5次,真空烘箱烘干,得到疏水改性的壳聚糖;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糖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向水溶性多糖溶液中加入疏水性功能物质、EDC/NHS,通过偶联反应将疏水性功能物质接枝在多糖大分子主链上,经过沉淀、洗涤和真空烘干制得疏水改性的多糖材料;步骤2、向水溶性多糖溶液中加入亲水性功能物质、EDC/NHS,通过偶联反应将亲水性功能物质接枝在多糖大分子主链上,经过透析、冻干制得亲水改性的多糖材料;步骤3、将疏水改性的多糖材料和亲水改性的多糖材料溶解在溶剂中并混合均匀,液氮冷冻后冻干,制得亲疏水协同的促血液胶凝的多糖止血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糖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水溶性多糖选自壳聚糖、羟甲基壳聚糖、羧丙基壳聚糖、壳寡糖、海藻酸钠、透明质酸或氨基葡聚糖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糖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疏水性功能物质选自正辛酸、十二酸、十六酸、辛酸酐、十二酸酐、十六酸酐、正辛胺、正十二胺、正十六胺或正十八胺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糖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水溶性多糖选自壳聚糖、羟甲基壳聚糖、羧丙基壳聚糖、壳寡糖、海藻酸钠、透明质酸或氨基葡聚糖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糖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红静曾屹嵘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