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电动机械定子或转子用的波形绕组的方法和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363807 阅读:3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备,其中,一根通过导线器(20)输入的线(18)卷绕在可驱动旋转的模板(10、12)设计有凹口(16)的模体(10),以及在模板旋转期间线(18)被沿径向运动的外部模件(12)周期性地压入凹口(16)内。接着,成型为波形的线圈转移到一个沿轴向定位在模体(10)前面的线圈架(34)纵槽内,在卷绕运动期间线圈架基本上保持不旋转。为了用简单的方法获得沿圆周完整的波形绕组,规定,波形绕组最后一匝的端头通过模件(12)中至少一个在与实施周期性造型运动时不同的模板(10、12)另一个转角位置附加地向里运动到配设的凹口(16)内完成造型。(*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造电动机械定子或转子用的波形绕组的方法和设备,其中,至少一根通过导线器输入的卷绕线卷绕在可驱动旋转的模板设计有凹口的模体上,以及在造成波形绕组的每一匝时通过模板沿径向被导引地运动的外部模件根据其转角位置周期性地压入各配设的凹口内,以及,接着这些线圈转移到一个沿轴向可定位在模体前面的线圈架的纵槽内,线圈架在造成不断线卷绕的线圈期间保持不旋转或实施定位运动。在DE 4306624 C2中介绍了一种可实施上述方法的设备。其中,在模板上造成一个第一波形绕组,从备用线轴截断并脱模在线圈架上,接着按同样的方式造成另一个波形绕组,截断和在线圈架旋转分度定位运动后脱模在线圈架上,等等。在这里,线圈架只需要实施定位运动,优选地只实施旋转分度定位运动,但在个别情况下可能还需要实行移动。它不必如在有些卷绕方法中的情况那样与模板同步驱动,在那里,在卷绕和除下并绕或波形绕组后在旋转模板上不断线地造成另一个绕组,例如按EP 0574841 A1、WO 98/25444和德国专利申请19739353.5的建议。与线圈架不同步驱动例如在这种情况下是恰当的,即,为了达到短的生产时间通过使用单一的提取装置在不同的模板上平行作业制成串联的波形绕组,然后转移到同一个线圈架上并接着置入定子或转子内,例如按EP 0818874 A1,在那里当然卷绕线不是在卷绕过程中已经连续成型为波形,而是在卷绕过程结束后线圈才整体集合成一波形绕组。迄今按DE 4306624 C2所实行的借助于可旋转分度定位但与模板不同步驱动的线圈架的方法有缺点,模板为了制造有规定匝数的波形绕组在旋转了相应的圈数后取决于尺寸和横截面必须以不同的程度超出初始位置向外再继续旋转,因为最后一匝的端头只有在通过初始位置或基本位置后才由在最后一个圆周区内有效作用的作周期性运动的模件完成造型。以避免此缺点为目的的本专利技术在方法方面的目的这样达到,即,波形绕组最后一匝的端头通过至少一个在导线器附近的模件在配设的凹口内完成造型,在这种情况下最后一个模件除实施周期性造型运动外还沿径向向内运动。此附加的向里运动在与实施周期性造型运动时不同的模板的另一个转角位置下进行。在权利要求6中说明了为实施此方法所建议的设备的特征。采用本专利技术可达到简化卷绕设备的控制和缩短卷绕和改装时间,在此卷绕设备中,在驱动旋转的模板上造成的波形绕组总是在卷绕过程结束后,脱模到线圈架上前或后与备用线轴截断。这样做尤其在卷绕设备有多个被驱动旋转平行工作的模板时是有重要意义的,在这种情况下在卷绕设备下游的提取装置周期时间短,借助于提取装置将集中在线圈架上的波形绕组置入定子或转子的槽内,由于在先后制成的波形绕组之间线连续连接故是有优点的。下面借助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附图说明图1制造波形绕组的卷绕设备简化俯视图;以及图2通过按图1的设备的垂直截面。因为图1和2所示设备的基本结构由DE 4306624 C2是已知的,所以下面的说明可以限于一些重要的细节。图1的俯视图表示了一种卷绕模板,包括内部模体10和外部模件12。在本例的情况下,模体10由六个沿圆周均布的卷绕板牙14组成。在板牙14之间的空腔构成模体10的凹口16,模件12可沿径向从外部移入凹口中。与在本例中存在六个板牙14的数量对应,也存在六个外部的模件12。为了在模体10上造成一个波形绕组,模板10、12绕在卷绕板牙14结构中央的垂直中心线旋转,而与此同时一根卷绕线或优选地多根平行的卷绕线18通过一个设在模体10侧旁例如形式上为喷线嘴的导线器20供入。在卷绕过程的一开始,线18夹紧在卷绕板牙14之一上并因而被旋转的模体10带动以及经由喷线嘴20从备用线轴拉出。为造成绕组的波纹形状,在模体10每转一圈时,随同其旋转的外部模件12先后周期性地分别插入正好在导线器20处走过的凹口16内,并与此同时除了由于模体10旋转牵出的线长外从导线器20拉出为造成波纹所需的线长。在本实施例中,外部模件12的运动驱动由模板10、12的旋转运动导出。为此目的设一位置固定的曲线轨道22,它的中心线用24表示。大体绕模体10的二分之一圆周曲线轨道22按半圆的形状延伸,它相对于旋转轴线处于与导线器20沿直径的相对位置。在导线器所在侧,曲线轨道22形成一条远离旋转轴的弧线,它通过比较小的半径从两边过渡到大体为直线的连接段,连接段基本上切向地与半圆形部分连接。采用以上说明的以及图1中表示的本身封闭及其中插入与模件12连接的滚轮26的曲线轨道22形状,可以做到在模板每转一圈时外部模件12在接近导线器20时沿径向向外抽回,以及在经过导线器20后立即非常迅速地重新沿径向插入当时为它所配设的凹口16中并保持在其径向内部的终端位置,直至在模板继续旋转时它重新接近导线器20为止。因此,在模板每转一圈时,外部模件12实施一种周期性的插入和抽出运动以及有一个大体沿二分之一周长延伸处于沿径向的内部终端位置的保持阶段。假定所示的模板处于由平行的线卷绕成一个有规定匝数的波形绕组后的终端位置,其中线圈始端用27表示。模板停止在此的终端位置与它在卷绕过程一开始所取的初始位置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在卷绕过程中模板准确地旋转了与此波形绕组应有的匝数完全一样多的圈数。由在导线器20与模体10之间的卷绕线18的位置可以看出,在卷绕过程中模板按图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由图1还可看出,卷绕线18最后一匝的端头未能成型为波形,而是从已处于导线器20后方约60°的板牙14相对于旋转轴成切向直线地越过同样已从导线器20旁走过的凹口16延伸到此导线器。若为了使波形绕组最后一匝的这一端头也成型为波形,则模板10、12必须从图1所示的位置出发再继续旋转约60°。于是沿径向向外抽回的模件12在此旋转过程中插入图1中被直的线段18跨越的那个凹口16中,并与此同时使此线段成型,但这样一来还要附加地从导线器20拉出一个波形线圈的六分之一线长。若不实施此附加的越过图示初始位置约60°的旋转运动,则波形绕组的最后一匝仍然是不完全的。显然,沿径向插入使卷绕的最后一匝的端段成型为波形的这一个模件12并不是绝对必须在模板停止在初始位置时进行。终端位置可在一个例如至30°的允许的角度范围内偏离初始位置,或为了使这一个模件12专门沿径向运动可选择一个驱动装置,它在模板旋转运动期间可以是有效的。为避免在每个卷绕过程结束时越过初始位置作附加的旋转运动并因而达到简化控制的目的,在图示的卷绕设备中规定,在表示的初始位置通过曲线轨道22已沿径向向外抽回的这两个模件12中至少一个,可借助于附加的驱动装置28沿环形曲线轨道22的一条沿径向延伸的支线30前移至其沿径向在里面的终端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尚未成型的直的线段18被压入模体10被它跨越的那个凹口16内。在初始位置沿径向向外抽回的这两个模件12中,只需要在之前的卷绕过程中正好从导线器20旁经过的那一个沿曲线轨道22的径向支线30向里送进。在反时针方向旋转时就图1而言这是在导线器20左方所画的那一个模件12。但优选地这两个已沿径向向外抽回的模件12同时沿径向向里推移,所以造成的波形绕组沿整个圆周均可靠地在凹口16内贴合在模体10上,再从这一位置同样可靠地借助于脱模器32沿轴向从模板10、12脱出并可转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制造电动机械定子或转子用的波形绕组的方法,其中,至少一根通过导线器(20)输入的卷绕线(18)卷绕在可驱动旋转的模板(10、12)设计有凹口(16)的模体(10)上,以及,在造成波形绕组的每一匝时通过模板沿径向被导引地运动的外部模件(12)根据其转角位置周期性地压入各配设的凹口(16)内,以及,接着这些线圈转移到一个沿轴向可定位在模体(10)前面的线圈架(34)的纵槽内,线圈架在造成不断线卷绕的线圈期间保持不旋转或实施一种定位运动,其特征为:波形绕组最后一匝的端头通过至少一个在导线器(20)附近的模件(12)在配设的凹口(16)内完成造型,在这种情况下最后一个模件(12)除实施周期性造型运动外还沿径向向内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萨迪克萨迪库
申请(专利权)人:埃尔莫泰克电机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