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色间隔物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固化物、着色间隔物、图像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3496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遮光性高、主间隔物与副间隔物的高度差得到控制,并且在作为可见光区域的波长450nm~700nm的全部范围中的漏光也得到了抑制的着色间隔物形成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着色间隔物形成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含有(a)着色剂、(b)碱可溶性树脂、(c)光聚合引发剂、(d)烯属不饱和化合物、(e)溶剂及(f)分散剂,(a)着色剂包含(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着色间隔物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固化物、着色间隔物、图像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2月9日、申请号为201780010607.X、专利技术名称为“着色间隔物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固化物、着色间隔物、图像显示装置”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着色间隔物形成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等。详细来说,涉及在例如液晶显示器等的滤光片中优选用于形成着色间隔物等的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将该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固化而得到的着色间隔物、具备该着色间隔物的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3]液晶显示器(LCD)利用了在对液晶施加的电压的开/关的作用下,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转换的性质。另一方面,构成LCD的单元的各构件大多是通过以光刻法为代表的利用感光性组合物的方法而形成的。对于该感光性组合物而言,由于其容易形成微细结构、容易进行对于大面积基板的处理这样的理由,可预想到今后感光性组合物在宽范围的应用。
[0004]最近,为了应对彩色LCD的进一步高精细、高亮度化,在主动式矩阵(active matrix)型LCD中,提出了将滤光片设置于TFT(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元件基板侧的滤光片与阵列基板集成(Color

filter on Array)方式(COA方式)、以及仅将黑色矩阵设置于TFT元件基板侧的黑色矩阵与阵列基板集成(Black

matrix on Array)方式(BOA方式)。根据该方式,与在滤光片侧形成黑色矩阵的情况相比,由于不需要采取与活性元件侧的对位机器,因此可以提高开口率,其结果,可以谋求高亮度化。在这样的黑色矩阵的结构中,要求高遮光性、以及极力抑制在可见光区域的漏光(参照专利文献1)。
[0005]另外,伴随着面板结构及制造工序的简便化,还开发了用于将液晶面板中的2个基板的间隔保持恒定的、将所谓柱状间隔物、光间隔物与黑色矩阵一体化而成的着色间隔物。作为形成这样的结构的方法,提出了利用光刻法一次性地形成高度不同的着色间隔物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以下内容:通过组合多种光吸收特性不同的特定颜料种,可以确保紫外区域与可见光区域的光吸收的平衡,保持遮光性和液晶的电压保持率,并且可控制间隔物的形状、主间隔物与副间隔物的高度差,同时可以实现与基板的高密合性。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以下内容:通过将特定的黑色颜料与特定的分散剂组合使用,遮光性优异,分散性、制版性也优异,并且显示出足够低的电容率。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以下内容:通过以特定的配合比率使用无机黑色着色剂、有机黑色着色剂和蓝色着色剂,可同时满足间隔物和黑色矩阵的特性。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069822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3/115268号
[0010]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5/046178号
[0011]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4

1460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2]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13]近年来,伴随着面板结构的变化,对着色间隔物也要求表现出与黑色矩阵同等的功能,特别是需要在作为可见光区域的波长450nm至700nm的全部范围没有不均地发挥遮光性。
[0014]本专利技术人等经研究发现,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感光性着色组合物那样,在将光吸收特性不同的特定颜料种组合多种等来制作着色间隔物时,虽然遮光性高、且能够控制主间隔物与副间隔物的高度差,但在可见光区域的部分波长范围中,遮光性并不充分,并不能充分地抑制在波长450nm~700nm的全部范围的漏光。
[0015]另外发现,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感光性着色组合物无法同时实现可见光区域的漏光的抑制、以及主间隔物与副间隔物的高度差的控制。
[0016]另外发现,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感光性着色组合物无法形成主间隔物与副间隔物的高度差。
[0017]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进行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着色间隔物形成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其遮光性高、可控制主间隔物与副间隔物的高度差,同时还能够抑制在作为可见光区域的波长450nm至700nm的全部范围的漏光。
[0018]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9]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通过在着色间隔物形成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中将作为着色剂的有机颜料和炭黑组合使用,并使炭黑的含有比例为特定范围,并且将波长300~370nm中的最高透射率设定为特定范围,可以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20]即,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1]~[11]的构成。
[0021][1]一种着色间隔物形成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其含有:(a)着色剂、(b)碱可溶性树脂、(c)光聚合引发剂、(d)烯属不饱和化合物、(e)溶剂、及(f)分散剂,其中,
[0022]所述(a)着色剂包含(a

1)有机颜料、及(a

2)炭黑,
[0023]所述(a

2)炭黑相对于所述(a)着色剂的含有比例为20质量%以下,并且,
[0024]所述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在波长300~370nm的最高透射率为0.010%以上。
[0025][2]上述[1]所述的着色间隔物形成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其中,所述(a

1)有机颜料含有选自红色颜料、橙色颜料、蓝色颜料及紫色颜料中的至少一种。
[0026][3]上述[1]或[2]所述的着色间隔物形成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其中,所述(a

1)有机颜料含有选自红色颜料及橙色颜料中的至少一种、以及选自蓝色颜料及紫色颜料中的至少一种。
[0027][4]上述[1]或[2]所述的着色间隔物形成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其中,所述(a

1)有机颜料含有蓝色颜料及紫色颜料。
[0028][5]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间隔物形成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其中,所述(a

1)有机颜料含有有机黑色颜料。
[0029][6]上述[5]所述的着色间隔物形成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其中,所述有机黑色颜
料为下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几何异构体、该化合物的盐、或该化合物的几何异构体的盐,
[0030][化学式1][0031][0032](上述式(1)中,R1及R6相互独立地为氢原子、CH3、CF3、氟原子或氯原子;
[0033]R2、R3、R4、R5、R7、R8、R9及R
10
彼此间相互独立地为氢原子、卤原子、R
11
、COOH、COOR
11
、COO

、CONH2、CONHR
11
、CONR
11
R
12
、C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着色间隔物形成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其含有:(a)着色剂、(b)碱可溶性树脂、(c)光聚合引发剂、(d)烯属不饱和化合物、(e)溶剂、及(f)分散剂,其中,所述(a)着色剂包含(a

1)有机颜料、及(a

2)炭黑,所述(a

2)炭黑相对于所述(a)着色剂的含有比例为20质量%以下,并且,所述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在波长300~370nm的最高透射率为0.010%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间隔物形成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其中,所述(a

1)有机颜料含有选自红色颜料、橙色颜料、蓝色颜料及紫色颜料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着色间隔物形成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其中,所述(a

1)有机颜料含有选自红色颜料及橙色颜料中的至少一种、以及选自蓝色颜料及紫色颜料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着色间隔物形成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其中,所述(a

1)有机颜料含有蓝色颜料及紫色颜料。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着色间隔物形成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其中,所述(a

1)有机颜料含有有机黑色颜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着色间隔物形成用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其中,所述有机黑色颜料为下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几何异构体、该化合物的盐、或该化合物的几何异构体的盐,上述式(1)中,R1及R6相互独立地为氢原子、CH3、CF3、氟原子或氯原子;R2、R3、R4、R5、R7、R8、R9及R
10
彼此间相互独立地为氢原子、卤原子、R
11
、COOH、COOR
11
、COO

、CONH2、CONHR
11
、CONR
11
R
12
、CN、OH、OR
11
、COCR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田训志伊藤敦哉小川善秀裴丽华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