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主梁与次梁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3495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主梁与次梁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两根预制主梁,两根预制主梁之间设有预制次梁,所述预制主梁上设有预制主梁后浇段混凝土,预制次梁上方设有预制次梁后浇段混凝土,预制主梁上设有贯通开孔,预制次梁两端设有底部钢筋;贯通开孔内设有后浇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预制次梁吊装至两根预制主梁之间的上方;B、把预制次梁一端的底部钢筋斜插入预制主梁的贯通开孔中;C、调整预制次梁的姿态为水平状态;D、平移预制次梁至准确位置;E、绑扎预制主梁和预制次梁的后浇段钢筋;F、对预制主梁和预制次梁的后浇段以及贯通开孔的洞口处进行浇筑。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够有效降低施工难度的特点。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够有效降低施工难度的特点。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够有效降低施工难度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主梁与次梁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主梁与次梁之间的连接结构,特别是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主梁与次梁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关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预制主梁和预制次梁的连接,通常的做法有四种:1)在预制主梁处预留后浇槽,通过后浇槽的现场浇筑混凝土完成主、次梁的连接,这种做法的缺点是,主梁上的缺口是主梁的薄弱部位,在运输和吊装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破坏,影响主梁的承载力,技术可靠度不高。
[0003]2)在次梁端设后浇段,按照次梁底部钢筋连接形式可分为搭接、焊接、灌浆套筒连接。次梁端设置后浇段连接方式能有效保证主梁的整体性,工艺成本较低,但次梁底部钢筋连接施工较困难,主梁预留直螺纹在预制生产过程中易被污染导致钢筋无法拧入,且套筒因接头无法错开,需达到一级接头,施工现场难以满足要求,主梁预留钢筋搭接将导致构件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极大不便。
[0004]3)搁置式预制主次梁连接按牛腿形式可分为钢牛腿和混凝土牛腿,混凝土牛腿整体性和耐久性较好,但构件生产难度较大,牛腿钢筋需单独考虑,模具设计及脱模较难。钢牛腿相比于混凝土牛腿,便于构件生产,但钢牛腿防火性能差,且易腐蚀,耐久性差,且大面积的现场焊接质量存在风险,焊缝检测也影响现场进度。
[0005]4)牛担板连接节点,牛担板节点虽有灌浆操作,但未涉及混凝土浇筑,主次梁整体性较好,施工便利性高,但由于相应主次梁结构构造复杂,涉及到埋件、留置牛担板槽口,留置次梁搁置槽口等,构件生产难度大。
[0006]上述四种方法,都存在着施工难度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主梁与次梁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具有能够有效降低施工难度的特点。
[000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主梁与次梁的连接结构,包括两根预制主梁,两根预制主梁之间设有预制次梁,所述预制主梁上设有预制主梁后浇段混凝土,预制次梁上方设有预制次梁后浇段混凝土,所述预制主梁上设有贯通开孔,预制次梁两端设有位于贯通开孔内的底部钢筋;贯通开孔内设有后浇混凝土。
[0009]前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主梁与次梁的连接结构中,所述贯通开孔为双向四角锥开孔或矩形方孔。
[0010]前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主梁与次梁的连接结构中,所述预制主梁包括预制主梁本体,预制主梁本体上端及本体内部均设有预制主梁箍筋,预制主梁箍筋上设有后浇段预制主梁顶部钢筋。
[0011]前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主梁与次梁的连接结构中,所述预制次梁包括预制次梁
主体,预制次梁主体上端及内部均设有预制次梁箍筋,预制次梁箍筋上设有后浇段预制次梁顶部钢筋,后浇段预制次梁顶部钢筋和底部钢筋之间还设有后浇段次梁箍筋。
[0012]前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主梁与次梁的连接结构中,所述预制次梁两端还设有抗剪槽口。
[0013]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主梁与次梁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A、将预制次梁吊装至两根预制主梁之间的上方,起吊时,保持预制次梁呈倾斜姿态;
[0015]B、把预制次梁一端的底部钢筋斜插入预制主梁的贯通开孔中;
[0016]C、调整预制次梁的姿态为水平状态;
[0017]D、平移预制次梁至准确位置,同时将预制次梁另一端的底部钢筋插入另一根预制主梁的贯通开孔内;
[0018]E、绑扎预制主梁和预制次梁的后浇段钢筋;
[0019]F、绑扎预制主梁和预制次梁上方的楼板钢筋;
[0020]G、对预制主梁和预制次梁的后浇段、楼板以及贯通开孔的洞口处进行浇筑和养护。
[0021]前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主梁与次梁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中,步骤A中,预制次梁起吊的倾斜角度需大于α,α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确定:α=arctan(h/Ln),其中,h为次梁高度、Ln为次梁净跨。
[0022]前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主梁与次梁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中,步骤E中,后浇段钢筋的绑扎包括后浇段预制主梁顶部钢筋、后浇段预制次梁顶部钢筋以及后浇段次梁箍筋。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预制主梁上设置贯通开孔,预制次梁的底部钢筋直接伸入预制主梁的贯通开孔内,有效避免了后浇段的钢筋搭接,无需使用套筒,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施工难度以及施工成本,增加了施工便利性;还将主梁预留后浇槽形式和次梁段设后浇段形式优点有效的集合在一起。与此同时,本专利技术可缩小次梁端后浇段长度,符合建筑工业化的思想,有利于节能环保和绿色建筑的实施。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能够有效降低施工难度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是预制次梁的结构视图;
[0026]图3是预制主梁的结构视图;
[0027]图4是贯通开孔的结构视图;
[0028]图5是步骤B的安装视图;
[0029]图6是步骤C的安装视图;
[0030]图7是步骤D的安装视图;
[0031]图8是步骤E的安装视图。
[0032]附图中的标记为:1

预制主梁,2

预制次梁,3

预制主梁后浇段混凝土,4

预制次梁后浇段混凝土,5

贯通开孔,6

底部钢筋,7

后浇混凝土,101

预制主梁本体,102

预制主
梁箍筋,103

后浇段预制主梁顶部钢筋,201

预制次梁主体,202

预制次梁箍筋,203

后浇段预制次梁顶部钢筋,204

后浇段次梁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限制的依据。
[0034]实施例。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主梁与次梁的连接结构,构成如图1至图8所示,包括两根预制主梁1,两根预制主梁1之间设有预制次梁2,所述预制主梁1上设有预制主梁后浇段混凝土3,预制次梁2上方设有预制次梁后浇段混凝土4,所述预制主梁1上设有贯通开孔5,预制次梁2两端设有位于贯通开孔5内的底部钢筋6;贯通开孔5内设有后浇混凝土7。
[0035]优选的,所述贯通开孔5可以采用双向四角锥开孔或矩形方孔结构。
[0036]双向四角锥开孔或矩形方孔在制备时,将相应形状的模板放置在预制主梁钢筋骨架的相应位置处,预制主梁浇注成型后,拆除模板,即可得到相应形状的贯通开孔。
[0037]所述预制主梁1包括预制主梁本体101,预制主梁本体101上端及本体内部设有预制主梁箍筋102,预制主梁箍筋102上端设有后浇段预制主梁顶部钢筋103。
[0038]预制主梁本体的两端还设有预制主梁中部腰筋和预制主梁底部钢筋。
[0039]后浇段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主梁与次梁的连接结构,包括两根预制主梁(1),两根预制主梁(1)之间设有预制次梁(2),所述预制主梁(1)上设有预制主梁后浇段混凝土(3),预制次梁(2)上方设有预制次梁后浇段混凝土(4),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主梁(1)上设有贯通开孔(5),预制次梁(2)两端设有位于贯通开孔(5)内的底部钢筋(6);贯通开孔(5)内设有后浇混凝土(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主梁与次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开孔(5)为双向四角锥开孔或矩形方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主梁与次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主梁(1)包括预制主梁本体(101),预制主梁本体(101)上端及本体内部均设有预制主梁箍筋(102),预制主梁箍筋(102)上设有后浇段预制主梁顶部钢筋(10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主梁与次梁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次梁(2)包括预制次梁主体(201),预制次梁主体(201)上端及内部设有预制次梁箍筋(202),预制次梁箍筋(202)上设有后浇段预制次梁顶部钢筋(203),后浇段预制次梁顶部钢筋(203)和底部钢筋(6)之间还设有后浇段次梁箍筋(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本悦徐铨彪陈培威胡斌涛娄峰周鹏洋王宇轩岑迪钦郑文阳蔡建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浙江大东吴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