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孔硅雾化片的电子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3384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孔硅雾化片的电子烟,包括烟弹部分和主机部分;所述烟弹部分包括外壳、开设于外壳内的储油腔、设于外壳并延伸至储油腔的气道、设于储油腔底部并连接于气道的导油座、连接于导油座的固定支架、安装于导油座内的导油组件、设于固定支架并贴合导油组件的多孔硅雾化片、及密封连接于外壳底部的连接底座;所述连接底座设有接触电极,主机部分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电源、控制板、及连接于控制板的连接电极;本发明专利技术对比雾化棉芯和陶瓷发热体雾化效果更好,使用寿命更长,发热雾化更加均匀可靠,也保证了电子烟吸食的口感。证了电子烟吸食的口感。证了电子烟吸食的口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孔硅雾化片的电子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烟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多孔硅雾化片的电子烟。

技术介绍

[0002]电子烟主要用于戒和替代香烟,它可以模拟香烟的味道,但抽电子烟时却不会释放对人体有害的焦油、尼古丁和二手烟雾,它能提高尼古丁替代疗法的戒烟成功率,因此,电子烟在推出不久便受到市场的追捧和国家的重视。电子雾化香烟,其原理为发烟剂在雾化系统的电加热元件上受热气化成高温蒸汽并向开口端喷出,喷出后的蒸汽在大气中膨胀冷凝成烟状的微小液滴,从而形成类似传统卷烟的烟雾。
[0003]传统的电子烟结构一般包括主机和烟弹,主机用于供电和控制连接烟弹,烟弹内设置烟油和雾化结构。其中,现有的电子烟雾化结构包括发热丝加热雾化、陶瓷加热雾化和超声波雾化。现有的雾化组件结构单一,渗透性较差,而且占用空间和面积较大,成本较高,在使用中体验也一般化;故可针对现有的电子烟雾化结构做出新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多孔硅雾化片将烟油导入进行加热雾化,结构简单,加热效率高,对比雾化棉芯和陶瓷发热体雾化效果更好,使用寿命更长,发热雾化更加均匀可靠,也保证了电子烟吸食的口感的基于多孔硅雾化片的电子烟。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多孔硅雾化片的电子烟,包括烟弹部分和主机部分;所述烟弹部分包括外壳、开设于外壳内的储油腔、设于外壳并延伸至储油腔的气道、设于储油腔底部并连接于气道的导油座、连接于导油座的固定支架、安装于导油座内的导油组件、设于固定支架并贴合导油组件的多孔硅雾化片、及密封连接于外壳底部的连接底座;所述连接底座设有接触电极,所述主机部分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电源、控制板、及连接于控制板的连接电极,所述连接电极与接触电极接触。
[0006]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导油座开设有导油槽和导油腔,所述导油槽连通至所述导油腔,所述导油组件安装于导油腔内,所述导油座位于导油腔的外侧设有导气通道,所述多孔硅雾化片下侧形成有雾化区,所述导气通道连通所述气道和雾化区。
[0007]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导油组件包括导油密封圈、设于导油密封圈内的固定内环、设于固定内环内的导油棉、及将导油棉与多孔硅雾化片贴合的储油棉;所述导油密封圈的外沿设有密封外唇、内径设有密封固定槽,所述密封外唇与导油腔密封抵接;所述固定内环设于密封固定槽内,所述导油棉固定于固定内环的内圈,所述导油棉将储油棉压紧贴合于多孔硅雾化片。
[0008]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导油座外部套设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包括密封内环和密封外环,所述密封外环与储油腔的内壁密面封抵接,所述密封内环与气道的外壁面密封抵接。
[0009]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导油座靠近气道位置设有导气腔,所述导气腔
将所述导气通道与气道连通;所述导油槽由储油腔朝向导油腔位置倾斜。
[0010]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导油座的两侧设有连接卡槽和固定卡槽,所述固定支架设有连接卡扣,所述连接卡扣卡入至连接卡槽,所述连接底座设有固定卡扣,所述固定卡扣与固定卡槽卡接。
[0011]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固定支架开设有安置槽,所述安置槽设有定位托板,所述定位托板设于安置槽的外沿,所述多孔硅雾化片安装于安置槽内、并通过定位托板将多孔硅雾化片的四角托起。
[0012]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多孔硅雾化片包括片体、均布于片体的渗透孔、及设于片体且背离导油组件一面的发热线路。
[0013]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连接底座设有吸油仓,所述吸油仓开口位置安装有钢网、底部安装有吸油棉,所述连接底座设有气柱,所述钢网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气柱和多孔硅雾化片,所述导油座设有压制引脚,所述压制引脚将钢网压制固定在吸油仓的开口处。
[0014]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控制板安装有气动感应器,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吸附底座,所述吸附底座开设有导气孔,所述导气孔将气动感应器和气柱连通,所述吸附底座两侧安装有第一吸附元件,所述连接底座对应第一吸附元件设有第二吸附元件。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相比现有的电子烟,本专利技术采用多孔硅雾化片将烟油导入进行加热雾化,结构简单,加热效率高,对比雾化棉芯和陶瓷发热体雾化效果更好,使用寿命更长,发热雾化更加均匀可靠,也保证了电子烟吸食的口感。具体是,设置了烟弹部分和主机部分;所述烟弹部分包括外壳、开设于外壳内的储油腔、设于外壳并延伸至储油腔的气道、设于储油腔底部并连接于气道的导油座、连接于导油座的固定支架、安装于导油座内的导油组件、设于固定支架并贴合导油组件的多孔硅雾化片、及密封连接于外壳底部的连接底座;所述连接底座设有接触电极,所述主机部分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电源、控制板、及连接于控制板的连接电极,所述连接电极与接触电极接触。通过主机部分配合烟弹部分使用,通过控制板与多孔硅雾化片电接触控制,实现对烟油的加热雾化,加热效果好,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基于多孔硅雾化片的电子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基于多孔硅雾化片的电子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中A

A的剖视图;
[0020]图4为图2中B

B的剖视图;
[0021]图5为图1中基于多孔硅雾化片的电子烟的烟弹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图1中基于多孔硅雾化片的电子烟的烟弹部分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图5中基于多孔硅雾化片的电子烟的导油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图5中基于多孔硅雾化片的电子烟的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烟弹部分10、主机部分20、外壳1、储油腔2、气道3、导油座4、导油槽41、导油腔42、导气通道43、密封套44、密封内环441、密封外环442、导气腔45、连接卡槽46、固定卡槽47、压制引脚48、固定支架5、连接卡扣51、安置槽52、定位托板53、导油组件6、导油
密封圈61、密封外唇611、密封固定槽612、固定内环62、导油棉63、储油棉64、多孔硅雾化片7、片体71、渗透孔72、发热线路73、连接底座8、接触电极81、固定卡扣82、吸油仓83、钢网84、通孔841、吸油棉85、气柱86、第二吸附元件87、壳体9、电源91、控制板92、气动感应器921、连接电极93、吸附底座94、导气孔941、第一吸附元件942。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孔硅雾化片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包括烟弹部分和主机部分;所述烟弹部分包括外壳、开设于外壳内的储油腔、设于外壳并延伸至储油腔的气道、设于储油腔底部并连接于气道的导油座、连接于导油座的固定支架、安装于导油座内的导油组件、设于固定支架并贴合导油组件的多孔硅雾化片、及密封连接于外壳底部的连接底座;所述连接底座设有接触电极,所述主机部分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电源、控制板、及连接于控制板的连接电极,所述连接电极与接触电极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孔硅雾化片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座开设有导油槽和导油腔,所述导油槽连通至所述导油腔,所述导油组件安装于导油腔内,所述导油座位于导油腔的外侧设有导气通道,所述多孔硅雾化片下侧形成有雾化区,所述导气通道连通所述气道和雾化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孔硅雾化片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组件包括导油密封圈、设于导油密封圈内的固定内环、设于固定内环内的导油棉、及将导油棉与多孔硅雾化片贴合的储油棉;所述导油密封圈的外沿设有密封外唇、内径设有密封固定槽,所述密封外唇与导油腔密封抵接;所述固定内环设于密封固定槽内,所述导油棉固定于固定内环的内圈,所述导油棉将储油棉压紧贴合于多孔硅雾化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多孔硅雾化片的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座外部套设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包括密封内环和密封外环,所述密封外环与储油腔的内壁密面封抵接,所述密封内环与气道的外壁面密封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博林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克莱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