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屏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3383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42
一种叠屏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第二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模组以及讯号驱动模组。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系通过胶合层接合于第一液晶显示面板之下表面,背光模组系配置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之下方。讯号驱动模组系共同电性耦接于第一液晶显示面板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并提供驱动电压予所述第一、第二液晶显示面板,使所述第一、第二液晶显示面板中对应相同的像素位置使用相同之驱动电压。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公开之技术方案,不仅可实现局部调光,提高屏幕的高动态范围,更可在降低已知制作成本的条件下解决现有技术具有背光驱动延迟的问题。现有技术具有背光驱动延迟的问题。现有技术具有背光驱动延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叠屏液晶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系有关于一种局部调光技术方案,特别是关于一种使用叠屏结构并可降低其制作成本且不具有演算延迟的叠屏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背光的液晶显示(LCD)面板技术,多年发展下来已臻成熟,不过基于其LCD面板中液晶层的先天特性,为了保留液晶分子扭转的余裕,LCD面板液晶层的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有足够的空隙,使得液晶层难以完全遮盖住背光光源,而会有所谓漏光的问题产生。为了解决漏光的问题并进一步提高画面的表现,现有技术遂有提出针对背光技术进行改良的解决方案,也就是从全尺寸的面板调光技术,改为分区的局部调光(Local dimming)。
[0003]一般来说,局部调光可以使屏幕暗的地方更暗,同时让屏幕的明亮部分保持明亮。这项技术可以使得显示画面中的亮部画面不过曝,而暗部区域细节亦不会消失,从而提高高动态范围(High Dynamic Range,HDR)。其中,针对局部调光的分区如果分的愈细,则将能呈现有更好的效果,也便是:暗的部分可以更暗,同时明亮的部分保持明亮。大抵而言,现有的背光模组,无论是采用侧光式或是直下式的背光模组,如果加入了局部调光(又称区域控光)的功能,便能藉由点亮或熄灭部分的LED,来达到控制画面中明暗层次的目的,使得所述亮的地方亮,而所述暗的地方暗。不过,基于侧光式背光模组,因为LED光源是分布在面板的四边,因此能够处理的控光区域实质上并无法达到十分精准。至于,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局部调光技术,称之为FALD(full array local dimming),由于每颗LED是采阵列式均匀地排列在面板的后方,因此能够更准确地依据画面中物体的位置,动态调整每一个背光区域的光源强弱,相较于侧光式局部调光来说,直下式局部调光对于背光的控制显然更为理想。
[0004]不过,尽管如此,直下式的局部调光技术仍有其遭遇到的问题:随着显示科技的与日渐进,面板尺寸与解析度的大幅提升,使得面板中每一个区域需要负责相当庞大数量的像素画面,因此很难实现精准「点到点」的调光效果,这将使得背光区域很可能会超出画面中物体原有的轮廓,在显示一些明暗对比较大的画面时,便会出现有光晕的现象。因此,为了解决现有局部调光的难题,业界目前提出有使用叠屏(dual cell)或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ED)面板的两种解决方案。
[0005]Mini LED面板由于需要使用到动辄上万颗的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因此所产生的热量是相当巨量且可观的,大多需要特别的散热设计,并且,其生产成本及维护机件的成本也相对地较为高昂。相较之下,Dual Cell则是运用两块薄膜电晶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

LCD)将其贴合在一起,由此来达到像素等级的局部调光(Pixel level local dimming)效果。请参见附图1所示,第一液晶面板11与第二液晶面板12上下贴合并配置于背光模组14之上,第一液晶面板11用以控制显示画面中各个像素的颜色及灰阶,并透过第二液晶面板12来做背光亮度的调控。采用Dual Cell的局部调光技术方案,能够使背光区域的可调控数量精准到pixel等级,例如可高达2400万个区域的
控制数量,因此可大幅提升观看的对比度,也使得呈现画面十分细致。不过,仍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传统的Dual Cell架构一般必须要经过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MCU)的前端处理,并且分别将不同的讯号传送到第一液晶面板11与第二液晶面板12进行控制,这在演算法和背光驱动上会产生有延迟的问题。除此之外,第一液晶面板11与第二液晶面板12都需要额外与其个别连接的控制电路及控制电路板,这在制作成本上也是一大问题。
[0006]是以,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有感于上述缺失之可改善,且依据多年来从事此方面相关经验,悉心观察且研究,并配合学理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新颖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之本专利技术,其揭露一种改良后之叠屏液晶显示结构,不仅可提升显示屏幕的高动态范围,实现局部调光之专利技术功效,相较于现有技术,更能有效节省制作成本。以下,关于本专利技术具体架构及实施方式将详述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其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创新的叠屏液晶显示装置,其针对现行的薄膜电晶管液晶显示结构作改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可通过采用单一个讯号驱动模组,同时达到控制显示面板之成像颜色、灰阶数与背光亮度的专利技术功效,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成本低廉及降低系统复杂度等优势。
[0008]本专利技术之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叠屏液晶显示装置的改良结构,其包含有叠置的第一液晶显示面板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藉由所述第一、第二液晶显示面板使用共同同一组讯号驱动模组及驱动晶片的特性,可有效省却已知微处理器的使用,并同时减少驱动晶片的使用数量,由此实现本专利技术要求低成本之专利技术目的。
[0009]更甚者,本专利技术之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叠屏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式,利用本专利技术所揭露之技术方案,基于第一液晶显示面板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中对应相同的像素位置系由相同驱动电压所驱动,本专利技术可成功地控制显示面板中相同像素位置所对应灰阶及其成像颜色的调整时间系与其背光亮度的调整时间同步,解决现有技术迄今仍存在有背光驱动延迟的缺失。
[0010]除此之外,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叠屏液晶显示装置,亦可与现有的触控功能作一结合,以更进一步地广泛应用于触控产品及其领域,藉此确信可增进本专利技术的产业效益与产业应用性。
[0011]鉴于以上,本专利技术主要系揭露一种改良后的dual cell结构与其驱动模组,其包含有:第一、第二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模组以及讯号驱动模组的叠屏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具有用以成像的上表面以及相对于所述上表面的下表面。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系通过胶合层接合于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的所述下表面。背光模组系配置于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之下方。讯号驱动模组系共同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并且,讯号驱动模组提供驱动电压予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使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中对应相同的像素位置使用相同的驱动电压。
[0012]其中,所述胶合层的材质可为一光学透明胶。
[0013]第一液晶显示面板自其上表面到下表面之间依次包括有:上偏光板、上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透明导电薄膜层、液晶层、薄膜电晶管阵列、下玻璃基板以及下偏光板。
[0014]第二液晶显示面板自第一液晶显示面板之下表面到背光模组之间系依次包括有:上偏光板、上玻璃基板、透明导电薄膜层、液晶层、薄膜电晶管阵列、下玻璃基板以及下偏光板。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第一液晶显示面板与第二液晶显示面板各自包含复数个像素,所述像素位置对应一个像素,并且所述像素由相同驱动电压所驱动。
[0016]其中,当所述驱动电压具有第一跨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屏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晶显示面板,具有用以成像的上表面以及相对于所述上表面的下表面;第二液晶显示面板,其通过胶合层接合于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的下表面;背光模组,配置于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的下方;以及讯号驱动模组,其系共同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所述讯号驱动模组系提供驱动电压予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使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中对应相同的像素位置使用相同的所述驱动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叠屏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讯号驱动模组包括电路基板以及配置于所述电路基板上的驱动晶片,通过所述驱动晶片提供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之讯号输入与讯号输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叠屏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自其上表面到下表面之间依次包括:上偏光板、上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透明导电薄膜层、液晶层、薄膜电晶管阵列、下玻璃基板以及下偏光板,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系控制每个像素位置的灰阶及其成像颜色。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叠屏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晶显示面板自所述第一液晶显示面板的下表面到所述背光模组之间系依次包括:上偏光板、上玻璃基板、透明导电薄膜层、液晶层、薄膜电晶管阵列、下玻璃基板以及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炫运
申请(专利权)人: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无锡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