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混凝土基材分布模量的预测分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再生混凝土强度预测领域,尤其涉及再生混凝土基材分布模量的预测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二十世纪的建筑正在或面临拆除,产生巨量的建筑垃圾,其组成主要是废弃混凝土、砖瓦、砂浆,在2014年发布的《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年度报告》中,中国在2013年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达到约10亿吨,并且这个数字逐年递增,而将其转化为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却仅为5%。将这些废弃建材回收处理再得以有效利用的研究以成为绿色建筑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然而我国在该领域的进程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存在诸如再生骨料取代率小、再生制品综合性能差等研究难题。
[0003]根据最紧密堆积理论,制备的最紧密实水泥基材其结构在理论上具有最少缺陷,能有效提高材料整体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减少材料内部的间隙以及再生骨料不规则颗粒带来的影响,提升制品的性能。高嵩
[2]指出依据颗粒紧密堆积理论,将不同细度的超细粉体颗粒进行合理掺配,能够有效降低水泥凝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混凝土基材分布模量的预测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最紧密堆积理论中fuller曲线设计相应实验,设定分布模量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将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获得最小孔隙率,预测出最终分布模量,获得最密实再生混凝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混凝土基材分布模量的预测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最紧密堆积理论中fuller曲线设计相应实验选取的原料包括:再生骨料、水泥、粉煤灰、矿粉、外加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混凝土基材分布模量的预测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最紧密堆积理论中fuller曲线设计相应实验,获得再生骨料的各粒级配比,计算如下:(1)Dinger
‑
Funk堆积模型方程:式中:ρ——粒径的累计筛余分数;d——颗粒粒径;d(min)——体系中最小颗粒的粒径;d(max)——体系中最大颗粒的粒径;q—分布模量;(2)累计筛余分数计算方程:式中:ρ(di)——材料中i级粒径的累计筛余分数;ρ(d
i+1
)——材料中各(i+1)级粒径的累计筛余分数;(3)材料质量表示式:M=M1+M2式中:M1——本文每组份中水泥等胶凝材料和外加剂的质量设为M1;M2——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设为M2;(4)其它材料粒级分计筛余按下式计算:式中:φ1(di)——胶凝材料各粒级质量分计占比,m
i
为其他材料中各粒级质量;M1——每组份水泥等胶凝材料和外加剂各粒级的质量总和;(5)再生骨料中各粒级分计筛余质量占比按下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智,李小华,覃向阳,苏欢,李文菁,王平,曾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