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估算与建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系统,是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估算与建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准确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估算模型能够为配电网优化运行与控制提供可靠的实时 充电预估信息,为配电网规划提供精细化的充电负荷时空特性输入。现有电动汽车充电负荷 技术,如中国专利文献中披露的申请号201710952465.0,申请公布日2018.02.13,专利技术名称
ꢀ“
一种考虑时空分布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方法”;再如中国专利文献中披露的申请号 202110978765.2,申请公布日2021.12.31,专利技术名称“一种考虑数据相关性的电动汽车充电 负荷预测方法”。但除上述方法之外,当前大多数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估算模型研究一般采用 单一模型,比如蒙特卡洛模型进行用户出行行为的预测,该模型较难很好地体现不同用户充 电需求多样性的特征,从而导致模拟误差。因此需要对用户的出行模式进行深入研究,结合 出行模式来预测用户的充电需求,而不是仅仅关注电动汽车自身电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估算与建模方法,该方法通过获取电动汽车的出行轨迹,挖掘电动汽车用户出行模式和充电模式,采用融合CNN和LSTM分别对不同场景和不同时间段的出行模式数据、充电模式数据进行时空特征提取,基于上述时空特征采用BP神经网络综合交通路网状态实现分时段估算充电负荷;其特征在于:所述CNN对数据进行获得某个时间段和某个场景的空间特征,原始输入是以T为时间长度,n个样本所有接入的电动汽车在充电前一刻的行驶里程数量、充电时长、充电前一刻的剩余电量、充电开始时间、充电结束时间的数据;经过CNN的一系列处理,最后由n个神经元得到1
×
n维的空间特征向量:接着,将充电接入的时间先后排列出行模式数据和充电模式数据,出行模式数据和充电模式数据包括充电前一刻的行驶里程数量、充电时长、充电前一刻的剩余电量、充电开始时间和充电结束时间,通过LSTM提取某个时间段和某个场景的时间特征;经过LSTM处理后,在LSTM的隐含层单元数量为n,最后隐含层输出n
×
m维时间特征向量:在得到CNN和LSTM的原始表达之后,引入注意力特征对特征表达进行融合,形成融合后的时空特征表达f
map
,特征融合的表示方法为:基于公式7,得到:基于公式7,得到:f
map
就是当前表达的出行模式和充电模式的时空特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估算与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P神经网络以当前交通状态和出行模式和充电模式时空特征为输入,估算电动汽车在某一个时间段、某一个场景下充电负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估算与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电动汽车的出行轨迹,挖掘电动汽车用户出行模式和充电模式通过电动汽车的GPS点获取电动汽车的出行时间、出行地点、行驶时长、驻留时间和驻留地点,结合停驻位置与充电站的重合度,判定用户是否存在充电行为和电动汽车充电时的电池荷电状态(SOC),获取用户的充电模式,所述充电模式包括行驶特性、充电方式、行驶行为和充电行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孙功臣,黄隽莹,莫顺凡,谢庆青,许兴迪,郭建填,莫大豪,袁伟雄,余淑贵,王志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蔚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