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切病患用防漏气气管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3180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气切病患用防漏气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本体,气管导管本体连接有气管导管接头和主气囊,主气囊的内侧连接有多件支气囊,多件支气囊之间呈网状结构连通,任一支气囊连通有导气管,导气管连接有调压阀,主气囊连通有充气管,充气管连通有限流管,限流管连通有充气密封组件,限流管内设有非对称通道,非对称通道包括直流腔室和两个回流腔室,充气密封组件包括连接管、密封块和外管,密封块连接有底板,外管开设有滑槽,滑槽连接有弹簧,弹簧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气管导管连接的气囊容易发生漏气导致其使用性能没有保障的问题,适用于气切病患用。适用于气切病患用。适用于气切病患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切病患用防漏气气管导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气切病患用防漏气气管导管。

技术介绍

[0002]气管切开术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或硅胶套管,是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常见手术。气管导管是气切手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长期佩戴气管导管后,部分病患气管软骨环变形、塌陷,塌陷之后气囊与气管内壁之间的贴合效果差,气囊与气管之间会存在间隙,口咽部分泌物及胃食管返流物易经此间隙流入支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目前,临床上解决多以气管插管导管代替气切导管,增加插管深度减少此问题,但气管插管远比气切导管路径长,不利于痰液引流,且颈部固定困难,增加病患的痛苦,带来二次医疗伤害。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专利公开号:CN206652067U)公开了免抽气型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管体、气囊、充气阀、充气管,气管导管管体两端为气管导管接口和气管导管开口,气囊设置在气管导管开口附近,充气管与气囊相连,充气阀控制充气管的通断,气囊由硅橡胶的材质制成,气囊膨胀后呈倒漏斗形并且与声门下气管形状相适应,充气阀上设有指示装置,用气管导管管体在气管导管开口处向一侧弯曲,气管导管开口偏向一侧,气管导管开口处的棱角倒圆,用于减少气管导管开口对气管及软组织的损伤。
[0004]上述方案利用与声门下气管形状相适应的气囊,在气囊膨胀后隔离气囊上、下的气管,气管拔管时,无需将气囊抽气,利用气囊上端细、下端粗的特点,将声门缓慢扩大直至拔出气管导管,以此将口咽部分泌物及胃食管返流物捋出;但该装置气囊的形状结构单一,气囊充放气的结构原料简单,容易发生漏气而影响使用效果;而且在重复利用的过程中,气囊与气管内壁发生反复的接触和摩擦,会进一步加大气囊漏气的现象,其使用性能没有保障;因此需要一种防漏气的气管导管,确保气囊即使发生小面积的漏气其使用性能也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气切病患用防漏气气管导管,以解决现有技术气管导管连接的气囊容易发生漏气导致其使用性能没有保障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础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切病患用防漏气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本体,所述气管导管本体连接有气管导管接头和主气囊,所述主气囊套设于所述气管导管本体的外壁,所述主气囊的外壁与病患的气管内壁抵接,所述主气囊的内侧设有支气囊,所述支气囊有多件,多件所述支气囊之间连通有连通管,多件所述支气囊之间呈网状结构连接,任一所述支气囊连通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自由端连接有调压阀,所述主气囊连通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的自由端连通有限流管,所述限流管连通有充气密封组件,所述限流管内设有非对称通道,所述非对称通道包括直流腔室和两个回流腔室,两个所述回流腔室非
对称设置在所述直流腔室的两侧,所述非对称通道从所述充气密封组件流通至所述主气囊一侧为顺流,所述非对称通道从所述主气囊流通至所述充气密封组件一侧为逆流,所述充气密封组件包括连接管、密封块和外管,所述连接管设有楔形部和滑动部,所述密封块为楔形块,所述密封块与所述楔形部滑动连接,所述密封块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设于远离所述楔形部的一侧,所述外管与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外管的内壁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自由端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所述外管的自由端连通充气装置。
[0008]基础技术方案的原理:气体导管本体连接主气囊一端设于病患的气管内侧,连接气体导管接头一端设于病患的外侧,主气囊内充气与病患的气管内壁抵接;利用充气装置给主气囊充气的过程中,充入的气体给密封块一个推力,使其沿着楔形部滑动,滑动一定距离之后密封块与楔形部的内壁之间存在缝隙,充气气体从缝隙中进入限流管,在密封块沿着楔形部滑动的过程中,底板随着楔形块一起滑动,弹簧在连接块和连接杆的作用下被拉伸,直至充入气体的压力与弹簧的弹性处于一个相对平衡时,密封块、连接块和弹簧等保持静止,但是弹簧此时处于拉伸状态;气体进入限流管后,沿着直流腔室进入充气管内,气体从充气密封组件流通至主气囊一侧为非对称通道的顺流,非对称通道的回流腔室对气体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气体顺利通过限流管后经充气管进入主气囊内,呈网状结构的支气囊设于主气囊的内侧,主气囊内的气体不断增多,主气囊内侧的压力不断增大,支气囊内的压力小于主气囊内的气体压力,支气囊被压缩,主气囊对气管四周的压力均匀;若主气囊出气口发生漏气,主气囊内的气体压力不断变小,而支气囊内的气体压力不变,随着压力差的不断增大,支气囊逐渐发生膨胀,直至与气管内壁抵接,其中,利用调压阀调节支气囊内的气压大小;主气囊从充气管发生漏气时,气体从主气囊一侧向充气密封组件一侧进入限流管内,此时非对称通道为逆流,气体进入直流腔室后不断的被分散进入回流腔室内,回流腔室内的气体撞击管壁后流动方向相反,与流出的气体发生“碰撞”,极大的减少和减缓了气体的流出(非对称通道的结构原理与气体特斯拉阀的结构原理一致,对于顺流的气体几乎没有阻力,对于逆流的气体具有较大的阻力),少数从限流管流出的气体进入连接管内,气体推动密封块沿着楔形部滑动,楔形的密封块与楔形部过盈量逐渐增大,气体的通过量组件减少,同时密封块滑动还需要压缩弹簧,从连接管流出外管的气体再次减少。
[0009]进一步地,多件所述支气囊分别连通有两件有支撑气囊,所述支撑气囊的外壁与所述主气囊的内壁抵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导气管和所述充气管均通过粘接绑带与所述气管导管本体连接,所述调压阀、所述限流管和所述充气密封组件均设于所述导管接头一侧。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主气囊呈倒漏斗状,所述主气囊靠近所述气管导管接头的一端为小端。
[0012]进一步地,所述限流管内至少设有两件所述非对称通道,相邻两件所述非对称通道之间通过所述直流腔室连通。
[0013]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块由橡胶材质制成,所述滑动部也呈楔形,所述楔形部的小端与所述滑动部的小端连接,所述底板的长度大于所述滑动部小端的直径。
[0014]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15]1、利用可调节外形尺寸的气囊与患者的气管接触,易于使用,而且可以适用不同
的患者,适用的范围广;
[0016]2、主气囊的内侧利用支撑气囊连接有支气囊,而且支气囊通过连通管连通,在主气囊的内侧呈网状结构设置,当主气囊充气时,主气囊内的气体压力大于支气囊和支撑气囊内的气体压力,支气囊和支撑气囊被压缩,主气囊的外形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主气囊的外壁与患者气管的内壁抵接封闭效果好,当主气囊发生漏气时,主气囊内的气体压力逐渐小于支气囊和支撑气囊内的气体压力,支气囊和支撑气囊逐渐发生膨胀,支撑气囊将主气囊的囊体进行支撑,依然可以保证主气囊的外壁与患者气管内壁的抵接封闭效果;
[0017]3、利用充气设备可以快速完成对主气囊的充气,但是主气囊漏气或者泄气困难,充气过程只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切病患用防漏气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管导管本体(1),所述气管导管本体(1)连接有气管导管接头(2)和主气囊(3),所述主气囊(3)套设于所述气管导管本体(1)的外壁,所述主气囊(3)的外壁与病患的气管内壁抵接,所述主气囊(3)的内侧设有支气囊(4),所述支气囊(4)有多件,多件所述支气囊(4)之间连通有连通管(6),多件所述支气囊(4)之间呈网状结构连接,任一所述支气囊(4)连通有导气管(7),所述导气管(7)的自由端连接有调压阀(9),所述主气囊(3)连通有充气管(8),所述充气管(8)的自由端连通有限流管(10),所述限流管(10)连通有充气密封组件,所述限流管(10)内设有非对称通道,所述非对称通道包括直流腔室(13)和两个回流腔室(14),两个所述回流腔室(14)非对称设置在所述直流腔室(13)的两侧,所述非对称通道从所述充气密封组件流通至所述主气囊(3)一侧为顺流,所述非对称通道从所述主气囊(3)流通至所述充气密封组件一侧为逆流,所述充气密封组件包括连接管(11)、密封块(22)和外管(17),所述连接管(11)设有楔形部(15)和滑动部(16),所述密封块(22)为楔形块,所述密封块(22)与所述楔形部(15)滑动连接,所述密封块(22)连接有底板(21),所述底板(21)设于远离所述楔形部(15)的一侧,所述外管(17)与所述连接管(11)连通,所述外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英王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