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GIS中的驱赶电极与微粒陷阱协同布置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GIS中的驱赶电极与微粒陷阱协同布置方法,属于电力系统中的高压气体绝缘设备微粒抑制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在GIS生产制造环节以及设备运行等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数量的金属微粒,而金属微粒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会在设备中运动或附着在电极或绝缘子表面上而导致导体、外壳间的气隙击穿或绝缘子的沿面闪络,从而降低设备的绝缘性能。所以在GIS设备内部需要安装一些抑制金属微粒运动的结构,如:驱赶电极、微粒陷阱。微粒驱赶电极是使微粒朝着远离绝缘子的方向运动,从而避免微粒在绝缘子表面而造成沿面闪络。微粒捕捉器的主要思路是构造腔体底部的低电场区,从而使得掉落在此区域的金属微粒无法受到足够的电场力从而限制微粒的起举,而起到抑制金属微粒的作用。在GIS中,微粒陷阱对微粒的捕获效率较低,微粒仍有较大概率发生逃逸而造成绝缘子表面的沿面闪络,因此十分有必要制定微粒陷阱和驱赶电极的协同布置方案。本专利技术基于以上的
技术介绍
,提出一种用于GIS中的驱赶电极与微粒陷阱协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GIS中的驱赶电极与微粒陷阱协同布置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GIS驱赶电极计算模型;步骤2:设置模型中数据的初始化参数;步骤3:仿真计算5000个微粒随机碰撞驱赶电极后的运动轨迹,统计微粒碰撞电极后初始落点位置分布;步骤4:改变驱赶电极倾斜角度,重复步骤1
‑
3;步骤5:统计不同倾斜角度驱赶电极下微粒落点概率最大位置数据,通过数据拟合得到微粒随驱赶电极倾斜角度变化的集中落点位置计算公式。将微粒陷阱布置在由集中落点计算公式得到的坐标处,可提高微粒陷阱对GIS内金属微粒的捕获效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GIS中的驱赶电极与微粒陷阱协同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赶电极为空心圆台结构,空心圆台内壁与GIS高压导体紧密贴合,材料为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GIS中的驱赶电极与微粒陷阱协同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驱赶电极计算模型包含:真实GIS同轴圆柱电极模型,和权利要求2所述驱赶电极相同的驱赶电极模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GIS中的驱赶电极与微粒陷阱协同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初始化参数包括:模型材料、GIS模型外壳内半径、导体半径、驱赶电极外半径、驱赶电极斜面与轴线的倾斜角度、微粒半径、微粒初始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粒轴向初始位置,其特征在于,初始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庆民,胡智莹,耿秋钰,魏来,常亚楠,唐庆华,张弛,李志坚,何金,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