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风加热的温度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63073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风加热的温度控制系统,包括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与CPU模块、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连接安装在配电柜内,CPU模块依次连接风机变频器与进风机,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分别连接一次混风箱、烘箱及天然气电动阀门,天然气电动阀门连接燃烧炉,电源模块连接有HMI人机界面。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混风加热的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设备高温下烘箱温度控制不稳、精度不高,超高温烘箱温度控制领域空白的问题。箱温度控制领域空白的问题。箱温度控制领域空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风加热的温度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气体扩散层(GDL)材料
,涉及一种混风加热的温度控制系统,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上述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2020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氢燃料电池技术产业链发展蓝图、氢燃料电池供给建设等多项政策,推进氢能行业发展。研制氢能源功能材料时,材料将在烘箱内进行高温(350

400℃)烧结或超高温(900

1800℃)碳化,为维持这一温度单纯使用传统天然气加热作为热源成本高,能源消耗大。
[0003]企业为响应国家环保政策,通常会配备RTO有机废气治理设备,它在燃烧废气的同时还可提供二次余热回收。而利用RTO热能回收作为烘箱热源之一,既能降低氢能源功能材料生产运行成本,又可达到烘箱内高温及超高温的温控指标。
[0004]因此,为实现高温及超高温状态下温度精准控制,研究具有消耗小、成本低、精度高、性能优的温度控制系统已成为氢能材料制备的关键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混风加热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与CPU模块、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连接安装在配电柜内,CPU模块依次连接风机变频器与进风机,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分别连接一次混风箱、烘箱及天然气电动阀门,天然气电动阀门连接燃烧炉,电源模块连接有HMI人机界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风加热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混风箱内设有一次混风箱PT100热电偶,一次混风箱PT100热电偶将箱内实际温度通过一次混风箱温度变送器反馈至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一次混风箱内还设有冷风电动阀门,CPU模块通过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控制冷风电动阀门,冷风电动阀门控制进入一次混风箱的冷风大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风加热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箱中设有红外温度探头,红外温度探头将实际温度反馈至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风加热的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HMI人机界面设定进风机的频率并反馈至CPU模块中,CPU模块将信号通过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输入至进风机变频器,进风机将热风从二次混风箱送入烘箱中。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混风加热的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一次混风箱内安装一次混风箱PT100热电偶与一次混风箱温度变送器,并对一次混风箱温度变送器进行标定,在烘箱内安装红外温度探头;步骤2,根据GDL材料的不同涂布工艺,输入一次混风箱温度设定值SP1、温度最大值T
1max
、烘箱温度设定值SP2、温度最大值T
2max
及进风机设定频率,参数通过PROFINET通信方式传送至CPU模块中;步骤3,手动打开RTO热风手动阀门和新风手动阀门,打开温控开关与进风机开关;步骤4,采用一次混风箱PT100热电偶测量一次混风箱内的实际温度PV1,通过一次混风箱温度变送器转换成4~20mA的电流信号反馈至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中,PID运算模块比较一次混风箱的实际温度PV1与设定温度SP1,将冷风电动阀门开度值传递至一次混风箱的冷风电动阀门处,调节通入一次混风箱的冷风大小,使一次混风箱内的温度达到动态平衡;步骤5,通过红外温度探头测量烘箱内的实际温度PV2,发送电流信号至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中,PID运算模块比较烘箱实际温度PV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康张泽灵王弘煜高艳红唐连涛刘阳张京京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航天华阳机电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