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感器采样和积分原理的电流过冲抑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3018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互感器采样和积分原理的电流过冲抑制电路,包括直流电源、电流互感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运算放大器、第一可控硅元件和负载,负载的正极电源输入端和负极电源输入端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连接构成负载回路,电流互感器的初级线圈和第一可控硅元件串联连接在负载回路上,电流互感器的次级线圈与第一电阻串联后与运算放大器连接,第一电阻同时与第一电容连接,运算放大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可控硅元件控制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电流互感器对电流进行采样,在完成缓启动后对后级设备的电压输出几乎没有影响,同时通过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对采样电流进行积分,提高了控制精度。提高了控制精度。提高了控制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互感器采样和积分原理的电流过冲抑制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互感器采样和积分原理的电流过冲抑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工业中,供电系统需要对各种类型的设备进行供电,其中很多设备是容性设备。对供电系统而言,容性设备就是容性负载。
[0003]当用直流电源对容性设备供电时,在其上电过程中若不采用缓启动技术,电流会迅速上升达到峰值,这个峰值可以远远超过供电系统的额定电流,一般称为电流过冲,对供电系统危害很大,有时电源系统可能或误判是负载短路从而进行自我保护,关闭电源输出,尤其在航空和航天领域,这种情况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在很多设备中,都有必要对启动瞬间的大电流(即冲击电流)进行抑制。
[0004]当前很多缓启动技术采用启动电阻加场效应管来实现,即启动电阻和场效应管并联后接入供电系统,与容性负载串联。这种方式通常要并联很多电阻作为启动电阻,占用很多的空间,同时如果某个电阻已经损坏,不容易排查到。
[0005]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申请人已经申请了采用采样电阻加场效应管结构的专利,能够用较为简单的结构和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互感器采样和积分原理的电流过冲抑制电路,包括直流电源、运算放大器、第一可控硅元件和负载,所述负载的正极电源输入端和负极电源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连接构成负载回路,所述第一可控硅元件串联连接在所述负载回路上,所述运算放大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可控硅元件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互感器采样和积分原理的电流过冲抑制电路还包括电流互感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与所述电流互感器的初级线圈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电流互感器的初级线圈的负极端与所述第一可控硅元件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可控硅元件的阴极与所述负载的正极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流互感器的次级线圈的正极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正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负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流互感器的次级线圈的负极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互感器采样和积分原理的电流过冲抑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互感器采样和积分原理的电流过冲抑制电路还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电流互感器的次级线圈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稳压二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良陆怡霖邓思雨李勇明聂正威李瑾李应杰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