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插接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2809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导电触头连接到配对插接连接器,特别是插座的混合插接连接器,其中,混合插接连接器具有至少两个用于传输电能的能量触头和四个用于传输电信号和/或电子数据的数据触头对、基本上矩形地构造并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固定触头的绝缘体,该混合插接连接器设置有至少一个屏蔽元件,其用于至少部分地屏蔽通过数据触头对进行的信号传输和/或数据传输免受可能的电磁干扰,其中,屏蔽元件这样构造,使得数据电缆的屏蔽首先在混合插接连接器中并且在混合插接连接器与配对插接连接器的连接状态中至少尽可能保持,其中,四个数据触头对在空间上与能量触头分开地设置在基本为矩形的绝缘体中,其中,绝缘体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于混合插接连接器的纵向轴线在数据触头对和能量触头之间具有偏置,使得在插入过程中实现混合插接连接器在其配对插接连接器上的明确的定位。明确的定位。明确的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混合插接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独立权利要求1的类型的混合插接连接器。
[0002]这种类型的混合插接连接器用来特别是在工业应用中借助至少一个多芯线路将电子数据或信号和电能传输到配对插接连接器上,特别是印刷电路板的插座上。
[0003]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所谓的推拉锁的混合插接连接器。这种锁定的多种变型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并且确保插接连接器可以容易地插到配对插接连接器上,同时确保防止插接连接的不希望的释放。插接连接通常只能通过在与插接连接器相关联的锁定套筒上的拉动运动来释放。在此然后释放锁定并断开插接连接。

技术介绍

[0004]在工业逐步数字化的背景下,有必要保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以便将不断增加的与自动化和数字化相关的执行器和传感器彼此连接并连接到相应的控制节点和/或控制装置。特别是对于几乎实时的过程监控需要高通道容量。数据传输服务特别在BUS

系统中,例如PROFIBUS、CAN或以太网中是分类的。在此,当前非常广泛的分类Cat

3(类别3)描述了例如高达每秒十兆比特(10Mbit/s)的可能的数据传输速率。对于当前的应用,不仅在信息技术中,而且在工业中,这种数据传输速率也很少是足够的。Cat

5(类别5)的数据传输速率在每秒一千兆比特(1GBit/s)的范围内基本满足当前的需求。
[0005]DE 20 2015 105 928 U1示出了一种混合插接连接器,其能够实现同时将电信号或电子数据和电能传输到相应合适的模块上。多芯线路因此可以多功能地使用并且以节省空间和成本有效的方式实现。
[0006]然而,所公开的解决方案的缺点是,由于数据线和电力传输的组合以及因此相关的电磁干扰无法实现高数据传输速率,除非集成越来越昂贵的屏蔽装置。
[0007]此外,混合插接连接器的所示圆形结构增加了插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虽然提到了插接连接的基于防错(Poka

Yoke)原理的构造,用户必须至少通过目视检查检查预期的插入位置。
[0008]此外,用于将相应的混合插接连接器与其配对插接连接器锁定的公开涉及螺纹连接。这种锁定基本上很简单并且提供了牢固的保持,但特别是对于装配而言需要相当多的结构空间,并且是耗时的。
[0009]德国专利商标局在本申请的优先权申请中检索了以下现有技术:US 2011/0294342 A1、DE 29804728 U1、DE 29804728 U1、JP 2006

66352 A、US 2014/0162488 A1、DE 10 2007031 504 A1、DE 10 2014 110466 A1、US 8,894,448 B2、DE 10 2010 011 370 B3、DE 10 2015 109311 B4和US 9,106,025 B2。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电子数据和电力的传输实现一种简单、节省空间和成本效益的选择,其中能够实现根据工业分类适配当前标准的数据传输,同时实现尽可能高的装配
安全性,特别是在这种插入过程方面。
[0011]所述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得以实现。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利设计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和以下描述中说明。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混合插接连接器设置用于将导电触头连接到配对插接连接器,特别插座。混合插接连接器在壳体中容纳至少两个用于传输电能的能量触头和四个用于传输电信号和/或电子数据的数据触头对。在此,壳体基本上构造为矩形并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固定触头的绝缘体。此外,混合插接连接器设置有至少一个屏蔽元件,其用于至少部分地屏蔽通过数据触头对进行的信号和/或数据传输免受可能的电磁干扰。屏蔽元件这样构造,使得数据电缆的屏蔽在混合插接连接器中以及在混合插接连接器与配对插接连接器的连接状态中最初至少尽可能保持。在这种情况下,四个数据触头对在空间上与能量触头分开地设置在基本为矩形的绝缘体中。此外,绝缘体在数据触头对和能量触头之间在轴向方向上具有偏置,使得在插入过程中实现混合插接连接器在其配对插接连接器上的准确的定位。
[0014]术语电信号特别是指直接配置和解释的简单二进制或模拟值。术语电子数据特别是指由电子逻辑模块和/或控制元件评估/解释/解析并且必要情况下进一步处理的复杂信息。术语配对插接连接器特别是指混合插接连接器可以空间连接到其中的相反成形的配对部件。控制装置的连接插座用作所描述的配对插接连接器的示例。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巧妙的实施例中,混合插接连接器借助闭锁装置可释放地连接到配对插接连接器,其中闭锁装置具有外套管,该外套管在轴向定向的压力的情况下致动至少一个锁定元件并通过轴向定向拉动外套管来解锁锁定元件,使得混合插接连接器可以在相同运动中与其配对插接连接器分离。在现有技术中,这些闭锁装置通常被称为“推拉锁”。推拉锁具有易于锁定同样易于释放的优点。
[0016]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沿着设计为矩形的外套管的至少两个相对侧在所述外套管内构成至少一个闩锁凸耳。在混合插接连接器的壳体或绝缘体上形成另一闩锁凸耳。当插到配对插接连接器上时,外套管的闩锁凸耳在至少一个形成在配对插接连接器上的保持元件上滑动。当混合插接连接器插到配对插接连接器上时,配对插接连接器的保持元件与绝缘体的闩锁凸耳接合。通过向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拉动混合插接连接器的外套管,绝缘体的闩锁凸耳被柔性地提离外套管的闩锁凸耳并从配对插接连接器的保持元件上释放。这使得混合插接连接器可以很容易地从配对插接连接器中移除。
[0017]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规定,绝缘体的数据触头对的触头容纳部与数据触头对的屏蔽元件结合通过合适的电缆允许在大于或等于1Gbit/s的范围内的数据传输速率。
[0018]这达到了Cat

5标准并在为连接的模块供电的同时实现了合乎时势的数据传输速率。
[0019]在插入面的前视图中,数据触头对设置为彼此相距2mm至4mm之间的距离。特别优选2.2mm至3.0mm的间距。在要求保护的实施例中,数据触头对以2.4mm x轴间距彼此间隔开。在所述实施例中,数据触头对设置为在y轴上间隔2.8mm。原则上,交换轴向距离是可以想象的。
[0020]有利地,基本上为矩形的绝缘体在数据触头对之间具有空间分隔元件,其中该分隔元件在插入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数据触头的附加空间分离确保了在使用销触头时数据触头在插入过程中不被损坏。在这种情况下,空间分隔元件主要用于在插入过程中改进混
合插接连接器的引导,特别是数据触头对的引导。为此建议,空间分隔元件至少与销触头的长度相适配。理想情况下,该分隔元件的长度与数据触头对区域中绝缘体的长度相适配。这意味着,分隔元件与绝缘体的容纳数据触头对的区域至少部分地齐平。
[0021]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变型规定,分隔元件被设计为另外的屏蔽元件,其通过将每个数据触头对与相应剩余数据触头对屏蔽扩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混合插接连接器(1),用于将导电触头(2)连接到配对插接连接器(3)、特别是插座,其中所述混合插接连接器(1)在壳体(6)中具有至少两个用于传输电能的能量触头(4)和四个用于传输电信号和/或电子数据的数据触头对(5),所述壳体基本上成形为矩形并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固定所述触头(2)的绝缘体(7);所述混合插接连接器设置有至少一个屏蔽元件(8),其用于至少部分地屏蔽通过所述数据触头对(5)进行的信号传输和/或数据传输免受可能的电磁干扰,其中,所述屏蔽元件(8)构造成使得数据电缆的屏蔽首先在所述混合插接连接器(1)中并且在所述混合插接连接器(1)与所述配对插接连接器(3)的连接状态中至少尽可能保持,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数据触头对(5)在空间上与所述能量触头(4)分开地设置在基本为矩形的绝缘体(7)中,其中,所述绝缘体(7)在轴向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混合插接连接器(1)的纵向轴线(I)在所述数据触头对(5)和所述能量触头(4)之间具有偏置(9),使得在插入过程中所述混合插接连接器(1)在其配对插接连接器(3)上明确地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插接连接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插接连接器(1)借助闭锁装置能够可释放地与配对插接连接器(3)连接,其中,所述闭锁装置具有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在轴向定向的压力的情况下沿所述混合插接连接器(1)的纵向方向使至少两个锁定元件彼此接合,并通过轴向定向的拉动所述外套管沿纵向方向解锁至少两个锁定元件,使得所述混合插接连接器(1)与其配对插接连接器(3)能够在同一运动中分离。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
申请(专利权)人:哈廷电子基金会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