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2788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在制成弹簧的情况下,具有优异的疲劳极限的钢线。基于本实施方式的钢线的化学组成以质量%计而包含:C:0.53~0.59%;Si:2.51~2.90%;Mn:0.70~0.85%;P:0.020%以下;S:0.020%以下;Cr:1.40~1.70%;Mo:0.17~0.53%;V:0.23~0.33%;Cu:0.050%以下;Ni:0.050%以下;Al:0.0050%以下;Ti:0.050%以下;N:0.0070%以下;Ca:0~0.0050%;Nb:0~0.020%;和由Fe和杂质构成的剩余部分,最大直径为2~10nm的V系析出物(10)的个数密度为500~8000个/μm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钢线
[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线,更详细而言,涉及成为以减震器弹簧、阀门弹簧为代表的弹簧的原材料的钢线。
[
技术介绍
][0002]在车辆或通常机械中,利用了大量的弹簧。在车辆、通常机械中使用的弹簧中,减震器弹簧具有吸收来自外部的冲击或振动的作用。减震器弹簧,例如,用于将车辆的动力传达至变速器的变矩器中。在将减震器弹簧用于变矩器中的情况下,减震器弹簧吸收车辆的内燃机(例如发动机)的振动。因此,减震器弹簧中,需要较高的疲劳极限。
[0003]此外,车辆、通常机械中使用的弹簧中,阀门弹簧具有调节车辆、通常机械的机器内的阀门的开闭的作用。阀门弹簧,例如用于车辆的内燃机(发动机)的给气排气阀门的开闭控制中。为了调节阀门的开闭,阀门弹簧在1分钟内重复数千次压缩。因此,与减震器弹簧同样,在阀门弹簧中,需要较高的疲劳极限。阀门弹簧,特别是,在1分钟重复数千次压缩,其压缩频率远高于减震器弹簧。因此,阀门弹簧中,需要具有比减震器弹簧高的疲劳极限。具体而言,减震器弹簧中,需要在107次的重复次数下具有较高的疲劳极限,与之相对,在阀门弹簧中,需要在108次的重复次数下具有较高的疲劳极限。
[0004]以减震器弹簧、阀门弹簧为代表的弹簧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例如下所述。对于钢线实施调质处理(淬火处理和回火处理)。对于调质处理后的钢线,实施冷卷,形成线圈状的中间钢材。对中间钢材实施去应变退火处理。实施去应变退火处理,并根据需要实施氮化处理。即,可以实施或不实施氮化处理。去应变退火处理后或氮化处理后,根据需要实施喷丸处理,对表层赋予压缩残留应力。通过以上的工序,制造弹簧。
[0005]最近,需要进一步提高弹簧的疲劳极限。
[0006]涉及提高弹簧的疲劳极限的技术,公开于:日本特开平2

57637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

16368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

302950号公报(专利文献3)和日本特开2006

183137号公报(专利文献4)。
[0007]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高疲劳极限弹簧用钢线以重量%计而含有C:0.3~1.3%,Si:0.8~2.5%,Mn:0.5~2.0%,Cr:0.5~2.0%,作为任选元素而含有Mo:0.1~0.5%,V:0.05~0.5%,Ti:0.002~0.05%,Nb:0.005~0.2%,B:0.0003~0.01%,Cu:0.1~2.0%,Al:0.01~0.1%和N:0.01~0.05%中的1种或2种以上,剩余部分由Fe和无法避免的杂质构成,这样的钢通过在奥氏体化处理后于250~500℃下保持3秒~30分钟后进行空气冷却或急冷而制造,屈强比为0.85以下。该文献中,基于弹簧的疲劳极限依赖弹簧的屈服强度,弹簧的屈服强度越高,弹簧的疲劳极限也越高这样的知识(参见专利文献1的第2页右上栏第1行~第5行),提出了具有上述构成的高疲劳极限弹簧用钢线。
[0008]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弹簧使用具有回火马氏体组织的油回火线而制造,油回火线以质量%计而含有C:0.50~0.75%,Si:1.50~2.50%,Mn:0.20~1.00%,Cr:0.70~2.20%,V:0.05~0.50%,剩余部分由Fe和无法避免的杂质构成。在对该油回火线在450℃
下进行了2小时的气体软氮化处理的情况下,形成在油回火线的线表面部的、氮化层的晶格常数为2.881~2.890

。此外,在对该油回火线在450℃下进行了2小时的加热的情况下,拉伸强度为1974MPa以上,屈服应力为1769MPa以上,拉拔值超过40%。该文献中,将油回火线限定为经过氮化处理而制造的弹簧的原材料。在通过氮化处理制造弹簧的情况下,随着氮化处理时间变长,弹簧的钢材的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会降低。该情况下,钢材内部的硬度降低,疲劳极限降低。因此,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通过使用即使延长氮化处理的处理时间,钢材的屈服强度也不会降低的油回火线,能够制造疲劳极限较高的弹簧(参见专利文献2的0025和0026段)。
[0009]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高强度弹簧用钢线具有下述化学组成,其含有C:0.5~0.7%,Si:1.5~2.5%,Mn:0.2~1.0%,Cr:1.0~3.0%,V:0.05~0.5%,抑制为Al:0.005%以下(不包含0%),剩余部分为Fe和无法避免的杂质。钢线中,以等效圆直径计为10~100nm的球状渗碳体为30个/μm2以上,并且,渗碳体中的Cr浓度以质量%计为20%以上,V浓度为2%以上。该文献中记载了:对于疲劳极限和抗下垂性的提高,钢线的高强度化是有效的(参见专利文献3的0003段)。并且,通过将圆等效直径为10~100nm的细小的球状渗碳体的个数设为30个/μm2以上,并且,将渗碳体中的Cr浓度设为以质量%计20%以上,将V浓度设为2%以上,即使在制造工序中的去应变退火处理、氮化处理这样的热处理中,也能够抑制渗碳体的分解和消失,能够保持钢线的强度(0011段)。
[0010]专利文献4中公开的、成为弹簧的原材料的钢线以质量%计而包含:C:0.45~0.7%,Si:1.0~3.0%,Mn:0.1~2.0%,P:0.015%以下,S:0.015%以下,N:0.0005~0.007%,t

O:0.0002~0.01%和由铁和无法避免的杂质构成的剩余部分,拉伸强度为2000MPa以上,检镜面中,圆等效直径为0.2μm以上的渗碳体类球状碳化物和合金类碳化物的占有面积率为7%以下,圆等效直径0.2~3μm的渗碳体类球状碳化物和合金类碳化物的丰度密度为1个/μm2以下,圆等效直径超过3μm的渗碳体类球状碳化物和合金类碳化物的丰度密度为0.001个/μm2以下,旧奥氏体粒度编号为10号以上,残留奥氏体为15mass%以下,圆等效直径为2μm以上的渗碳体类球状碳化物的丰度密度较小的稀薄区域的面积率为3%以下。该文献中记载了:为了进一步提高疲劳、下垂等弹簧性能,需要进一步的高强度化。该文献中还记载了:通过微观组织的控制和对渗碳体类的细小碳化物的分布进行控制,能够实现弹簧的高强度化,提高疲劳、下垂等弹簧性能(参见专利文献4的0009和0021段)。
[0011][现有技术文献][0012][专利文献][001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

57637号公报
[0014][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

163689号公报
[0015][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

302950号公报
[0016][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6

183137号公报
[
技术实现思路
][0017][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0018]上述专利文献1~4所述的技术中,均采用了下述技术思想,即通过提高成为弹簧的原材料的钢材的强度(硬度),提高疲劳极限、下垂等弹簧特性。然而,也可以通过其他技
术思想来提高弹簧的疲劳极限。...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钢线,其化学组成以质量%计而包含:C:0.53~0.59%;Si:2.51~2.90%;Mn:0.70~0.85%;P:0.020%以下;S:0.020%以下;Cr:1.40~1.70%;Mo:0.17~0.53%;V:0.23~0.33%;Cu:0.050%以下;Ni:0.050%以下;Al:0.0050%以下;Ti:0.050%以下;N:0.0070%以下;Ca:0~0.0050%;Nb:0~0.020%;和由Fe和杂质构成的剩余部分,最大直径为2~10nm的V系析出物的个数密度为500~8000个/μm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线,其中,所述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寺本真也根石豊青野通匡小泽修司峰田晓越智达朗铃木章一
申请(专利权)人:日铁铃木加普腾钢线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