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指挥控制计算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62502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飞行器指挥控制计算机系统,该系统包括安装在观测无人机中的机载计算机,通过机载计算机调取飞行器着陆前后的照片,及时准确地解算出目标的毁伤情况,再将该信息传输给指挥单元的手持计算机中,使得操作者能够第一时间直接获得目标毁伤状况,并可据此给出下一步操作的具体指令,节省了信息传输时间,减少信息传输总量也能够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安全性。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飞行器指挥控制计算机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制导控制系统,具体涉及指挥控制计算机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飞行器指挥控制计算系统主要功能在于联通指挥单元、发射单元和观测单元对应的操作者,使得各个位置的操作者能够快速获得相应信息,再通过操作者输入指令进行控制操作,但所有的操作判断都是由人参与获得的,这就导致很多操作指令存在滞后性。
[0003]另外,由于各个单元之间的信息传递需要通过无线电等方式进行,如果传输内容较多,尤其是高分辨率的图像较多时,传输效率必然大打折扣,进一步导致各个系统联动时存在较大的滞后性,例如在判断是否再次发射飞行器时,现有技术中只能待指挥单元接收全部的飞行器着陆前后照片,再经人工分析后给出具体指令,而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信息传输时间,可能给目标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反击。
[0004]由于上述原因,本专利技术人对现有的飞行器指挥系统做了深入研究,以便设计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新的飞行器指挥控制计算机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锐意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行器指挥控制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发射单元(1),其用于发射飞行器(11),指挥单元(2),其中设置有手持计算机(21),用于与发射单元(1)和观测无人机(3)进行信息交互;观测无人机(3),其上设置有摄像机(31)、激光照射器(32)和机载计算机(33),所述机载计算机(33)用于与指挥单元(1)进行信息交互,操控摄像机(31)和激光照射器(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指挥控制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31)用于实时获取目标区域的地面图像信息,并且从地面图像中寻找目标,所述激光照射器(32)用于发射激光照射目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指挥控制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载计算机(33)控制摄像机(31)在特定时间内连续拍摄目标照片,所述特定时间包括飞行器着陆前10秒,和飞行器着陆后30秒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行器指挥控制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载计算机(33)中设置有着陆前存储单元和着陆后存储单元,着陆前存储单元用以剪截并存储摄像机(31)在飞行器着陆前设定时间内拍摄的目标照片;着陆后存储单元用以剪截并存储摄像机(31)在飞行器着陆后设定时间内拍摄的目标照片;所述目标照片都是在摄像机(31)的图像视场中心实时锁定目标的情况下拍摄得到的;所述机载计算机(33)还用于从着陆前存储单元和着陆后存储单元中各指定一帧照片作为解算照片,据此判断目标的毁伤状况,并将毁伤状况发送至手持计算机(2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飞行器指挥控制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剪截照片的过程包括,设置裁剪框,使得裁剪框的中心与图像视场中心重合,裁剪框覆盖的实际区域为(x+0.2)
×
(y+0.2),其中,x为目标的实际长度,y为目标的实际宽度。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飞行器指挥控制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飞行器着陆前的照片为飞行器着陆前设定时间T

时拍摄的照片,飞行器着陆后的照片为飞行器着陆后设定时间T

时拍摄的照片;优选地,所述T

通过下式(一)获得:其中,V
m
为飞行器着陆前10秒内的速度;V
T
为目标的速度;T

为当地温度;优选地,所述T

的取值为10~30秒。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飞行器指挥控制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载计算机(33)中,通过下式(二)获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李涛王伟林德福王江宋韬轩永波袁亦方李玥婷王亚宁王治霖刘佳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六三九六一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研究院科技创新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