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换极性双联LC光纤适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2304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换极性双联LC光纤适配器。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壳体,其中一端设有二个并排的双向连接器插口,所述双向连接器插口包括与连接器主体相适应的主插槽及设在所述主插槽两端与连接器弹性按键相适应的按键插槽;陶瓷套管,通过套管固定座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陶瓷套管位于所述主插槽的中心线上;挡板,相对、且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双向连接器插口内;弹性件,施压于所述挡板,使其自由端向所述双向连接器插口的中心方向转动、且相互接触。且相互接触。且相互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换极性双联LC光纤适配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双联LC光纤适配器。

技术介绍

[0002]光纤适配器(FiberOpticAdapter),又名光纤耦合器。光纤适配器是光纤与光纤之间进行可拆卸(活动)连接的器件。光纤适配器按接头类型可分为LC光纤适配器、FC光纤适配器、SC光纤适配器等。双联LC光纤适配器,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将二个单联LC光纤适配器并联在一起的光纤适配器。传统的双联LC光纤适配器存在的缺点是:光纤连接器只能单一方向插入,其极性不可互换,给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换极性双联LC光纤适配器。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壳体,其中一端设有二个并排的双向连接器插口,所述双向连接器插口包括与连接器主体相适应的主插槽及设在所述主插槽两端与连接器弹性按键相适应的按键插槽;陶瓷套管,通过套管固定座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陶瓷套管位于所述主插槽的中心线上;挡板,相对、且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双向连接器插口内;弹性件,施压于所述挡板,使其自由端向所述双向连接器插口的中心方向转动、且相互接触。
[0005]所述的可换极性双联LC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对应每个所述双向连接器插口的插入方向端设有锁槽。
[0006]所述的可换极性双联LC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底部设有一组凸臂。
[0007]所述的可换极性双联LC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由上挡板、下挡板组成,所述上挡板的自由端顶部设有上定位槽,所述下挡板的自由端顶部设有与所述上定位槽定位配合的下定位槽。
[0008]所述的可换极性双联LC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金属弹片,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的弹片主体及设在所述弹片主体前端的弹臂,通过所述弹臂施压于所述挡板。
[0009]所述的可换极性双联LC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对应所述双向连接器插口两端均设有盖板,通过打开所述盖板将所述挡板、所述弹性件装入所述壳体内,并且所述盖板上设有定位机构对所述弹性件进行定位。
[0010]所述的可换极性双联LC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固定座由左固定座、右固定座对接而成,所述右固定座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所述左固定座通过与其一体成型的铆压板穿过所述双向连接器插口铆接在所述壳体内。
[0011]所述的可换极性双联LC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压板两端设有铆压板定
位槽。
[0012]所述的可换极性双联LC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二个所述双向连接器插口内的挡板一体成型。
[0013]所述的可换极性双联LC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自由端顶部设有倾斜部,二个所述挡板的自由端相互接触后、垂直置于所述陶瓷套管前方。
[0014]本专利技术的可换极性双联LC光纤适配器具有如下优点:光纤连接器正反方向均可插入本光纤适配器内,从而实现其极性可互换,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可换极性双联LC光纤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可换极性双联LC光纤适配器的爆炸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可换极性双联LC光纤适配器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上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下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左固定座与铆压板之间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光纤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光纤连接器与挡板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至图10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可换极性双联LC光纤适配器,包括:壳体1、陶瓷套管2、挡板3和弹性件4。所述壳体1前端设有二个并排的双向连接器插口5,所述双向连接器插口5与所述壳体1的内腔贯通。所述双向连接器插口5包括与连接器主体6相适应的主插槽7及设在所述主插槽7上下两端、且与连接器弹性按键8相适应的按键插槽9。所述陶瓷套管2通过套管固定座10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陶瓷套管2位于所述主插槽7的中心线11上,以确保光纤连接器正反方向插入均能与其精准对接。所述挡板3相对的、且通过前端的一组转轴25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壳体1的双向连接器插口5内。二个所述双向连接器插口5内的挡板3理想为一体成型,根据需要也可以在每个所述双向连接器插口5内单独设置一个挡板。所述弹性件4施压于所述挡板3,使其自由端向所述双向连接器插口5的中心方向转动、且所述挡板3的自由端相互接触。通过所述挡板3自由端的相互接触,实现光纤适配器的闭门,从而起到防尘、防激光(拔出光纤连接器后,需要东西阻挡住光纤适配器的插口,以防止激光射出,而伤害到使用者)的作用。
[0018]优选的,所述挡板3对应每个所述双向连接器插口5的插入方向端设有锁槽12。当光纤连接器插入所述壳体1的双向连接器插口5时,会推动所述挡板3向上转动,当光纤连接器插入到位时,所述锁槽12会卡住光纤连接器的连接器弹性按键8两端的止退台阶36,以起到对光纤连接器的止退作用,进而防止光纤连接器的脱落。
[0019]优选的,所述挡板3底部设有4根凸臂23,所述凸臂23两两位于所述双向连接器插
口5的侧壁。当连接器插入适配器时,连接器主体6前端先行接触所述凸臂23,并推动所述档板3转动,从而避免连接器插芯端面与所述档板3的接触,从而保护连接器在插入适配器时插芯端面的清洁。
[0020]优选的,所述挡板3由上挡板13、下挡板14组成,所述上挡板13的自由端顶部设有上定位槽15,所述下挡板14的自由端顶部设有与所述上定位槽15定位配合的下定位槽16。当所述上挡板13、下挡板14闭合时,其上定位槽15、下定位槽16相互锁合,以提高闭合后的密闭性和稳定性。
[0021]优选的,所述弹性件4为金属弹片,包括与所述壳体1的盖板19连接的弹片主体17及设在所述弹片主体17前端的弹臂18,通过所述弹臂18施压于所述挡板3。采用所述金属弹片的优点在于方便安装以及弹片主体17还具有一定的屏蔽和抗干扰作用。
[0022]优选的,所述壳体1对应所述双向连接器插口5两端均设有盖板19,通过打开所述盖板19将所述挡板3、所述弹性件4装入所述壳体1内,并且所述盖板19上设有定位机构对所述弹性件4进行定位。通过所述盖板19以方便所述挡板3、所述弹性件4的安装。具体的:所述盖板19通过两侧的一组卡扣41与所述壳体1连接。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盖板19底部至少二根定位42,通过定位42与所述弹片主体17上的定位孔43定位配合,以提高所述弹片主体17的安装后的稳定性。
[0023]优选的,所述套管固定座10由左固定座20、右固定座21对接而成,所述右固定座21与所述壳体1一体成型,定所述左固座20通过与其一体成型的铆压板22穿过所述双向连接器插口5铆接在所述壳体1内。具体的所述铆压板22通过背面的一组铆压柱37与所述壳体1内壁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换极性双联LC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其中一端设有二个并排的双向连接器插口(5),所述双向连接器插口(5)包括与连接器主体(6)相适应的主插槽(7)及设在所述主插槽(7)两端与连接器弹性按键(8)相适应的按键插槽(9);陶瓷套管(2),通过套管固定座(10)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陶瓷套管(2)位于所述主插槽(7)的中心线(11)上;挡板(3),相对、且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壳体(1)的双向连接器插口(5)内;弹性件(4),施压于所述挡板(3),使其自由端向所述双向连接器插口(5)的中心方向转动、且相互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换极性双联LC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3)对应每个所述双向连接器插口(5)的插入方向端设有锁槽(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换极性双联LC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3)底部设有一组凸臂(2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换极性双联LC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3)由上挡板(13)、下挡板(14)组成,所述上挡板(13)的自由端顶部设有上定位槽(15),所述下挡板(14)的自由端顶部设有与所述上定位槽(15)定位配合的下定位槽(1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换极性双联LC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建永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欧亚华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