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体垃圾清扫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2126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体垃圾清扫船,包括:船体,内部设置有垃圾存储料仓;甲板,设置在所述船体上;至少一个吊放装置,设置在所述甲板的侧舷处;至少一个水下清扫机器人,设置在所述吊放装置处,并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吊放装置放入水中;水面垃圾清扫装置,设置在所述船体的前端并与所述垃圾存储料仓连通;所述水面垃圾清扫装置被配置为在所述清扫船前进时能够将水面的垃圾收进所述清扫船。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收集水面和水底垃圾,防止水面垃圾逃逸,并自主分拣和破碎水底垃圾,具有清扫效率高、清扫范围广的特点。的特点。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体垃圾清扫船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体垃圾清扫船。

技术介绍

[0002]海岸带内长期存在大量的塑料垃圾,不可降解、危害海洋生态环境。海洋垃圾一部分漂浮水体表面,还有大量的海洋垃圾则沉降海底。现有的水域清扫船一般仅针对水面漂浮垃圾,而无法兼顾水中、海底垃圾。能完成水面与水中、海底垃圾的多功能清扫船仍有待进一步开发。
[0003]现有技术中的清扫船能有效收集水面垃圾,但受到船本身漂浮水面的限制,而尚无针对水中、海底垃圾的有效对策。有些清扫船通过开设于船体首部的垃圾聚集装置,能使得水面上的垃圾被动收集至聚集槽,但收集口缺乏遮挡装置,垃圾容易溢出,效率较低。有些清扫装置采用传输履带收集垃圾的方式,将垃圾从水面运输到船上,虽然收集方式更主动,垃圾不易逃逸,但同样仅针对水面垃圾。有些装置在清理船两侧分别设有漂浮隔离带和铲斗两种清理装置,可以将水下垃圾和漂浮物进行清理,但水下收集范围仅限船附近的深度,远远无法清理更深水域或沉降水底的垃圾。
[0004]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水体垃圾清扫船,能够收集水面和水底垃圾,防止水面垃圾逃逸,并自主分拣和破碎水底垃圾,具有清扫效率高、清扫范围广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体垃圾清扫船,包括:
[0006]船体,内部设置有垃圾存储料仓;
[0007]甲板,设置在所述船体上;
[0008]至少一个吊放装置,设置在所述甲板的侧舷处;
[0009]至少一个水下清扫机器人,设置在所述吊放装置处,并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吊放装置放入水中;
[0010]水面垃圾清扫装置,设置在所述船体的前端并与所述垃圾存储料仓连通;所述水面垃圾清扫装置被配置为在所述清扫船前进时能够将水面的垃圾收进所述清扫船。
[0011]进一步地,所述船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所述第一船体和所述第二船体之间形成所述垃圾存储料仓。
[0012]进一步地,所述水面垃圾清扫装置包括:
[0013]收集舱,所述收集舱由所述垃圾存储料仓的端部往外延伸而形成;
[0014]网板,所述网板设置在所述收集舱的开口处并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收集舱的侧壁。
[0015]进一步地,所述网板的端部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被设置为与所述网板一起转动。
[0016]进一步地,所述收集舱还包括底壁,所述侧壁和所述底壁均设置为中空结构。
[0017]进一步地,所述垃圾存储料仓的底部为水平网格板,所述垃圾存储料仓上与所述水面垃圾清扫装置相对的尾部设置尾部网格板。
[0018]进一步地,所述吊放装置为绞车。
[0019]进一步地,所述水下清扫机器人包括:
[0020]底座;
[0021]行走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的相对两侧,以驱动所述机器人运动;
[0022]第一垃圾回收装置和第二垃圾回收装置,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垃圾回收装置和所述第二垃圾回收装置并行设置;所述第一垃圾回收装置和所述第二垃圾回收装置均具有垃圾吸入管道,并被配置为能够通过所述垃圾吸入管道吸入垃圾、破碎所述垃圾并储存所述垃圾;
[0023]垃圾识别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上,被配置为能够识别垃圾种类;
[0024]控制装置,与所述垃圾识别装置、所述第一垃圾回收装置和所述第二垃圾回收装置连接,并被配置为能够根据所述垃圾的种类分别启动对应的所述垃圾回收装置,以及自动规划所述机器人的行走路径;
[0025]其中,所述第一垃圾回收装置的所述垃圾吸入管道与所述第二垃圾回收装置的所述垃圾吸入管道并行设置且紧靠在一起,一喇叭形开口设置在所述垃圾吸入管道的开口处。
[002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垃圾回收装置和所述第二垃圾回收装置的每个还包括:
[0027]箱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其内部具有储料区域和破碎区域;
[0028]破碎组件,设置在所述破碎区域,所述垃圾吸入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破碎组件;
[0029]电气仓,设置在所述箱体上与所述垃圾吸入管道相对的一端;
[0030]离心泵,设置在所述电气仓内,所述离心泵被配置为在运行时,所述垃圾吸入管道的开口处能够产生负压;
[0031]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气仓内,其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破碎组件以驱动所述破碎组件工作。
[0032]进一步地,所述行走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的所述相对两侧的一对履带组件,以及一对摇臂式履带,其每个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至对应的所述履带组件。
[003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体垃圾清扫船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34]1、将能够沉入水底的水下清扫机器人和水面垃圾清扫装置集成在船体上,能够同时完成水面垃圾和水底垃圾的清理,对水域的清洁效果更加彻底全面;
[0035]2、利用两船体间的空间作为水面漂浮垃圾存储舱,有效利用双体船两船体形成的空间,存储空间最大化;
[0036]3、水面垃圾清扫装置通过不断转动的网板的滚轮将流过来的垃圾翻入收集舱中,清扫更主动高效,并阻拦漂浮垃圾逃逸,提高清扫效率;
[0037]4、水下清扫机器人使用喇叭形开口的泵吸水力式垃圾收集方式进行垃圾收集,扩大了吸入垃圾的范围,在离心泵的作用下可将垃圾收拢至泵吸口,提高了垃圾清理效率,清扫能力更强;
[0038]5、水下清扫机器人采用破碎组件,将垃圾破碎后存储,有效地减少了单个垃圾占用的空间,同时可以忽略垃圾尺寸大小、形状等因素对垃圾收集效率的影响,提高了垃圾储
存效率;
[0039]6、水下清扫机器人通过设置两个垃圾回收装置,根据垃圾识别结果进行分类存储,在收集垃圾的同时完成垃圾的分拣,减少后续人工分拣的工作量。
[0040]7、水下清扫机器人智能调节泵的吸力大小,节能环保、分拣更准确;
[0041]8、水下清扫机器人通过设置自主规划功能,减少了人工定位与控制的操作过程,降低了对人工的依赖,智能化程度高,在主机控制下可进行集群式清扫,具有大规模清扫能力。
[0042]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4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水体垃圾清扫船结构示意图;
[0044]图2是图1在底部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3是图1的侧视图;
[0046]图4是图1的俯视图;
[0047]图5是图1的前视图;
[0048]图6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49]图7是水下清扫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0050]图8是图7的剖视图。
[0051]其中,100

船体,110

第一船体,120

第二船体,130

垃圾存储料仓,131

网格板,1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体垃圾清扫船,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内部设置有垃圾存储料仓;甲板,设置在所述船体上;至少一个吊放装置,设置在所述甲板的侧舷处;至少一个水下清扫机器人,设置在所述吊放装置处,并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吊放装置放入水中;水面垃圾清扫装置,设置在所述船体的前端并与所述垃圾存储料仓连通;所述水面垃圾清扫装置被配置为在所述清扫船前进时能够将水面的垃圾收进所述清扫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垃圾清扫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所述第一船体和所述第二船体之间形成所述垃圾存储料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垃圾清扫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面垃圾清扫装置包括:收集舱,所述收集舱由所述垃圾存储料仓的端部往外延伸而形成;网板,所述网板设置在所述收集舱的开口处并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收集舱的侧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体垃圾清扫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板的端部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被设置为与所述网板一起转动。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体垃圾清扫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舱还包括底壁,所述侧壁和所述底壁均设置为中空结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垃圾清扫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存储料仓的底部为水平网格板,所述垃圾存储料仓上与所述水面垃圾清扫装置相对的尾部设置尾部网格板。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垃圾清扫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放装置为绞车。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垃圾清扫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清扫机器人包括:底座;行走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的相对两侧,以驱动所述机器人运动;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杨晚晴吕海宁倪未希万懿施超沈显星孙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