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道路一体化雨水口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道路
,具体涉及一种海绵道路一体化雨水口。
技术介绍
[0002]海绵道路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建设时采用渗、蓄、净、缓排等海绵城市理念,运用透水铺装、侧石断口、下沉绿地、生物滞留带、渗透管(井)等措施,营造绿色、低碳的道路系统,在控制雨水径流和缓解排涝方面可取得显著成效。
[0003]海绵道路的一般做法为:机动车道为不透水路面,两侧设置透水人行道,机动车道雨水随着道路横坡,从道路侧石断口处流入两侧下绿化带、生物滞留带等下凹绿地,实施渗透。海绵道路的下沉绿化带低于路面标高,存在密集的侧石断口,制约着道路绿化展现灵活、变化道路景观特色。
[0004]雨水口是城市道路主要汇水构筑物,现有雨水口采用人工砌筑,施工方法复杂,速度慢、运维不便、建设效率较低;现有雨水口工艺不适应海绵城市最新建设场景,仅限于收集排涝雨水,未挥其作为市政雨水系统与海绵渗透系统之间的纽带作用;而且,现有雨水口无法满足一体化生产、安装及海绵城市雨水渗透要求,工艺有待创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道路一体化雨水口,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雨水篦、内筒、转输管和导管,所述雨水篦设置于所述外筒的顶部开口处,所述内筒设置于所述外筒内的上部,所述外筒的上部侧壁固定有与外筒连通的用于连接渗透管的所述转输管,所述内筒的侧壁可拆卸地固定有与内筒连通的导管,所述导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转输管连通,所述内筒侧壁还设有溢流孔,所述溢流孔的位置高于所述导管,所述外筒的侧壁还设有与外筒连通的用于连接市政雨水管道的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位置低于所述导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道路一体化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和内筒均为设有底板且顶部开口的长方体筒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道路一体化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与所述内筒通过螺栓及螺母相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