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盾构隧道内电瓶车组变轨的布置方式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盾构隧道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微型盾构隧道内电瓶车组变轨的布置方式。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盾构施工的大力发展,微盾构的应用多个工程领域,在微型盾构隧道内的狭小空间中承担水平运输的电瓶车组在投入使用中是重大风险源,隧道内的空间布局直接影响了盾构施工的安全与工效。为保证后配套台车范围内人员的安全,不同于常规的后配套台车对称性布置电器元件,而是将台车上的电器元件以及充足的人员躲避空间均布置在台车单侧。电瓶车组的轨道布置需要结合空间尺寸进行合理布局、规划,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设备安全,以达到安全生产,提高工效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微盾构狭小空间内后配套台车设备及人员躲避空间单侧布置时,电瓶车碰撞避让及人员安全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型盾构隧道内电瓶车组变轨的布置方式,通过变轨装置的应用,将后配套台车上的电瓶车组通行空间与设备部件所需的空间进行了有效分隔,保证了设备安全,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0004]一种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盾构隧道内电瓶车组变轨的布置方式,其特征在于,变轨装置包括隧道内共轨(1)、1节变坡轨道(2)、2节转弯轨道(3)和正常通行轨道(4),1节变坡轨道(2)和2节转弯轨道(3)之间采用正常通行轨道(4)进行连接;隧道拖车、电瓶车组的隧道内共轨(1)自始发井口铺设至设备连接桥前端,根据后配套台车的轨距沿隧道中心线对称布置,所述隧道内共轨(1)使用轨枕、轨道压板及轨距拉杆进行位置和轨距的固定;所述变坡轨道(2)的尾部与隧道内铺设的轨道搭接,变坡轨道(2)由前、中、后三段斜坡轨组成,高度逐渐递增,最终提升到与最后1节台车上轨道平齐的高度,变坡轨道(2)的最高点与最后1节台车上的轨道高度相同;所述转弯轨道(3)布置在第1节台车及最后1节台车上,实现电瓶车组在台车上的电瓶车通行侧的轨道和对称于隧道中心及台车中心的轨道间的转弯,安装在最后1节台车上的转弯轨道(3),使电瓶车组由对称于隧道中心及台车中心的轨道逐渐转向至台车上的电瓶车通行侧轨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瑞华,许剑波,叶亦盛,蒋尚志,杨锦涛,朱海涛,陈状,徐磊洋,严怀俊,胡燕伟,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