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浮飞轮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1966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悬浮飞轮电池,包括支撑架[8]和设置在支撑架[8]上的半圆形的飞轮壳体[6]以及与飞轮壳体[6]相配和的圆弧形飞轮端盖[1],飞轮壳体[6]与飞轮端盖[1]共同形成一空腔结构,其特征在于:飞轮端盖[1]的中央设置有球形定子[2]且球形定子[2]的球心与飞轮壳体[6]的内腔球心保持重合,在飞轮壳体[6]的内壁设置有气楔形成装置或磁极[10],在气楔形成装置或磁极[10]上还设置有半圆形的自紧球壳[5],自紧球壳[5]与设置在自紧球壳[5]上与球形定子[2]相对应的位置上的球形腔转子[3]和储能体[4]共同构成了球形悬浮飞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或其他动力机械的机械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无轴飞轮储能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悬浮飞轮电池
技术介绍
由于飞轮电池与其他机动车辆上所采用的电池相比,具有能量密度高、体积小、质量轻、寿命长的特点,而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但应用于车辆上的飞轮电池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比较典型的飞轮储能装置的飞轮安装在飞轮轴上,飞轮轴两端通过轴承固定于飞轮座上,飞轮绕飞轮轴旋转,且应用于车辆上的飞轮都是有轴设计,当机动车辆在路面行驶时,由于启动、急停、转弯、以及上下坡或者路面不平时,常导致储能飞轮中飞轮轴方位的改变,从而不可避免的会引起陀螺效应;当车辆经常在路况不好或者城市繁忙的路段上行驶时,会因此使飞轮轴在约束方向上受到很大的陀螺力矩,从而使得飞轮轴或者飞轮轴承受到很大的附加压力,甚至会因附加压力过大而使飞轮轴承遭到破坏,且它还是系统振动的可能振源。常规的设计思路认为陀螺效应是无法避免的,因此都是从采用新材料或者新的制作工艺以增加飞轮轴的疲劳寿命角度来入手解决,即使如此,由于目前技术的限制,采用飞轮电池的车辆还是不能在路况较差的路段行驶,从而限制了其在动力机械上的广泛应用。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龙云李海滨曹秉刚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