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针烧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189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针烧灸装置包括微针层、贴肤层和灸物层,微针层和灸物层分别位于贴肤层相背设置的两侧上,微针层背离贴肤层的一侧上排列有多个微针,灸物层包括可燃烧物;采用以上结构,当贴肤层粘贴在人体皮肤上时,微针层上的微针刺入人体皮肤层中,给人体皮肤轻微程度的损伤,不会引发肌肤出血,并且给人体带来无痛感,降低患者的痛苦程度;而贴附层另一层的灸物层中含有可燃烧物,通过燃烧可燃烧物所产品的热和光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微针刺入所引发的炎症作用与烧灸的刺激作用相互叠加作用,有效填补间接灸缺少灸创性炎症的缺陷。效填补间接灸缺少灸创性炎症的缺陷。效填补间接灸缺少灸创性炎症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针烧灸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治疗设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微针烧灸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古典艾灸的具体方法是以艾绒直接放置在穴位表皮,点燃烧灼,造成“灸创”,并需连续重复直接灸,确保灸创达臻一定程度;由于艾灸直接作用于人体皮肤,使得皮肤表面出现创伤,因此艾灸也为瘢痕灸。艾灸的治疗原理如孙思邈的经验之谈:“身要安,三里莫要干”,就是要求持续艾灸足三里,保持有分泌物的灸创处于常态,换言之就是艾灸后形成生物能和物理能的直接创伤,引发比较持久的急慢性炎症应激过程,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广泛而深刻的改变,使身体处于高度戒备的高等级的警戒状态,从而发挥显著提升免疫力,强身防病的状态。但是古典艾灸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感强烈,让患者难以难受。
[0003]直至上世纪50年代初出现间接灸(温和灸),减少患者的痛苦程度,并且近年来也逐渐出现如麦粒灸等改善后的间接灸,虽然间接灸并不会产生灸创的艾灸,刺激温和,保持灸感,烧灼痛苦大幅减少,但是缺少“灸创”的炎症应激反应的中长期持续炎症特殊应激反应,使得其治疗效果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可产生创伤的间接灸的微针烧灸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微针烧灸装置包括微针层、贴肤层和灸物层,微针层和灸物层分别位于贴肤层相背设置的两侧上,微针层背离贴肤层的一侧上排列有多个微针,灸物层包括可燃烧物。
[0006]由上述方案可见,微针烧灸装置中包括微针层与灸物层,当贴肤层粘贴在人体皮肤上时,微针层上的微针刺入人体皮肤层中,给人体皮肤轻微程度的损伤,不会引发肌肤出血,但是可以引发身体应激反应,使得身体处于高度戒备的高等级的警戒状态,从而发挥显著提升免疫力,但是给人体带来无痛感,降低患者的痛苦程度;而贴附层另一层的灸物层中含有可燃烧物,通过燃烧可燃烧物所产品的热和光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微针刺入所引发的炎症作用与烧灸的刺激作用相互叠加作用,有效填补间接灸缺少灸创性炎症的缺陷。
[0007]进一步的方案是,微针为中空微针,微针内设置有精华素水凝胶。
[0008]进一步的方案是,精华素水凝胶可包括艾草提取物、多酚、艾纳香提取物、红花提取物中的至少一种。
[0009]可见,中空微针内设置有精华素水凝胶,精华素水凝胶可通过各种植物的提取物,微针刺入人体皮肤层后,微针内的物质在人体组织液浓度梯度的压力驱动下进入体内,实现物质递送,完成人体送药,并且点燃上方的烧灸层的可燃烧物,与微针组合刺激人体,有效提升烧灸的效果。
[0010]进一步的方案是,微针烧灸装置包括过滤生物膜,过滤生物膜设置在贴肤层和灸物层之间,过滤生物膜内形成有多个过滤孔。
[0011]可见,过滤生物膜能够微滤烧灸产生的烟雾中的有害颗粒物,并且增大红外光线聚焦,改善艾灸过程的灸感。
[0012]进一步的方案是,灸物层靠近过滤生物膜的一侧的面积小于过滤生物膜的面积。
[0013]可见,过滤生物膜的面积大于灸物层的一侧面积才能更有效地吸收过滤烧灸所产生的烟雾有害颗粒。
[0014]进一步的方案是,过滤生物膜包括艾草纤维、艾纳香纤维、葛根纤维和松节木纸浆纤维。
[0015]进一步的方案是,微针烧灸装置包括光线聚集件,光线聚集件设置在灸物层与贴肤层之间。
[0016]可见,光线聚集件可使红外线聚集且反射其他波长的光线,加强烧灸处的光线,与烧灸处所产生的热与光进行叠加,进而加强烧灸的效果。
[0017]进一步的方案是,灸物层的高度为0.5cm~3cm。
[0018]进一步的方案是,灸物层的形状为锥形。
[0019]可见,锥形的灸物层的体积相对圆柱形的灸物层体积更小,但是燃烧所产生的热量更加集中,并且更接近皮肤,使得烧灸作用于皮肤的效果更好。
[0020]进一步的方案是,贴肤层和灸物层采用艾姜纤维素进行粘接。
[0021]可见,艾姜纤维素具有粘接性,通过艾姜纤维素完成各层物质之间的粘接,可减少其他有害化学物质的介入,使得最终产品更加环保。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微针烧灸装置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微针烧灸装置实施例的爆炸图。
[0024]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专利技术的微针烧灸装置应用于中医治疗中,微针烧灸装置包括微针和烧灸至少两种治疗方式的组合,并且微针刺入皮肤,给皮肤带来创伤,使身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同时,通过烧灸对人体刺激,使得微针刺入所引发的炎症作用与烧灸的刺激作用相互叠加,可增强烧灸的治疗效果,有效填补间接灸缺少灸创性炎症的缺陷。
[0026]参见图1和图2,微针烧灸装置包括微针层1、贴肤层2、过滤生物膜3、光线聚集件4和灸物层5,微针层1、贴肤层2、过滤生物膜3、光线聚集件4和灸物层5从下往上依次排列,使得微针层1和灸物层5分别位于贴肤层2相背设置的两侧上,在本实施例中,贴肤层2设置在微针层1与过滤生物膜3之间,过滤生物膜3粘结在贴肤层2和光线聚集件4之间,光线聚集件4粘结在过滤生物膜3与灸物层5之间。
[0027]微针层1可为微针贴,微针贴1背离贴肤层2的一侧上排列有多个微针11,微针可通过基于水凝胶等生物材料制备得到,该种水凝胶生物材料可包括HAMA、GelMA和HA等。微针贴1上的胶贴可为圆形或矩形。微针疗法是一种利用微细针状器械对皮肤软组织实施机械
性或物理性的微创损伤刺激,以获得治疗的医疗技术,可伴随同步或分步给予药品或功效性成分,借助微针提供其透皮或吸收率,增强治疗功效,微针11给予药物或功效性成分的原理为:药物被预先装载于微针11中空的针腔中,中空针尖刺入皮肤后,药物在组织液浓度梯度的压力驱动下进入体内,实现药物递送。在本实施例中,微针11可为中空型微针,微针11内可没有药品或功效性成分,仅通过微针11的刺激使得人体产生微创损伤刺激,使得在对灸物层5燃烧时,皮肤产生“灸创”,增强间接灸的功效。微针11内也可设置有药品或功效性成分,在本实施例中,微针11内设置有精华素水凝胶。精华素水凝胶可包括艾草提取物、多酚、艾纳香提取物、红花提取物中的至少一种。当中空微针内输注有艾草植物黄酮和多酚等微纳米有效成分,在微针物理性微刺伤的基础上,加重化学性损伤,协同激发炎症。或者可将艾草、艾纳香、红花等菊科植物的提取物制成微纳米精华素,然后该精华素可直接制备成水凝胶;或者精华素先制成脂质体,然后再以脂质体结构制备得到水凝胶,水凝胶中的药物活性成分以脂质体形式,可增加药物活性成分的脂溶性,吸收速度更快。
[0028]在本实施例中,贴肤层2是压敏胶布2,微针贴1粘贴在贴肤层2接触人体皮肤的一侧上。
[0029]贴肤层2背离的一侧上使用艾姜纤维素粘接有过滤生物膜3。该过滤生物膜3上设置有许多过滤孔,以实现能够微滤烧灸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微针烧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针层、贴肤层和灸物层,所述微针层和所述灸物层分别位于所述贴肤层相背设置的两侧上,所述微针层背离所述贴肤层的一侧上排列有多个微针,所述灸物层包括可燃烧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烧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为中空微针,所述微针内设置有精华素水凝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针烧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精华素水凝胶可包括艾草提取物、多酚、艾纳香提取物、红花提取物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烧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烧灸装置包括过滤生物膜,所述过滤生物膜设置在所述贴肤层和所述灸物层之间,所述过滤生物膜内形成有多个过滤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针烧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悠吴周强蔡明叶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聊天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