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整治疗位置的带脉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0959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整治疗位置的带脉灸装置,包括治疗床、滑轨、束带、艾灸盒,治疗床上设有通孔,通孔顶部两侧及底部两侧分别设有相平行的滑轨,束带有两条,两条束带两端均设有滑块,一束带两端滑块分别与通孔顶部两侧的滑轨滑动配合,另一束带两端滑块分别与通孔底部两侧的滑轨滑动配合,滑轨侧面沿滑轨长度方向均开设有槽孔,螺栓手柄穿过槽孔,与滑块侧面螺纹孔连接,束带从艾灸盒侧面的穿孔穿过艾灸盒,艾灸盒两边束带上分别设有一限位夹,限位夹对艾灸盒两侧限位,束带均装有长度调节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根据患者体形调节纵向以及横向治疗位置,形成有效治疗、提升患者舒适度;可对带脉多个区域同时进行艾灸治疗,保障带脉灸临床疗效。带脉灸临床疗效。带脉灸临床疗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整治疗位置的带脉灸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中医艾灸
,具体涉及一种可调整治疗位置的带脉灸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带脉是“奇经八脉”之一,带之言束也,犹如束带一般。带脉的主要功能是“约束诸经”。所谓腹部“游泳圈”,正是中医学“带脉”所绕之处。《灵枢经》曰: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带脉灸是指于带脉的腹部段上施以“隔药灸”,用于治疗疾病的一种特殊艾灸方法。带脉灸的治疗作用是多方面的,涵括经络、腧穴、药物、艾灸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优势,直对病所进行全身调整。发挥温阳散寒、健脾和胃、通调三焦、通经活络、调理冲任、防病驻颜等的功效。带脉是各经脉中唯一横行于腰腹部的经脉。从分布看,本经行于腰带部位;从功能上看,本经有总束诸脉,健运腰腹和下肢的作用。可约束纵行诸经脉,起到协调和柔顺的作用。腰腹为胞宫和下焦之位,约束诸脉,也就能固摄下元,对男女生殖器官的关系尤为密切。带脉灸(1)可调理冲任,理气养血。临床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崩漏、不孕及黄褐斑、面色萎暗等症。(2)可通经活络,理气和血,达到“通则不痛”。适用于痛经、腹痛等症。(3)能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使气机畅通、经络疏通,能促进代谢、缩减脂肪。用于治疗小便不利、腹水、水肿、肥胖等。(4)可增强脾胃机能,使纯阳上升,浊阴下降,以健脾止泻,和胃降逆。(5)具有补脾肾,益精气,抗老驻颜之功。用于虚劳诸疾、神经衰弱和预防保健,可回春延年。目前,带脉灸治疗是将艾灸盒直接放置在带脉某一区域位置,治疗位置单一,治疗效果不佳,而且艾灸盒不便于固定以及调节位置,容易掉落,并且患者舒适度较差。为此,研发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调整治疗位置的带脉灸装置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整治疗位置的带脉灸装置。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治疗床、滑轨、束带、艾灸盒,所述治疗床上设有通孔,通孔顶部两侧及底部两侧分别设有相平行的滑轨,束带有两条,两条束带两端均设有滑块,一束带两端滑块分别与通孔顶部两侧的滑轨滑动配合,另一束带两端滑块分别与通孔底部两侧的滑轨滑动配合,且滑轨侧面沿滑轨长度方向均开设有槽孔,螺栓手柄穿过槽孔,与滑块侧面的螺纹孔连接,所述束带从艾灸盒侧面的穿孔穿过艾灸盒,艾灸盒两边的束带上分别设有一限位夹,限位夹对艾灸盒两侧限位,所述束带均装有长度调节扣。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可根据患者体形调节纵向以及横向治疗位置,形成带脉灸有效治疗的同时提升患者舒适度;本技术可对带脉多个区域同时进行艾灸治疗,保障带脉灸临床疗效。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7]图2为滑轨、滑块以及螺栓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3为艾灸盒与限位夹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中:1

治疗床,2

滑轨,3

束带,4

艾灸盒,5

通孔,6

滑块,7

螺栓手柄,8

限位夹,9

长度调节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1]如附图1~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治疗床1、滑轨2、束带3、艾灸盒4,所述治疗床1上设有通孔5,通孔5顶部两侧及底部两侧分别设有相平行的滑轨2,束带3有两条,两条束带3两端均设有滑块6,一束带两端滑块6分别与通孔5顶部两侧的滑轨2滑动配合,另一束带两端滑块6分别与通孔5底部两侧的滑轨2滑动配合,且滑轨2侧面沿滑轨长度方向均开设有槽孔,螺栓手柄7穿过槽孔,与滑块6侧面的螺纹孔连接,所述束带3从艾灸盒4侧面的穿孔穿过艾灸盒4,艾灸盒4两边的束带3上分别设有一限位夹8,限位夹8对艾灸盒4两侧限位,所述束带3均装有长度调节扣9。
[0012]一束带3至少有一艾灸盒4,具体数量可根据治疗需要灵活选择,例如治疗床1上的束带有两个艾灸盒,治疗床底部的束带有一个艾灸盒。
[0013]所述艾灸盒4设有排烟孔,艾灸盒4可放置姜或者其他隔物灸的材料,排烟口利于排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0014]所述限位夹8为长尾夹、扭簧夹或封口夹,长尾夹、扭簧夹或封口夹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夹具,限位夹8夹在束带上,对艾灸盒4形成限位,避免艾灸盒4沿束带3意外滑动。
[0015]所述长度调节扣9为日字型扣,日字型扣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带扣,束带穿过日字型扣,通过日字型扣调节束带长度。
[0016]本技术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患者躺在治疗床1上,确保腰部在通孔5上;然后将两个束带3的滑块6装入对应的滑轨2中,再安装螺栓手柄7;此时可将束带3沿滑轨2长度方向移动束带3,从而调节纵向治疗位置,然后拧紧螺栓手柄7,使滑块6固定;将限位夹8取下,再移动艾灸盒4,调节横向治疗位置至需要的位置后,再安装限位夹8,使艾灸盒4两侧限位并固定;多个艾灸盒4对患者带脉不同区域同时进行艾灸,有效提升艾灸治疗效果;治疗前,也可根据患者腹部大小,通过长度调节扣9调节束带长度至合适长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整治疗位置的带脉灸装置,包括治疗床(1)、滑轨(2)、束带(3)、艾灸盒(4),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床(1)上设有通孔(5),通孔(5)顶部两侧及底部两侧分别设有相平行的滑轨(2),束带(3)有两条,两条束带(3)两端均设有滑块(6),一束带两端滑块(6)分别与通孔(5)顶部两侧的滑轨(2)滑动配合,另一束带两端滑块(6)分别与通孔(5)底部两侧的滑轨(2)滑动配合,且滑轨(2)侧面沿滑轨长度方向均开设有槽孔,螺栓手柄(7)穿过槽孔,与滑块(6)侧面的螺纹孔连接,所述束带(3)从艾灸盒(4)侧面的穿孔穿过艾灸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春艳李绍荣王祖红李莉金宇王花蕾李丽刘亮先方永江黄梅王梦韩丽红栾莎晏为玮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市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