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能让压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1880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能让压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体系,属于隧道初期支护技术领域,包括隧道围岩,工字钢A1单元、工字钢A2单元、工字钢A3单元和工字钢A4单元,设置于隧道围岩内侧,用于对隧道围岩进行支护,通过安装钢拱架接头,该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体系在工字钢的连接端具有可变性特性,钢拱架接头伸缩部内部的伸缩节随围岩变形进行伸缩调整,吸收隧道围岩变形的能量,同时在隧道围岩的内表面注入轻质弹性材料,隧道围岩变形过程中轻质弹性材料会先受到压力被压缩,当压力再继续增大时,钢拱架接头开始变形,改变钢拱架受力,进行二次缓冲,该支护结构体系可以适应隧道围岩的较大变形,从而降低初期支护被隧道围岩压垮的风险。降低初期支护被隧道围岩压垮的风险。降低初期支护被隧道围岩压垮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能让压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初期支护
,具体涉及一种吸能让压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隧道使用复合式衬砌,包括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其中初期支护通常由钢拱架、钢丝网配合喷射混凝土组成,喷射混凝土与钢拱架和钢筋网构成一个整体,并与围岩密贴,形成隧道的初期支护结构。
[0003]但是现有的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体系对于隧道围岩变形较小的情况是适用的,但对于较大的围岩变形,容易开裂和变形,最终由于变形过大而失稳破坏,丧失支护效果,对于变形压力的缓冲不佳,不利于实际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能让压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体系对于隧道围岩变形较小的情况是适用的,但对于较大的围岩变形,容易开裂和变形,最终由于变形过大而失稳破坏,丧失支护效果,对于变形压力的缓冲不佳,不利于实际的使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吸能让压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体系,包括工字钢A1单元、工字钢A2单元、工字钢A3单元和工字钢A4单元,设置于隧道围岩内侧,用于对隧道围岩进行支护;
[0006]钢拱架接头固定部,安装于工字钢A1单元与工字钢A2单元的中端、工字钢A3单元和工字钢A4单元的中端,用于将工字钢单元进行连接;
[0007]钢拱架接头伸缩部,安装于钢拱架接头固定部的中端用于缓冲隧道围岩变形产生的压力;
[0008]第一大网格钢筋网、第二大网格钢筋网和第三大网格钢筋网,安装于工字钢A1单元、工字钢A2单元、工字钢A3单元和工字钢A4单元的内部,用于配合喷射混凝土的实施,与钢拱架一起对隧道围岩进行支护;
[0009]密网格钢筋网,叠加在第一大网格钢筋网、第二大网格钢筋网和第三大网格钢筋网构成的整体结构上;
[0010]注浆管,钢拱架安装过程中同时将注浆管埋入隧道围岩内侧用于注入轻质弹性材料。
[0011]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钢拱架接头,该支护结构体系在工字钢A3单元的顶部和工字钢A4单元的两端均通过六角螺栓与钢拱架接头固定部进行固定,工字钢A1单元的顶部与工字钢A2单元的底部均通过六角螺栓与钢拱架接头固定部进行固定,钢拱架接头接触部安装方向均为朝向隧道围岩方向,使得当隧道围岩发生变形时会对钢拱架接头接触部产生压力,钢拱架接头接触部与钢拱架接头伸缩部内部的伸缩节连接,施加的压力通过伸缩节
进行缓冲,通过设置密网格钢筋网,该支护结构系统采用传统的大网格钢筋网前提下在大网格钢筋网的下面再布设一层密网格钢筋网,通过两层钢筋网进行两次加固,同时密网格钢筋网能够在喷射混凝土时阻隔喷射混凝土进入到预留空腔中,使得后续注入的轻质弹性材料不会与混凝土进行混合,保障轻质弹性材料的性能效果,通过设置轻质弹性材料,喷射混凝土完成后通过注浆管向预留空腔中注入轻质弹性材料,当隧道围岩变形时,先是轻质弹性吸能材料被压缩,当压力再继续增大时,钢拱架接头开始变形,改变钢拱架受力,进行二次缓冲,当隧道围岩变形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自稳,使得该支护结构体系具有变形吸能功能,可以适应隧道围岩的较大变形,释放形变压力和能量,从而降低初期支护被隧道围岩压垮的风险。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工字钢A1单元、工字钢A2单元、工字钢A3单元和工字钢A4单元构成钢拱架外围层,所述工字钢A1单元、工字钢A2单元、工字钢A3单元均以隧道围岩中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工字钢A1单元的中端设置有工字钢B单元,所述工字钢B单元用于隧道仰拱支护,且工字钢A1单元的底部均安装有砼垫块。
[001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工字钢A1单元的顶部与工字钢A2单元的底部均通过钢拱架接头固定部连接,所述工字钢A1单元的顶部与工字钢A2单元的底部均通过六角螺栓与钢拱架接头固定部固定安装。
[001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工字钢A3单元的顶部和工字钢A4单元的两端均通过钢拱架接头固定部连接,所述工字钢A3单元的顶部和工字钢A4单元的两端均通过六角螺栓与钢拱架接头固定部固定安装。
[001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钢拱架接头固定部与钢拱架接头伸缩部的中端均通过橡胶减震板连接,所述六角螺栓与钢拱架接头固定部的连接端均安装有用于控制六角螺栓插入深度的垫片,所述钢拱架接头伸缩部的一端均连接有钢拱架接头接触部,所述钢拱架接头伸缩部的内部均安装有伸缩节,所述钢拱架接头接触部均与伸缩节为一体设置,所述钢拱架接头接触部安装方向均为朝向隧道围岩方向,所述钢拱架接头固定部、钢拱架接头伸缩部和钢拱架接头接触部构成钢拱架接头,且钢拱架接头伸缩部的外侧均通过胶带粘附有土工布。
[001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工字钢A1单元的内部均焊接有第一大网格钢筋网,所述工字钢A2单元和工字钢A3单元的内部均焊接有第二大网格钢筋网,所述工字钢A4单元的内部焊接有第三大网格钢筋网。
[001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密网格钢筋网与隧道围岩、钢拱架的弧度均相同,所述密网格钢筋网的两端均与工字钢B单元焊接。
[001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注浆管设置于隧道围岩中轴线,所述隧道围岩内侧与钢拱架外侧的中端设置有预留空腔,所述注浆管的顶部打入到预留空腔中注入轻质弹性材料。
[0019]一种吸能让压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S1、安装钢拱架,首先,在隧道的钢拱架布置环节,安置钢拱架可伸缩接头,接头数量根据隧道断面大小和钢拱架数量确定,通常为2个、4个或6个,其中钢拱架接头的钢拱架接头接触部安装方向均为朝向隧道围岩方向,钢拱架到现场,准备立架前,在拱顶位置,工字钢A3单元的顶部和工字钢A4单元的两端均通过六角螺栓与钢拱架接头固定部固定安装,
在拱腰位置,工字钢A1单元的顶部与工字钢A2单元的底部均通过六角螺栓与钢拱架接头固定部固定安装,立架完成后根据现场超挖情况利用加长套杆对径向接触点进行调整,使钢拱架与围岩密贴,同时在钢拱架接头伸缩部的外侧通过胶带粘附包裹土工布;
[0021]S2、安装大网格钢筋网,钢拱架安装完毕后在工字钢A1单元的内部焊接第一大网格钢筋网,工字钢A2单元和工字钢A3单元的内部焊接第二大网格钢筋网,工字钢A4单元的内部焊接第三大网格钢筋网,通过大网格钢筋网配合喷射混凝土的实施,与钢拱架一起对隧道围岩进行支护;
[0022]S3、安装密网格钢筋网,然后在传统大网格钢筋网的下面再布设一层密网格钢筋网,密网格钢筋网的两端均与工字钢B单元焊接,用于阻隔喷射混凝土进入,从而在隧道围岩的内表面形成一定高度的预留空腔,利用预埋注浆管;
[0023]S4、喷射混凝土,两种钢筋网均安装完毕后利用液压泵施加初始压力1Mpa,对钢拱架内侧进行喷射混凝土,密网格钢筋网会阻隔喷射混凝土进入到预留空腔中,使得喷射的混凝土均与密网格钢筋网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能让压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工字钢A1单元(2)、工字钢A2单元(3)、工字钢A3单元(4)和工字钢A4单元(5),设置于隧道围岩(1)内侧,用于对隧道围岩(1)进行支护;钢拱架接头固定部(13),安装于工字钢A1单元(2)与工字钢A2单元(3)的中端、工字钢A3单元(4)和工字钢A4单元(5)的中端,用于将工字钢单元进行连接;钢拱架接头伸缩部(15),安装于钢拱架接头固定部(13)的中端用于缓冲隧道围岩(1)变形产生的压力;第一大网格钢筋网(8)、第二大网格钢筋网(9)和第三大网格钢筋网(10),安装于工字钢A1单元(2)、工字钢A2单元(3)、工字钢A3单元(4)和工字钢A4单元(5)的内部,用于配合喷射混凝土的实施,与钢拱架一起对隧道围岩(1)进行支护;密网格钢筋网(11),叠加在第一大网格钢筋网(8)、第二大网格钢筋网(9)和第三大网格钢筋网(10)构成的整体结构上;注浆管(12),钢拱架安装过程中同时将注浆管(12)埋入隧道围岩(1)内侧用于注入轻质弹性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让压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钢A1单元(2)、工字钢A2单元(3)、工字钢A3单元(4)和工字钢A4单元(5)构成钢拱架外围层,所述工字钢A1单元(2)、工字钢A2单元(3)、工字钢A3单元(4)均以隧道围岩(1)中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工字钢A1单元(2)的中端设置有工字钢B单元(6),所述工字钢B单元(6)用于隧道仰拱支护,且工字钢A1单元(2)的底部均安装有砼垫块(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让压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钢A1单元(2)的顶部与工字钢A2单元(3)的底部均通过钢拱架接头固定部(13)连接,所述工字钢A1单元(2)的顶部与工字钢A2单元(3)的底部均通过六角螺栓(16)与钢拱架接头固定部(13)固定安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让压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钢A3单元(4)的顶部和工字钢A4单元(5)的两端均通过钢拱架接头固定部(13)连接,所述工字钢A3单元(4)的顶部和工字钢A4单元(5)的两端均通过六角螺栓(16)与钢拱架接头固定部(13)固定安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能让压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拱架接头固定部(13)与钢拱架接头伸缩部(15)的中端均通过橡胶减震板(19)连接,所述六角螺栓(16)与钢拱架接头固定部(13)的连接端均安装有用于控制六角螺栓(16)插入深度的垫片(20),所述钢拱架接头伸缩部(15)的一端均连接有钢拱架接头接触部(17),所述钢拱架接头伸缩部(15)的内部均安装有伸缩节,所述钢拱架接头接触部(17)均与伸缩节为一体设置,所述钢拱架接头接触部(17)安装方向均为朝向隧道围岩(1)方向,所述钢拱架接头固定部(13)、钢拱架接头伸缩部(15)和钢拱架接头接触部(17)构成钢拱架接头,所述钢拱架接头伸缩部(15)的外侧均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汉华陈立平吴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