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装置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1580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29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和车辆。该散热装置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储液罐、液泵、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以及散热风扇;其中,储液罐用于存储液体工质,液泵用于从储液罐抽取液体工质,对液体工质进行加压,使液体工质沿着储液罐、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顺序循环流动;第一换热器用于与热源接触,从热源吸收热量,将热量传递给液体工质;散热风扇用于对第二换热器产生冷却风,加快第二换热器周围的空气流动;第二换热器用于从液体工质吸收热量,将热量挥发到空气中。该散热装置可用于为车辆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散热,其散热风扇可以安装于车辆外部,占用的车辆空间小,便于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在车内安装,并且不会影响车辆的NVH指标。车辆的NVH指标。车辆的NVH指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装置和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元件散热
,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自动驾驶车辆的控制系统,尤其是高等级的自动驾驶车辆的控制系统一般包括自动驾驶计算平台(或车载计算模块),例如移动数据中心(mobile data center,DMC)。自动驾驶计算平台能够通过摄像机、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等车载传感器来感知周围的环境,依据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决策判断,由适当的工作模型来制定相应的策略,如预测本车与其他车辆、行人等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运动状态,并进行避免碰撞路径规划。
[0003]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在运行时会产生热量,自动驾驶的等级越高,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的功率也越高,产生的热量也越高,如果不配备有效的散热手段,自动驾驶计算平台会由于过热而影响正常运行。
[0004]目前,在传统的燃油车上,自动驾驶计算平台一般采用风冷散热方式。由于传统燃油车的前舱内布满了发动机、减速箱、电瓶等部件,并且温度较高,不适合放置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因此自动驾驶计算平台一般只能放置在驾驶舱内部。
[0005]然而,风冷散热的自动驾驶计算尺寸较大,在驾驶舱内难以找到合适的安装位置,并且风冷散热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放置于驾驶舱内,其风扇噪声必定会导致车辆的噪声,振动和粗糙度(noise、vibration、and harshness,NVH)指标变差,影响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可用于为自动驾驶平台散热,能够减小自动驾驶平台的尺寸,便于自动驾驶平台在车内安装,并且不会影响车辆的NVH指标。
[0007]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储液罐,储液罐存储有液体工质;液泵,液泵与储液罐通过第一液冷管连接;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与液泵通过第一延长管路连接;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与第一换热器通过第二延长管路连接,以及,第二换热器与储液罐通过第二液冷管连接;散热风扇,散热风扇面向第二换热器设置;液泵用于从储液罐抽取液体工质,对液体工质进行加压,使液体工质沿着储液罐、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顺序循环流动;第一换热器用于与热源接触,从热源吸收热量,将热量传递给液体工质;散热风扇用于对第二换热器产生冷却风,加快第二换热器周围的空气流动;第二换热器用于从液体工质吸收热量,将热量挥发到空气中。
[000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用于为车辆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散热,其中,散热装置的第一换热器可以设置于车内,与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的发热元件接触,而散热装置的储液罐、液泵、第二换热器和散热风扇等部件可以通过第一延长管路和第二延长管路延伸到车外设置。在散热装置工作时,第一换热器吸收自动驾驶计算平台产生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流经第一换热器内部的液体工质;液体工质在液泵的压力作用下流向车外,将其携带的热量传递给位于车外的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中的热量在散热风扇的冷却风的作用
下迅速释放到车外的空气中。由此可见,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装置只需要在自动驾驶计算平台上安装一个换热器,不需要安装风扇等其他部件,因此能减小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的尺寸,并且,由于能够产生噪音的散热风扇设置于车外,乘客在车内不会感觉到散热风扇的噪音,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散热装置不会影响车辆的NVH指标,有利于提升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0009]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散热装置还包括:壳体;储液罐、液泵、散热风扇和第二换热器设置于壳体内;第一换热器设置于壳体外,与壳体相互独立设置。这样,该散热装置在安装到车辆上时,只需要将第一换热器安装到车内,将壳体安装到车外即可,省时省力。
[0010]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换热器包括换热板,以及设置于换热板内部的第一导热管路;第一导热管路的两端均位于换热板的表面,一端为第一换热器的进液口,另一端为第一换热器的出液口;换热板用于与热源接触,从热源吸收热量,将热量传递给第一导热管路中的液体工质。
[0011]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换热板包括第一板面,第一板面为平面结构,第一板面用于与热源接触。
[0012]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换热板还包括第二板面,第二板面背对于第一板面,第二板面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片。这样,换热板能够通过散热片与空气形成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具备一定的散热性能。
[0013]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换热器包括鳍片结构和第二导热管路;鳍片结构由多个金属薄片堆叠构成,相邻两个金属薄片之间具有缝隙;第二导热管路往复穿梭于多个金属薄片之间,第二导热管路的一端为第二换热器的进液口,另一端为第二换热器的出液口;鳍片结构用于吸收第二导热管路中的液体工质的热量,将热量挥发到空气中。
[0014]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金属薄片与散热风扇的风道方向平行设置。这样,散热风扇产生的冷却风能够从金属薄片之间的缝隙中穿过,带走金属薄片上的热量,避免热量在金属薄片附近聚集。
[0015]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延长管路包括:第三液冷管和第一延长管;第三液冷管一端与液泵连接;第一延长管一端与第一换热器的进液口连接;第三液冷管的另一端和第一延长管的另一端均设置有快速接头,第三液冷管和第一延长管通过快速接头连接。这样,通过快速结构,第三液冷管和第一延长管可以实现管路快速连通和断开,并且能够防止管路断开时漏液。
[0016]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三液冷管的快速接头设置于壳体上,并且位于壳体的外侧。
[0017]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延长管路包括:第四液冷管和第二延长管;第四液冷管一端与第二换热器的进液口连接;第二延长管一端与第一换热器的进液口连接;第四液冷管的另一端和第二延长管的另一端均设置有快速接头,第四液冷管和第二延长管通过快速接头连接。这样,通过快速结构,第四液冷管和第二延长管可以实现管路快速连通和断开,并且能够防止管路断开时漏液。
[0018]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四液冷管的快速接头设置于壳体上,并且位于壳体的外侧。
[0019]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换热器为外壳的一部分。
[0020]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热源包括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的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包括至少一个发热元件,第一换热器用于与至少一个发热元件接触。
[0021]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提供的散热装置;自动驾驶平台和散热装置的第一换热器设置于车辆的车身内,散热装置的储液罐、液泵、第二换热器和散热风扇设置于车身外;自动驾驶平台包括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包括至少一个发热元件,第一换热器与至少一个发热元件接触。
[002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由于散热装置只需要在自动驾驶计算平台上安装一个换热器,不需要安装风扇等其他部件,因此能减小自动驾驶计算平台的尺寸,并且,由于能够产生噪音的散热风扇设置于车外,乘客在车内不会感觉到散热风扇的噪音,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散热装置不会影响车辆的NVH指标,有利于提升乘客的乘坐舒适性。
附图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罐;液泵,所述液泵与所述储液罐通过第一液冷管连接;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液泵通过第一延长管路连接;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通过第二延长管路连接,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储液罐通过第二液冷管连接;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面向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于与热源接触,从所述热源吸收热量,将热量传递给流经的液体工质;所述散热风扇用于对所述第二换热器产生冷却风,加快所述第二换热器周围的空气流动;所述第二换热器用于从流经的所述液体工质中吸收热量,将热量挥发到空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储液罐、所述液泵、所述散热风扇和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外,与所述壳体相互独立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换热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换热板内部的第一导热管路;所述第一导热管路的两端均位于所述换热板的表面,一端为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进液口,另一端为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出液口;所述换热板用于与热源接触,从所述热源吸收热量,将热量传递给所述第一导热管路中的所述液体工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包括第一板面,所述第一板面为平面结构,所述第一板面用于与热源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还包括第二板面,所述第二板面背对于所述第一板面,所述第二板面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散热片。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鳍片结构和第二导热管路;所述鳍片结构由多个金属薄片堆叠构成,相邻两个所述金属薄片之间具有缝隙;所述第二导热管路往复穿梭于多个所述金属薄片之间,所述第二导热管路的一端为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液口,另一端为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液口;所述鳍片结构用于吸收所述第二导热管路中的所述液体工质的热量,将热量挥发到空气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