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网管分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1457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网管分流结构,包括分流井,设置在分流井上的雨水进口、雨水出口以及污水口,雨水出口和污水口的轴线垂直相交,污水口靠近雨水出口一侧铰接设置有闸门板,闸门板靠近雨水出口一侧铰接设置有滤网板,还包括驱动闸门板绕其铰接处转动的第一驱动件以及驱动滤网板其铰接处转动的第二驱动件,在闸门板封堵污水口时,滤网板与闸门板垂直且封堵雨水出口,在闸门板开启污水口时,滤网板与闸门板紧密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在污水口处单独设置滤网结构,且可以有效的在排水模式切换至排污模式的过程中将滞留在雨水出口上的污染物驱动至污水口内,提高了分流效果,降低了控制和维护的难度和成本。度和成本。度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网管分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是一种智能网管分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硬化路面的增加,城镇内涝积水问题逐渐凸显,我国多座城市出现严重内涝积水问题。内涝积水治理工程往往受现场条件或工程投资限制而无法一次性解决整个汇水范围内的排水管网扩建,为满足内涝防治要求改造段排水管线需扩大其管径,由此易造成上游改造后的排水管高程低于下游未改造段雨水管线高程,容易造成排水不畅、管道淤堵。
[0003]初期雨水一般是指地面10

15mm厚已形成地表径流的降水。由于降雨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降落地面后,又由于冲刷屋面、沥青混凝土道路等,使得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初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较高,甚至超出普通城市污水的污染程度,经雨水管直接排入河道,给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0004]雨水调蓄是控制城镇雨水径流污染,加强雨水综合利用、防治城镇内涝、提高城镇排水安全的主要工程措施之一,通过在雨水调蓄池内分别设置初期雨水池及雨水储蓄池,降雨过后将可初期雨水排至污水管网,最终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雨水储蓄池内干净雨水可排放至江流湖泊或者用于绿化灌溉、道路浇洒及冲洗、景观娱乐等。
[0005]目前一般采用的分流井,其在降雨量大并将雨水送至江河湖泊时,会有部分污染物进入江河湖泊,污染水源,若在雨水出口处设置滤网,则该滤网拦截的污染物难以清理,维护成本极大的增加,另外,分流井在长期使用后会产生淤泥,不利于污染物的清理,甚至会滋生细菌,污染流入雨水出口的雨水,最终导致污染江河湖泊。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化,有效引导污染物排入污水厂避免排入江河湖泊的智能网管分流结构。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技术提供包括分流井,设置在分流井上的雨水进口、雨水出口以及污水口,雨水出口和污水口的轴线垂直相交,污水口靠近雨水出口一侧铰接设置有闸门板,闸门板靠近雨水出口一侧铰接设置有滤网板,还包括驱动闸门板绕其铰接处转动的第一驱动件以及驱动滤网板其铰接处转动的第二驱动件,在闸门板封堵污水口时,滤网板与闸门板垂直且封堵雨水出口,在闸门板开启污水口时,滤网板与闸门板紧密贴合。
[000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污水口设置在分流井底部,且污水口设置在靠近雨水出口一侧。
[000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分流井底部位于污水口至雨水进口之间朝向污水口倾斜设置。
[001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闸门板上设置有容置槽,在闸门板开启污水口时,滤网板转动至容置槽内。
[001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为气缸,污水口连接的污水通道一侧设置有驱动件安装槽,气缸两端分别铰接设置在安装槽和闸门板上,气缸收缩至极限位置时,闸门板与污水通道轴线平行,且气缸留在安装槽内。
[001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为设置在闸门板上的电机,电机驱动滤网板转动。
[001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滤网板为钢制格栅结构。
[001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闸门板靠近污水口一侧设置有密封圈。
[001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雨水出口上设置有雨水阀门。
[001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设置在分流井内设置有液位计和摄像头,液位计、摄像头、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通过将雨水出口和污水口的轴线垂直相交设置,并且将封堵污水口的闸门板铰接设置在污水口与雨水出口之间,配合铰接设置在闸门板上的滤网板以及驱动闸门板转动和滤网板转动的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实现在排水模式时,雨水出口开口部分通过滤网板进行封堵,避免污染物通过雨水出口流入江河湖泊,在排水模式转换至排污模式时,将排水模式时滞留在滤网板上的污染物送入至污水口内,并在滤网板转动至与闸门板贴合时通过水流和重力,使滤网板上的污染物掉入污水口内,使污染物通过污水口进入污水厂处理,同时,滤网板会转动至与闸门板紧密贴合,避免出现排污时滞留污染物的情况;
[0018]本技术实施例无需在污水口处单独设置滤网结构,且可以有效的在排水模式切换至排污模式的过程中将滞留在雨水出口上的污染物驱动至污水口内,实现了智能化,提高了分流效果,降低了控制和维护的难度和成本。
[0019]本技术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0]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可控的智能网管分流结构在排水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可控的智能网管分流结构在排水模式时的剖视图;
[002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可控的智能网管分流结构在排水模式时的正剖视图;
[002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可控的智能网管分流结构在排污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可控的智能网管分流结构在排污模式时的剖视
图;
[0026]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可控的智能网管分流结构在排污模式时的正剖视图;以及
[0027]图7是本技术排水模式时闸门板、滤网板和第一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
分流井;2

雨水进口;3

雨水出口;4

污水口;41

安装槽;5

闸门板; 51

容置槽;6

滤网板;7

第一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装置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装置、装置、电路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技术的描述。
[00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实施例。
[0032]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如污染物的沉积和过滤网上的污染物难以清洗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化的截污阀门。
[0033]请参阅图1至图7,本技术主要提供一种可控的智能网管分流结构,包括分流井1,设置在分流井1上的雨水进口2、雨水出口3以及污水口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网管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流井,设置在分流井上的雨水进口、雨水出口以及污水口,雨水出口和污水口的轴线垂直相交,所述污水口靠近雨水出口一侧铰接设置有闸门板,闸门板靠近雨水出口一侧铰接设置有滤网板,还包括驱动闸门板绕其铰接处转动的第一驱动件以及驱动滤网板其铰接处转动的第二驱动件,在闸门板封堵污水口时,滤网板与闸门板垂直且封堵雨水出口,在闸门板开启污水口时,滤网板与闸门板紧密贴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管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口设置在分流井底部,且污水口设置在靠近雨水出口一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网管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井底部位于污水口至雨水进口之间朝向污水口倾斜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管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板上设置有容置槽,在闸门板开启污水口时,滤网板转动至容置槽内。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网管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为气缸,所述污水口连接的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彦彬马荣昌黄为王征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金龙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