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组合式预制箱梁底模台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1014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组合式预制箱梁底模台座,包括若干不同长度的梁、板结构,所述梁、板结构拼接组合,形成底模台座结构,所述底模台座结构包括上、下两层矩形框架结构,上层矩形框架结构的支撑面上设置加强板,加强板表面平整支撑预制箱梁,所述上层矩形框架结构的两侧边角处设置有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支撑上层矩形框架四角,形成稳定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台模底座的组合形式、工装段长度以及连接和拼接方式的优化设计,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台模底座不能移动、占用占地大、经济利用性差等问题。经济利用性差等问题。经济利用性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组合式预制箱梁底模台座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移动组合式预制箱梁底模台座,涉及建筑工程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于底模台座在工程施工现场的应用,一般都是采用的现场整体式台模底座,整体式的台模底座不能移动、占用场地大、且经济利用性差,对梁体长度尺寸多边梁板的利用率低;现有技术在施工现场采用的台模底座成本较高,经济效益差且制作过程繁杂,并且现有技术的台模底座不能适用于渐变段预制桥梁的生产。
[0003]申请号为CN03116960.0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密集架重型底座,由框架及其安装在框架底部的传动系统及走轮组成,所述的框架是由至少两节以上的、结构相同并对称地连接一体的底座基本单元、并通过可拆卸装置组成的一个整体的重型底座;所述的底座基本单元是由纵向连排的至少两个以上“四”字形结构所合成,所述的基本单元是由至少两个以上的横梁、直梁、中梁、轴承座档、走轮等组成;在横梁与直梁、中梁、中撑梁之间各设置一用于加强在水平平面内与垂直平面内的结构刚度的连接板。该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大大增强了密集架底座的结构刚度及其抗变形能力,而且单位面积载荷能力比现有传统的密集架显著提高;外形美观、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使用寿命得以延长。但是采用该方案安装和拆除步骤太复杂,且本身自重较大,可移动范围受到限制,同时该方案没有对底模台座漏浆情况的有效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移动组合式预制箱梁底模台座,包括若干不同长度的梁、板结构,所述梁、板结构拼接组合,形成底模台座结构,本技术利用组合原理,将不同长度的梁、板模具拼接,合理化占用施工场地,便于运输移动,采用本方案结构整体稳定性好且安拆方便,模具摊销成本降低,以适用于渐变段预制桥梁的生产。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组合式预制箱梁底模台座,包括不同长度的梁、板结构,所述梁、板结构拼接组合,形成底模台座,所述底模台座结构包括上、下两层矩形框架结构,上层矩形框架结构的支撑面上设置加强板,加强板表面平整支撑预制箱梁,所述上层矩形框架结构的两侧边角处设置有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支撑上层矩形框架四角,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
[0007]进一步地,所述底模台座的下层矩形框架结构内设有第三支撑件,第三支撑件包括两90
°
的刚性角,形成单向开口的槽形构件,第三支撑件的两90
°
的刚性角抵接下层矩形框架结构的顶板和底板,并承接上层矩形框架结构,形成底模台座的竖向支撑力。
[0008]进一步地,所述底模台座包括多段不同长度的梁、板结构组合,形成底模台座的中段和两边段,所述底模台座两边段增设0.5

1.5m长的辅助段,所述底模台座的中段长度为
4

6m,底模台座的两边段长度设置相同,为5

7m设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为单向开口的槽形构件,包括两90
°
的柔性角,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两90
°
的柔性角支撑形成上层矩形框架结构的垂直边角,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两90
°
的柔性角外侧设有加固条。
[0010]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支撑在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上,加强板两端头延伸超出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外角,加强板两端头超出长度为所述加固条的厚度,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与加固条和加强板连接处形成拼接缝,通过设置橡胶密封条填补拼接缝位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底模台座包括若干不同长度的梁、板结构拼接组合,若干不同长度的梁、板结构拼接组合形成底模台座的拼接缝,所述拼接缝采用螺栓连接,拼接缝处形成8

12mm的卡槽,通过橡胶密封条填补卡槽,防止底模台座漏浆。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如下: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组合式预制箱梁底模台座,通过对台模底座的组合形式、工装段长度以及连接和拼接方式的优化设计,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台模底座不能移动、占用占地大、经济利用性差等问题,采用本方案的台模底座整体结构稳定性好,密封性强不易漏浆;对施工技术要求较低,施工现场占地面积少便于施工,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有效缩短了施工工期。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底模台座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底模台座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标记:1

上层矩形框架结构,2

下层矩形框架结构,3

加强板,4

第一支撑件,5

第二支撑件,6

第三支撑件,7

加固条,8

橡胶密封条,a

中段,b

边段,c

辅助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
[001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数据为优选方案,但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2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组合式预制箱梁底模台座,包括不同长度的梁、板结构,所述梁、板结构拼接组合,形成底模台座,所述底模台座结构包括上、下两层矩形框架结构,上层矩形框架结构的支撑面上设置加强板,加强板表面平整支撑预制箱梁,所述上层矩形框架结构的两侧边角处设置有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进一步地,所述上层矩形框架结构通过加强板整体受力,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性,通过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支撑上层矩形框架的四边角,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保证上层矩形框架结构不变形。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模台座的下层矩形框架结构内设有第三支撑件,第三支撑件包括两90
°
的刚性角,形成单向开口的槽形构件,第三支撑件的两90
°
的刚性角抵接下层矩形框架结构的顶板和底板,并承接上层矩形框架结构,形成底模台座的竖向支撑力。优选地,下层矩形框架支撑上层矩形框架和预制箱梁,受到的竖向压力较大,设置所述第三支撑
件加强下层矩形框架的稳定性,如图1所示,第三支撑件可设置于下层矩形框架的矩形面内的任意位置,支撑下层矩形框架结构的顶板和底板。
[002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模台座包括多段不同长度的梁、板结构组合,形成底模台座的中段和两边段,所述底模台座两边段增设0.5

1.5m长的辅助段,辅助段主要用于放置、固定箱梁模具的端模;所述底模台座的中段长度为4

6m,底模台座的两边段长度设置相同,为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组合式预制箱梁底模台座,包括不同长度的梁、板结构,所述梁、板结构拼接组合,形成底模台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台座结构包括上、下两层矩形框架结构,上层矩形框架结构(1)的支撑面上设置加强板(3),加强板(3)表面平整支撑预制箱梁,所述上层矩形框架结构(1)的两侧边角处设置有第一支撑件(4)和第二支撑件(5),第一支撑件(4)和第二支撑件(5)支撑上层矩形框架结构(1)的四角,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组合式预制箱梁底模台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台座的下层矩形框架结构(2)内设有第三支撑件(6),第三支撑件(6)包括两90
°
的刚性角,形成单向开口的槽形构件,第三支撑件(6)的两90
°
的刚性角抵接下层矩形框架结构(2)的顶板和底板,并承接上层矩形框架结构(1),形成底模台座的竖向支撑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组合式预制箱梁底模台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台座包括多段不同长度的梁、板结构组合,形成底模台座的中段(a)和两边段(b),所述底模台座两边段(b)增设0.5

1.5m长的辅助段(c),所述底模台座的中段(a)长度为4

6m,底模台座的两边段(b)长度设置相同,为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学爱侯键频汪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构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