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施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0829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施肥装置,包括连接水源与立体绿化的管道和设置在管道上的主管阀门;还包括混液罐、储液罐、施肥泵与控制器;混液罐通过第一阀门与管道连通;储液罐设置在混液罐下方,混液罐下端通过第二阀门与储液罐上端连通;所述施肥泵进液管伸入所述储液罐,出液管与管道连接;混液罐内设置有搅拌器、第一水位传感器与第一EC传感器;储液罐内设置有第二水位传感器。通过传感器精准检测水中肥料的浓度,实现肥料浓度的稳定与均匀性,再通过控制器对绿体绿化实现定量灌溉,降低人工劳动成本,提升肥液的精确度、均匀度和稳定性,大大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大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大提高植物的存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施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施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立体绿化又叫垂直绿化,就是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在墙壁、阳台、窗台、屋顶、棚架等处栽种攀缘植物,以增加绿化覆盖率,改善居住环境。随着城市中可用绿化地面的不断减少,建设用地和绿化用地的矛盾愈专利技术显,城市绿化空间应加大纵向发展力度,立体绿化作为纵向绿化的发展形式之一,不仅能美化城市、改善生态环境,还能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发展立体绿化是在不增加城市用地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扩大城市绿化范围,提高绿化覆盖率以及提升绿化品质的重要途径。虽然立体绿化发展迅速,但因疏于管理,水肥供应不足,造成资源浪费,人工操作过程中容易造成肥料的利用率低、肥液浓度均匀性差、劳动强度大。因此,迫切需要提升肥液的精确度、均匀度和稳定性等综合自动化集成技术以实现对立体绿化肥液自动配制,确保为植物提供可靠的灌溉肥液,这样可使灌水量、施肥均匀度达到一定精准的程度,使得植物的存活率得到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施肥装置,实现精准肥料浓度,自动施肥,节省人工成本。
[0004]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自动施肥装置,包括连接水源与立体绿化的管道和设置在管道上的主管阀门;还包括混液罐、储液罐、施肥泵与控制器;所述混液罐通过第一阀门与所述管道连通;所述储液罐设置在所述混液罐下方,且所述混液罐下端通过第二阀门与所述储液罐上端连通;所述施肥泵进液管伸入所述储液罐,出液管与所述管道连通;所述混液罐内设置有搅拌器、第一水位传感器与第一EC传感器;所述储液罐内设置有第二水位传感器;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主管阀门、搅拌器、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第一EC传感器、施肥泵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施肥装置还包括APP控制端与PC控制端,所述APP控制端与PC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立体绿化处设置有用于检测绿化处肥料浓度的第二EC传感器,所述第二EC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09]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施肥装置,通过传感器精准检测水中肥料的浓度,实现肥料浓度的稳定与均匀性,再通过控制器对绿体绿化实现定量灌溉,降低人工劳动成本,提升肥液的精确度、均匀度和稳定性,大大提高植物的存活率。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水源;2、立体绿化;3、混液罐;4、搅拌器;5、第一EC传感器;6、第一水位传感器;7、储液罐;8、第二水位传感器;9、第一阀门;10、第二阀门;11、施肥泵;12、控制器;13、管道;14、主管阀门;15、第二EC传感器;16、PC控制端;17、APP控制端;18、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3]实施例1
[0014]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施肥装置,包括连接水源1与立体绿化2的管道13和设置在管道13上的主管阀门14;还包括混液罐3、储液罐7、施肥泵11与控制器12;所述混液罐3通过第一阀门9与所述管道13连通;所述储液罐7设置在所述混液罐3下方,且所述混液罐3下端通过第二阀门10与所述储液罐7上端连通;所述施肥泵11进液管伸入所述储液罐7,出液管与所述管道13连通;所述混液罐3内设置有搅拌器4、第一水位传感器6与第一EC传感器5;所述储液罐7内设置有第二水位传感器8;所述第一阀门9、第二阀门10、主管阀门14、搅拌器4、第一水位传感器6、第二水位传感器8、第一EC传感器5、施肥泵11均与所述控制器12电连接。
[0015]一种自动施肥装置,混液罐3中设置有搅拌器4、第一水位传感器6与第一EC传感器5,当储液罐7中第二水位传感器8检测到肥料的水位不在设定值时,发出补充肥料的信号,工作人员将肥料从混液罐3进料口18加入混液罐3中,并对控制器12发送补肥指令,控制器12开启第一阀门9进行注水,混液罐3中的第一水位传感器6用于检测混液罐3中的注水量,水量达到设定值时,将信号传给控制器12,控制器12关闭第一阀门9停止注水,同时开启搅拌器4,对肥料进行搅拌使肥料溶解均匀;控制器12控制搅拌器4的搅拌时间,设定时间达到后停止搅拌;混液罐3中的第一EC传感器5用于检测混液罐3中肥料的浓度,第一EC传感器5检测到肥料浓度值,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12,如未达到设定值,发送报警信息给操作人员;当所述混液罐3中搅拌器4搅拌完毕且第一EC传感器5检测到肥料浓度值达到设定值时,通过控制器12开启第二阀门10,将混液罐3中溶解好的肥料放入储液罐7中进行储存,保证储液罐7中肥料始终保持充足状态。所述施肥泵11用于将储液罐7中混合好的肥料的水按比例注入管道13内,输送到立体绿化2处进行施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此处第一水位传感器6、第二水位传感器8与第一EC传感器5具体参数值的设置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设置,本专利技术不做限定。
[0016]实施例2
[0017]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展开的,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动施肥装置为了便于观察与记录施肥装置的状态,所述施肥装置还包括APP控制端17与PC控制端16,所述APP控制端17与PC控制端16与所述控制器12电连接,通过APP控制端17与PC控制端16设置各个传感器的参数值以及获取其状态。
[0018]优选的,所述立体绿化2处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立体绿化2内部肥料浓度的第二EC传感器15,所述第二EC传感器15与所述控制器12电连接,所述第二EC传感器15通过控制端设定其阈值范围,当第二EC传感器15检测到肥料浓度低于下限值时,传递信号给控制器12,控制器12打开主管阀门14与施肥泵11,进行施肥;当第二EC值传感器检测到EC值达到设定的上限值后,施肥结束,关闭所有阀门。
[0019]实施例3
[0020]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展开的,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了所述施肥装置对设备损坏的判断,当施肥装置中某设备出现故障时,通过控制器12将损坏信息传递给APP控制端17与PC控制端16,使工作人员及时做出相应补救措施。
[0021]当打开第一阀门9向混液罐3内注水时,混液罐3中检测水量的第一水位传感器6数据没有变化,判断为注水第一阀门9损坏或水量传感器损坏,控制器12自动发送设备损坏信息至APP和PC控制端16。开启搅拌器4搅拌溶解肥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施肥装置,包括连接水源(1)与立体绿化(2)的管道(13)和设置在管道(13)上的主管阀门(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混液罐(3)、储液罐(7)、施肥泵(11)与控制器(12);所述混液罐(3)通过第一阀门(9)与所述管道(13)连通;所述储液罐(7)设置在所述混液罐(3)下方,且所述混液罐(3)下端通过第二阀门(10)与所述储液罐(7)上端连通;所述施肥泵(11)进液管伸入所述储液罐(7),出液管与所述管道(13)连通;所述混液罐(3)内设置有搅拌器(4)、第一水位传感器(6)与第一EC传感器(5);所述储液罐(7)内设置有第二水位传感器(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绍才李付斌孙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名富园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