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吸湿性再生涤纶短纤维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0648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吸湿性再生涤纶短纤维面料,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抗拉层和第二抗拉层,所述第一抗拉层远离基布层的一侧通过第一抗菌层固定连接有第一吸湿层,所述第一吸湿层远离第一抗菌层的一侧固定缝合有第一弹性层,所述第一弹性层远离第一吸湿层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耐磨层,所述第二抗拉层远离基布层的一侧通过第二抗菌层固定连接有第二吸湿层,所述第二吸湿层远离第二抗菌层的一侧固定缝合有第二弹性层,所述第二弹性层远离第二吸湿层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耐磨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多层结构的设置,使面料的吸湿和弹性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从而提升了面料的适用范围。面料的适用范围。面料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吸湿性再生涤纶短纤维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面料
,尤其涉及一种高吸湿性再生涤纶短纤维面料。

技术介绍

[0002]涤纶短纤维是由聚酯(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PET,由 PTA和MEG聚合而成)再纺成丝束切断后得到的纤维。PET呈米粒状或是片状,品种多样颜色各异(平常我们接触很多的饮料瓶的主要成分就是聚酯,将他切片,一般经过前纺和后纺两道主要工序就可生产出涤纶短纤了,按不同的需求,在后纺中可以切成不同规格的涤纶短纤,一般是4D

22D的,按其卷曲的情况又可以分成二维和三维两种)。75%用于化纤用涤纶,按纺织工业要求,制造涤纶短纤维和涤纶长丝。
[0003]但是现有的面料内部构成较为简单,面料的吸湿和弹性能力较差,从而影响面料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面料内部构成较为简单,面料的吸湿和弹性能力较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高吸湿性再生涤纶短纤维面料。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高吸湿性再生涤纶短纤维面料,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抗拉层和第二抗拉层,所述第一抗拉层远离基布层的一侧通过第一抗菌层固定连接有第一吸湿层,所述第一吸湿层远离第一抗菌层的一侧固定缝合有第一弹性层,所述第一弹性层远离第一吸湿层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耐磨层,所述第二抗拉层远离基布层的一侧通过第二抗菌层固定连接有第二吸湿层,所述第二吸湿层远离第二抗菌层的一侧固定缝合有第二弹性层,所述第二弹性层远离第二吸湿层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耐磨层。
[0007]优选地,所述基布层为聚酯纤维层。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抗拉层和第二抗拉层均为包含尼龙纤维和氨纶纤维混纺层。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抗菌层和第二抗菌层均为纳米银纤维层。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均为聚氨酯膜层。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耐磨层和第二耐磨层均为聚酯纤维层。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吸湿层和第二吸湿层均为海岛纤维和亚麻纤维混纺层。
[0013]本技术中,第一抗拉层和第二抗拉层的设置,可以有效增强面料的抗拉能力,同时第一抗菌层和第二抗菌层的设置,可以增强面料的抗菌能力,同时第一吸湿层和第二吸湿层的设置,增强了面料的吸湿能力,第一耐磨层和第二耐磨层的设置,可以面料的耐磨能力。本技术通过多层结构的设置,使面料的吸湿和弹性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从而提升了面料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吸湿性再生涤纶短纤维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基布层、2第一抗拉层、3第二抗拉层、4第一抗菌层、 5第一吸湿层、6第一弹性层、7第一耐磨层、8第二抗菌层、9第二吸湿层、10第二弹性层、11第二耐磨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参照图1,一种高吸湿性再生涤纶短纤维面料,包括基布层1,基布层1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抗拉层2和第二抗拉层3,增强面料的抗拉能力,第一抗拉层2远离基布层1的一侧通过第一抗菌层4固定连接有第一吸湿层5,增强面料的吸湿能力,第一吸湿层5远离第一抗菌层4的一侧固定缝合有第一弹性层6,增强面料的弹性能力,第一弹性层6远离第一吸湿层5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耐磨层7,增强面料的耐磨能力,第二抗拉层3远离基布层1的一侧通过第二抗菌层8 固定连接有第二吸湿层9,增强面料的吸湿能力,第二吸湿层9远离第二抗菌层8的一侧固定缝合有第二弹性层10,第二弹性层10远离第二吸湿层9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耐磨层11,增强面料的耐磨能力。
[0019]本技术中,基布层1为聚酯纤维层,第一抗拉层2和第二抗拉层3均为包含尼龙纤维和氨纶纤维混纺层,增强抗拉层的抗拉能力,第一抗菌层4和第二抗菌层8均为纳米银纤维层,增强抗菌层的抗菌能力,第一弹性层6和第二弹性层10均为聚氨酯膜层,增强弹性层的弹性能力,第一耐磨层和第二耐磨层均为聚酯纤维层,增强耐磨层的耐磨能力。
[0020]本技术中,第一抗拉层2和第二抗拉层3的设置,可以有效增强面料的抗拉能力,同时第一抗菌层4和第二抗菌层8的设置,可以增强面料的抗菌能力,同时第一吸湿层5和第二吸湿层9的设置,增强了面料的吸湿能力,第一吸湿层5和第二吸湿层9均为海岛纤维和亚麻纤维混纺层,第一耐磨层7和第二耐磨层11的设置,可以增强面料的耐磨能力。
[002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吸湿性再生涤纶短纤维面料,包括基布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1)的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抗拉层(2)和第二抗拉层(3),所述第一抗拉层(2)远离基布层(1)的一侧通过第一抗菌层(4)固定连接有第一吸湿层(5),所述第一吸湿层(5)远离第一抗菌层(4)的一侧固定缝合有第一弹性层(6),所述第一弹性层(6)远离第一吸湿层(5)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耐磨层(7),所述第二抗拉层(3)远离基布层(1)的一侧通过第二抗菌层(8)固定连接有第二吸湿层(9),所述第二吸湿层(9)远离第二抗菌层(8)的一侧固定缝合有第二弹性层(10),所述第二弹性层(10)远离第二吸湿层(9)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耐磨层(11)。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荣
申请(专利权)人:兰溪市建辉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