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动扫吸一体车的吸耙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0583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垃圾清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扫吸一体车的吸耙总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主耙架,主耙架内布置用于吸取污水的负压吸污口以及用于刮扫污液和将污液导入负压吸污口处的内腔导向胶条;其特征在于:负压吸污口的前方还设置有前置胶条,所述前置胶条及内腔导向胶条共同围合形成可供负压吸污口吸污的负压腔;前置胶条与路面间存有可供污液进入所述负压腔的前置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显著提升对路面污水的负压吸取效率,并具备构造紧凑合理和使用简便快捷的优点。凑合理和使用简便快捷的优点。凑合理和使用简便快捷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动扫吸一体车的吸耙总成


[0001]本技术属于垃圾清扫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扫吸一体车的吸耙总成。

技术介绍

[0002]扫地车具有能很大程度的节省人力、对道路的垃圾清理又快又好、安全性能高、经济回报率高等优点,因此逐渐成为我们现在生活中常见的设备之一。对于某些扫吸一体式的扫地车而言,其设计上使用清水箱与污水箱,用水泵将清水箱的水抽出用高压冲洗的方式将地面粉尘冲净,并用风机工作时的负压将污水回收存放在污水箱内,往往存在以下问题:其一,由于是开放式的负压吸引结构,吸取效率完全依赖风机的功率来决定;即使如此,也容易因吸空等问题而造成功率浪费现象。其二,负压抽吸完毕后的路面,仍然可能存在抽吸不完全的的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电动扫吸一体车的吸耙总成,其能显著提升对路面污水的负压吸取效率,并具备构造紧凑合理和使用简便快捷的优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用于电动扫吸一体车的吸耙总成,包括主耙架,主耙架内布置用于吸取污水的负压吸污口以及用于刮扫污液和将污液导入负压吸污口处的内腔导向胶条;其特征在于:负压吸污口的前方还设置有前置胶条,所述前置胶条及内腔导向胶条共同围合形成可供负压吸污口吸污的负压腔;前置胶条与路面间存有可供污液进入所述负压腔的前置间隙。
[0006]优选的,所述主耙架外形呈长方框架状,前置胶条布置在主耙架的前侧长边处;负压吸污口位于主耙架中部,并通过两根呈“八”字状排布的内腔导向胶条实现导液操作;负压吸污口处设置弧形胶条从而衔接两根内腔导向胶条的相邻端,负压吸污口的进污口位于弧形胶条上方。
[0007]优选的,主耙架的后侧长边处布置后置胶条,后置胶条、主耙架的两短边以及内腔导向胶条共同围合形成后清扫空间;主耙架的后侧长边处还布置后置排冲杆,所述后置排冲杆上布置后喷头;各后喷头依序沿后置排冲杆长度方向均布且喷射方向指向后清扫空间所围合的路面区域;内腔导向胶条与地面间存有可供后清扫空间内污水进入负压腔的后置间隙。
[0008]优选的,本吸耙总成还包括侧喷组件,侧喷组件为两组且分置于前置胶条的两端处;侧喷组件包括带有侧喷头的侧喷杆,工作状态时,分置于前置胶条的两端处的两组侧喷杆形成“八”字状排布,从而将喷洒后产生的污液推送至前置胶条处。
[0009]优选的,所述侧喷杆通过收放组件实现收拢状态和工作状态的切换操作;收放组
件包括通过第一铅垂铰接座铰接在主耙架上的侧喷支架,侧喷支架上安装所述侧喷杆;侧喷支架通过侧部活塞缸驱动从而产生收放动作。
[0010]优选的,侧喷支架上布置第二铅垂铰接座,侧喷杆上设置防撞架从而铰接在第二铅垂铰接座上;收放组件还包括防撞拉簧,所述防撞拉簧一端固定在侧喷支架上,另一端沿侧喷杆的收拢方向延伸并与防撞架固定,从而在侧喷杆受到碰撞时起到吸能缓冲功能。
[0011]优选的,所述侧喷杆处侧喷头的喷射方向与地面形成的夹角为 30

60
°

[0012]优选的,所述负压吸污口外形呈轴线铅垂的圆筒状,进污口位于负压吸污口的侧壁处;负压吸污口的侧壁上还贯穿开设有用于起到降尘和清洗负压吸污口功能的吸污口喷头。
[0013]优选的,主耙架处布置具备高度调节功能的行走轮。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1)、通过上述结构,本技术能依靠内腔导向胶条与负压吸污口的配合,可将前方喷扫形成的地面污水收拢并导向至负压吸污口处,以确保吸污效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在前方设置前置胶条,不仅利用前置胶条的离地性保证了污水的正常流入;同时,还依靠前置胶条及内腔导向胶条共同围合形成相对独立的专门供负压吸污口吸污的负压腔,从而使得污水被聚集在空间受限的负压腔内,更方便位于负压腔内的负压吸污口执行高效率的快速吸污流程。
[0016]综上,本技术能显著提升对路面污水的负压吸取效率,并具备构造紧凑合理和使用简便快捷的优点。
[0017]2)、实际操作时,两根内角导向胶条应当分置在负压吸污口的两侧,以方便导流。负压吸污口处同样布置用于刮扫的弧形胶条,并将排污口布置在弧形胶条上方,这使得负压腔内始终存在一定高度的污水,此时污水起到了密封相应胶条与地面的功能,这能显著提升负压腔的负压吸引效果。
[0018]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主耙架实际上是以两侧机架配合前置胶条和后置胶条形成四方框架结构,再在中部布置内腔导向胶条、弧形胶条及负压吸污口。工作时,后置胶条所在的后清扫空间所产生的污水,同样会进入负压腔内,从而协同前置胶条处进入的污水一同被吸入负压吸污口处。由于是前后两方同时进液,这一方面能始终确保负压腔内存在一定的液面高度,避免了吸空问题,并通过进液方式产生的高液面,保证了负压腔的对外密封效果,确保负压吸引效率;另一方面,又从单纯的利用风机功率来吸液,转变为既依靠风机产生负压,又依靠前后进液产生的压力来吸污,吸污成效更为显著。同时,负压腔内无法清除干净的地面污物,也可以在后清扫空间处进行二次喷扫,路面清洁效果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0019]4)、侧喷组件用于实现对地面的清水喷洒功能,从而冲击地面并将地面污物转换为污水,以便沿前置胶条与地面之间间隙进入负压腔内。两组侧喷杆形成“八”字状排布,从而提供对污水的助推力,避免污水散逸出负压腔外。
[0020]5)、必要时,侧喷组件还具备收放功能,这通过收放组件来实现。收放组件处还具备防撞功能;一旦侧喷杆因撞击台阶或马路道牙等障碍物时,会自然在防撞拉簧作用下受力后撤,并在越过台阶或马路道牙等障碍物后在防撞拉簧的作用下复位,工作可靠稳定。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后置胶条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工作状态图;
[0024]图4为侧喷杆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侧喷杆处于收拢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本技术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0027]30

主耙架 31

负压吸污口 31a

吸污口喷头
[0028]32

内腔导向胶条 33

前置胶条 34

弧形胶条
[0029]35

后置胶条 36

后置排冲杆 37

侧喷组件 37a

侧喷杆
[0030]37b

第一铅垂铰接座 37c

侧喷支架 37d

侧部活塞缸
[0031]37e

第二铅垂铰接座 37f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动扫吸一体车的吸耙总成,包括主耙架(30),主耙架(30)内布置用于吸取污水的负压吸污口(31)以及用于刮扫污液和将污液导入负压吸污口(31)处的内腔导向胶条(32);其特征在于:负压吸污口(31)的前方还设置有前置胶条(33),所述前置胶条(33)及内腔导向胶条(32)共同围合形成可供负压吸污口(31)吸污的负压腔;前置胶条(33)与路面间存有可供污液进入所述负压腔的前置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扫吸一体车的吸耙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耙架(30)外形呈长方框架状,前置胶条(33)布置在主耙架(30)的前侧长边处;负压吸污口(31)位于主耙架(30)中部,并通过两根呈“八”字状排布的内腔导向胶条(32)实现导液操作;负压吸污口(31)处设置弧形胶条(34)从而衔接两根内腔导向胶条(32)的相邻端,负压吸污口(31)的进污口位于弧形胶条(34)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扫吸一体车的吸耙总成,其特征在于:主耙架(30)的后侧长边处布置后置胶条(35),后置胶条(35)、主耙架(30)的两短边以及内腔导向胶条共同围合形成后清扫空间;主耙架(30)的后侧长边处还布置后置排冲杆(36),所述后置排冲杆(36)上布置后喷头;各后喷头依序沿后置排冲杆(36)长度方向均布且喷射方向指向后清扫空间所围合的路面区域;内腔导向胶条(32)与地面间存有可供后清扫空间内污水进入负压腔的后置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扫吸一体车的吸耙总成,其特征在于:本吸耙总成还包括侧喷组件(37),侧喷组件(37)为两组且分置于前置胶条(33)的两端处;侧喷组件(37)包括带有侧喷头的侧喷杆(37a),工作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和金宫超杨金树王家梅杜广伟余前明徐鹏周明龙杜孝力万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爱瑞特新能源专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