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防止返流误吸的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0319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33
一种防止返流误吸的胃管,包括胃管管体和固定套设在胃管管体中前端的第一、第二可充气套囊,第一、第二可充气套囊内部具有空腔,第一、第二可充气套囊充气后能扩张呈椭圆球状,以封闭患者食管防止胃内容物流出误吸入肺中;第一可充气套囊的后端连接有第一充气软管,第一充气软管紧贴着胃管管体的外侧管壁向后延伸至胃管管体后端,并于胃管管体后端脱离胃管管体继续向后延伸与第一充气球囊连接;第一充气球囊的后端设有充气接口,充气接口包括弹簧活塞容纳腔和注射器接口。第二可充气套囊通过第二充气软管与第二充气球囊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可充气套囊封闭食道,防止麻醉后胃内容流出吸入肺中,从而降低返流误吸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安全。患者的安全。患者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返流误吸的胃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防止返流误吸的胃管。

技术介绍

[0002]返流误吸是麻醉诱导阶段最致命的风险事件之一,尤其在急诊肠梗阻等饱胃患者中发生率高,其机制是胃内容物流出并进入肺中,轻者可导致患者肺炎、肺不张;重者可导致呼吸衰竭、ICU停留时间增加,治疗困难,死亡率极高。无论对于患者还是麻醉医生,都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在目前防止返流误吸的措施中包括快诱导及留置粗大胃管吸引,但临床工作中不难发现,目前常用的胃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经常因胃管贴壁、位置不合适或内容物颗粒较大等原因难以对患者胃内容物进行充分的吸引,导致返流误吸事件时有发生,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返流误吸的胃管。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返流误吸的胃管,包括胃管管体和固定套设在胃管管体中前端的第一可充气套囊和第二可充气套囊,第二可充气套囊位于第一可充气套囊的后方;第一可充气套囊、第二可充气套囊内部均具有空腔,第一可充气套囊、第二可充气套囊充气后能扩张呈椭圆球状,以封闭患者食管防止胃内容物流出误吸入肺中;以胃管管体插入患者胃中的一端为前端,以胃管管体留在患者体外的一端为后端;
[0005]所述第一可充气套囊的后端连接有第一充气软管,第一充气软管紧贴着胃管管体的外侧管壁向后延伸至胃管管体后端,并于胃管管体后端脱离胃管管体继续向后延伸与第一充气球囊连接;第一充气球囊的后端设有充气接口,充气接口包括弹簧活塞容纳腔和注射器接口,弹簧活塞容纳腔内设有弹簧活塞;弹簧活塞包括活塞头,活塞头的正面对准注射器接口,活塞的背面连接有弹簧;
[0006]所述第二可充气套囊设置在第一充气软管和胃管管体的外侧,第二可充气套囊的后端连接有第二充气软管,第二充气软管与第一充气软管对称设置在胃管管体上;第二充气软管紧贴着胃管管体的外侧管壁向后延伸至胃管管体后端,并于胃管管体后端脱离胃管管体继续向后延伸与第二充气球囊连接,第二充气球囊与第一充气球囊的结构相同。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充气软管、第二充气软管与胃管管体一体成型。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可充气囊套设置在距离胃管管体头端20cm处,第二可充气套囊设置在距离胃管管体头端25cm处。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可充气套囊、第二可充气套囊封闭食道,防止麻醉后胃内容流出吸入肺中,从而降低返流误吸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安全。第一可充气套囊、第二可充气套囊两个套囊,更加确保应用中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下)。
[0012]附图标记说明:1、胃管管体;2、第一可充气套囊;3、第一充气软管;4、第一充气球囊;5、弹簧活塞;6、管芯;7、第二可充气套囊;8、第二充气软管;9、第二充气球囊。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6]参照附图,一种防止返流误吸的胃管,包括胃管管体1和固定套设在胃管管体1中前端的第一可充气套囊2和第二可充气套囊7;胃管管体1为硅胶材质,长为110cm,外径为5mm;第一可充气囊套2设置在距离胃管管体1头端20cm处;第二可充气套囊7设置在距离胃管管体1头端25cm处。第一可充气套囊2、第二可充气套囊7内部均具有空腔,第一可充气套囊2、第二可充气套囊7充气后能扩张呈椭圆球状,以封闭患者食管防止胃内容物流出误吸入肺中;第一可充气囊套2、第二可充气套囊7充气前的厚度均为5.2mm,第一可充气囊套2、第二可充气套囊7形成的椭圆球状的短轴长3.5cm;
[0017]以胃管管体1插入患者胃中的一端为前端,以胃管管体1留在患者体外的一端为后端;
[0018]所述第一可充气套囊2的后端连接有第一充气软管3,第一充气软管3紧贴着胃管管体1的外侧管壁向后延伸至胃管管体1后端,并于胃管管体1后端脱离胃管管体1继续向后延伸与第一充气球囊4连接,第一充气软管3与胃管管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充气球囊4的后端设有充气接口,充气接口包括弹簧活塞容纳腔和注射器接口,弹簧活塞容纳腔内设有弹簧活塞5;弹簧活塞5包括活塞头,活塞头的正面对准注射器接口,活塞的背面连接有弹簧。
[0019]所述第二可充气套囊7设置在第一充气软管3和胃管管体1的外侧,第二可充气套囊7的后端连接有第二充气软管8,第二充气软管8与第一充气软管3对称设置在胃管管体1
上;第二充气软管8紧贴着胃管管体1的外侧管壁向后延伸至胃管管体1后端,并于胃管管体1后端脱离胃管管体1继续向后延伸与第二充气球囊9连接,第二充气球囊9与第一充气球囊4的结构相同,第二充气软管8与胃管管体1也为一体成型结构;胃管管体1内设有管芯6。
[0020]使用时,在饱胃患者留置该胃管,进行麻醉诱导前,先吸引胃内容物;注射器分别经过第一充气球囊4、第二充气球囊9上的注射器接口推动弹簧活塞5注入气体,气体经过充气软管3进入可充气套囊2,可充气套囊2充气后扩张封闭食道,防止胃内容物在引流不充分的情况下从食道流出。
[0021]麻醉诱导完成后,注射器分别经过第一充气球囊4、第二充气球囊9上的注射器接口推动弹簧活塞5抽出气体,对可充气套囊2放气,不影响后续鼻饲营养的使用,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同时不增加额外负担。
[0022]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技术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返流误吸的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胃管管体(1)和固定套设在胃管管体(1)中前端的第一可充气套囊(2)和第二可充气套囊(7),第二可充气套囊(7)位于第一可充气套囊(2)的后方;所述第一可充气套囊(2)、第二可充气套囊(7)内部均具有空腔,第一可充气套囊(2)、第二可充气套囊(7)充气后能扩张呈椭圆球状,以封闭患者食管防止胃内容物流出误吸入肺中;以胃管管体(1)插入患者胃中的一端为前端,以胃管管体(1)留在患者体外的一端为后端;所述第一可充气套囊(2)的后端连接有第一充气软管(3),第一充气软管(3)紧贴着胃管管体(1)的外侧管壁向后延伸至胃管管体(1)后端,并于胃管管体(1)后端脱离胃管管体(1)继续向后延伸与第一充气球囊(4)连接;第一充气球囊(4)的后端设有充气接口,充气接口包括弹簧活塞容纳腔和注射器接口,弹簧活塞容纳腔内设有弹簧活塞(5);弹簧活塞(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雅倩马晓旭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