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轴承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0312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体轴承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提供构成该轴承之多个子结构体,每一子结构体具有与其它子结构体相结合的对接面;然后将各子结构体按其对接面相互对接,初步形成该流体轴承的形状;最后,烧结该相互对接之子结构体使其成为一体。其中,上述子结构体各自设有部分压力产生槽,当上述子结构体对接之后,上述部分压力产生槽结合形成该流体轴承的完整压力产生槽。(*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制造方法,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现阶段,为减小马达转动件的磨损及降低噪音,延长使用寿命,流体轴承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马达中,特别是在硬盘机马达、光驱马达、打印机多面镜马达等领域,甚至散热风扇也有大量采用流体轴承的趋势。流体轴承是在转轴与轴承之间形成一层流体(可为气体或液体)润滑膜,利用润滑膜建立压力以支撑转轴,使转轴与轴承不直接接触,从而防止磨损及噪音。凭借低磨损及低噪音的优势,流体轴承在产业界得以广泛利用。根据此一润滑膜的形成方式,流体轴承大致可分为动压型流体轴承(下简称「动压轴承」)及静压型流体轴承(下简称「静压轴承」)。动压轴承是根据流体动力学原理利用流体自身的黏滞特性而在转轴与轴承之间形成润滑膜层,而静压轴承是靠外部压力产生装置将加压后的润滑流体导入轴承间隙内。而为提高润滑膜的建立压力之效果,增加轴承的承载能力,业者通常会在轴承内表面设有压力产生槽。压力产生槽有多种形式,请参阅图10,以鱼骨状构槽100,或称「V」型构槽最为普通。又如图11所示,业者也有采用在轴承内表面设立阶梯结构的压力产生槽200,虚线所示为转轴。上述鱼骨状构槽100及阶梯结构的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轴承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构成该流体轴承的多个子结构体,所述子结构体形成有与其他子结构体相互结合的对接面,并且子结构体上形成有部分压力产生槽;将所述子结构体按其对接面对接,初步形成流体轴承的形状;及烧结所述子结构体使之成为一体的流体轴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居万吴荣源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