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0210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以及通过连接件与第一支撑杆相连接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平行设置,且第二支撑杆所在的水平面低于第一支撑杆所在的水平面;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部通过升降组件设置有用于对腋下进行支撑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壁通过滑动组件设置有用于对手部进行支撑的第二支撑部。该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通过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连接件、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的配合使用,本申请技术方案有效的解决了,需由陪护人员陪同患者进行上下楼下肢康复训练的问题。肢康复训练的问题。肢康复训练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康复训练
,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神经内科疾病往往会引发多种其他症状,病情严重甚至会引起瘫痪,目前,针对神经内科疾病患者,通常都会通过针灸按摩或者是上下楼梯的方式对下肢的肌肉和神经进行刺激,以达到对患者下肢进行康复训练。
[0003]然而在患者采用上下楼梯的方式进行下肢恢复训练时,一般情况下,需由专人的陪护人员实时对患者进行搀扶,以辅助患者进行上下路康复训练,然而在此过程中,将直接耗费陪护人员过多的体力,且部分患者由于自身原因,一般情况下不愿他人亲密帮助进行康复训练,由此则患者缺少支撑力,患者将无法独自进行康复训练;
[0004]此外部分患者存在患有传染病的情况,长时间搀扶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也极易对陪护人员造成疾病传染,对陪护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0005]由此可见,设计出一种全新的恢复训练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对于目前本领域来说是迫切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患者在进行下体康复训练时,需由陪护人员实时搀扶的问题。
[0007]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以及通过连接件与第一支撑杆相连接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平行设置,且第二支撑杆所在的水平面低于第一支撑杆所在的水平面;
[0009]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部通过升降组件设置有用于对腋下进行支撑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壁通过滑动组件设置有用于对手部进行支撑的第二支撑部。
[0010]进一步,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开设于第一支撑杆顶壁的螺纹孔,以及设置于第一支撑部底部与螺纹孔相匹配的螺纹杆。
[0011]进一步,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开设于第一支撑杆侧壁上的滑槽,以及设置于第二支撑部上与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所述滑块上配置有用于将其固定的锁紧件。
[0012]进一步,所述锁紧件包括开设于滑槽底壁上的至少两个螺孔,所述滑块的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通孔,且螺孔的内径小于通孔的内径,所述锁紧件还包括穿过通孔并延伸至螺孔内侧,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的锁紧螺栓。
[0013]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底部分别设置有防滑板。
[0014]进一步,所述第二支撑杆为分段式伸缩结构。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该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通过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连接件、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的配合使用,当患者需进行上下楼运动对下肢进行康复训练时,可将第一支撑杆对应放置于较高处的台阶,而将第二支撑杆对应放置于较低处台阶,第一支撑部对腋下进行支撑,第二支撑部对手部进行支撑,从而便于患者独立进行上下楼的康复训练运动,而本申请技术方案特殊设计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通过连接件连接,并进一步限定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的高度差,其目的是满足在上下楼梯过程中,不同台阶之间高度差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支撑杆可相对经由不同台阶对患者进行辅助支撑,同时相比较传统的支撑物(拐杖),其直接采用一固定无法调节的支撑结构在上下楼梯过程中进行使用,由于是单体结构,单独经由某个台阶进行支撑,其支撑效果较差,稳定性同时较差,易出现患者摔倒的现象,本申请技术方案有效的解决了,需由陪护人员陪同患者进行上下楼下肢康复训练的问题。
[0017]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I;
[0019]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II;
[0020]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III;
[0021]图4为本技术的锁紧螺栓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支撑杆局部示意图。
[0023]图中:1、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201、伸缩套杆;202、伸缩内杆;3、第一支撑部;4、第二支撑部;5、升降组件;501、螺纹孔;502、螺纹杆;6、滑动组件;601、滑块;602、滑槽;7、锁紧件;701、螺孔;702、锁紧螺栓;703、通孔;8、防滑板;9、限位孔;10、弹性限位键;11、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7]在本技术的上述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一侧”、“另一侧”等指示的方位
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此外,术语“相同”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相同,而是可以存在微小的差异。术语“垂直”仅仅是指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对“平行”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29]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1,以及通过连接件11与第一支撑杆1相连接的第二支撑杆2,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2平行设置,且第二支撑杆2所在的水平面低于第一支撑杆1所在的水平面,连接件可为不锈钢管等多种现有技术的连接支撑结构;
[0030]第一支撑杆1的顶部通过升降组件5设置有用于对腋下进行支撑的第一支撑部3,第一支撑杆1的侧壁通过滑动组件6设置有用于对手部进行支撑的第二支撑部4;
[0031]当患者需进行下肢康复训练时,可使用本装置进行上下楼运动,此时可将第一支撑杆相对放置于高度较高的台阶,而将第二支撑杆放置于高度较低的台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杆(1),以及通过连接件(11)与第一支撑杆(1)相连接的第二支撑杆(2),所述第一支撑杆(1)与第二支撑杆(2)平行设置,且第二支撑杆(2)所在的水平面低于第一支撑杆(1)所在的水平面;所述第一支撑杆(1)的顶部通过升降组件(5)设置有用于对腋下进行支撑的第一支撑部(3),所述第一支撑杆(1)的侧壁通过滑动组件(6)设置有用于对手部进行支撑的第二支撑部(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5)包括开设于第一支撑杆(1)顶壁的螺纹孔(501),以及设置于第一支撑部(3)底部与螺纹孔(501)相匹配的螺纹杆(5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内科用下肢恢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6)包括开设于第一支撑杆(1)侧壁上的滑槽(602),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志宏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江汉油田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