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藻洗后表面除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0008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螺旋藻加工技术领域的一种螺旋藻洗后表面除水装置,包括箱体和撑脚,撑脚设置有四组,且四组撑脚呈阵列状固接于箱体的底部,箱体的顶部固接有进料斗,箱体的底部开设有两组对称的排料口,箱体的左右两侧壁上均开设有集水槽,集水槽靠近箱体内部的一侧连通设置有多组呈阵列状分布的进水口,进水口上固接有导水板,集水槽的底部固接有出水管头,箱体的底部安装设置有电机,电机对的顶部动力输出端固接有甩干箱,甩干箱的内腔顶部开设有进料口,甩干箱的顶部固接有两组对称的滑块,甩干箱的底部固接有两组对称的排料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将螺旋藻甩干;提高甩干效率,便于广泛使用。便于广泛使用。便于广泛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藻洗后表面除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螺旋藻加工
,具体为一种螺旋藻洗后表面除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螺旋藻,属于蓝藻门、蓝藻纲、颤藻科、螺旋藻属,是一种古老的低等原核单细胞或多细胞水生植物,体长200

500μm,宽5

10μm。形如钟表发条,呈螺旋状蓝绿色,所以又称为蓝绿藻。原产在墨西哥和非洲中部的乍得热带地区的碱性湖泊中,早就被当地居民食用。
[0003]螺旋藻适于高温碱性环境。已发现35种以上,在淡、咸水均有生长,而世界上用于生产的只有2种钝顶螺旋藻和巨大螺旋藻。
[0004]螺旋藻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微藻类之一,是有35亿年生命史的稀有藻类生物,也是一种天然食品。螺旋藻是自然界营养成分最丰富、最全面的生物,螺旋藻富含高质量的蛋白质、γ

亚麻酸的脂肪酸、类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如铁、碘、硒、锌等。
[0005]在螺旋藻清洗后,由于其表面存在水分,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晾干。这种晾干表面水分的方式过于简单,螺旋藻表面除水效率慢,影响整个加工效率,不便于广泛使用。
[0006]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螺旋藻洗后表面除水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藻洗后表面除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这种晾干表面水分的方式过于简单,螺旋藻表面除水效率慢,影响整个加工效率,不便于广泛使用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螺旋藻洗后表面除水装置,包括箱体和撑脚,所述撑脚设置有四组,且四组所述撑脚呈阵列状固接于所述箱体的底部,所述箱体的顶部固接有进料斗,所述箱体的底部开设有两组对称的排料口,所述箱体的左右两侧壁上均开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靠近所述箱体内部的一侧连通设置有多组呈阵列状分布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上固接有导水板,所述集水槽的底部固接有出水管头,所述箱体的底部安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对的顶部动力输出端固接有甩干箱,所述甩干箱的内腔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甩干箱的顶部固接有两组对称的滑块,所述甩干箱的底部固接有两组对称的排料管,所述甩干箱的侧壁上固接有滤网,所述甩干箱的内腔底部固接有翻动组件。
[0009]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内腔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为圆形,且两组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便于对甩干箱进行限位,提高其旋转稳定性。
[0010]优选的,所述导水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度至度,便于将甩出的水分导向至集水槽内。
[0011]优选的,所述排料管位于所述排料口的上方,所述排料管上安装设置有阀门,便于将甩干后的螺旋藻排出。
[0012]优选的,所述翻动组件包括锥形台,所述锥形台的中部开设有光滑腔,所述锥形台
的两侧开设有两组对称的过杆槽,所述光滑腔内固接有推杆座,所述推杆座的顶部固接有电推杆,所述电推杆的顶部固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上固接有多组呈阵列状分布的翻动杆,所述翻动杆贯穿所述过杆槽,所述升降杆的外侧固接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与所述光滑腔滑动连接,便于对甩干箱内的螺旋藻进行翻动,提高甩干效率。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通过电机带动甩干箱旋转,便于将螺旋藻甩干,便于其表面除水;
[0015]2、通过设置翻动组件,在螺旋藻甩干的同时进行翻动,提高甩干效率,便于广泛使用。
[0016]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翻动组件。
[002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1]1‑
箱体,2

撑脚,3

进料斗,4

排料口,5

集水槽,6

进水口,7

导水板,8

出水管头,9

电机,10

甩干箱,11

进料口,12

滑块,13

排料管,14

滤网, 15

翻动组件,151

锥形台,152

光滑腔,153

推杆座,154

电推杆,155

升降杆,156

翻动杆,157

密封套,159

过杆槽,16

滑槽,17

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螺旋藻洗后表面除水装置,包括箱体1和撑脚2,撑脚2设置有四组,且四组撑脚2呈阵列状固接于箱体1的底部,箱体1的顶部固接有进料斗3,箱体1的底部开设有两组对称的排料口4,箱体1的左右两侧壁上均开设有集水槽5,集水槽5靠近箱体 1内部的一侧连通设置有多组呈阵列状分布的进水口6,进水口6上固接有导水板7,集水槽5的底部固接有出水管头8,箱体1的底部安装设置有电机9,电机9对的顶部动力输出端固接有甩干箱10,甩干箱10的内腔顶部开设有进料口11,甩干箱10的顶部固接有两组对称的滑块12,甩干箱10的底部固接有两组对称的排料管13,甩干箱10的侧壁上固接有滤网14,甩干箱10的内腔底部固接有翻动组件15。
[0024]进一步的,箱体1的内腔顶部开设有滑槽16,滑槽16为圆形,且两组滑块12与滑槽16滑动连接,便于对甩干箱10进行限位,提高其旋转稳定性。
[0025]进一步的,导水板7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0度至30度,便于将甩出的水分导向至
集水槽5内。
[0026]进一步的,排料管13位于排料口4的上方,排料管13上安装设置有阀门17,便于将甩干后的螺旋藻排出。
[0027]进一步的,翻动组件15包括锥形台151,锥形台151的中部开设有光滑腔152,锥形台151的两侧开设有两组对称的过杆槽159,光滑腔152内固接有推杆座153,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藻洗后表面除水装置,包括箱体(1)和撑脚(2),其特征在于:所述撑脚(2)设置有四组,且四组所述撑脚(2)呈阵列状固接于所述箱体(1)的底部,所述箱体(1)的顶部固接有进料斗(3),所述箱体(1)的底部开设有两组对称的排料口(4),所述箱体(1)的左右两侧壁上均开设有集水槽(5),所述集水槽(5)靠近所述箱体(1)内部的一侧连通设置有多组呈阵列状分布的进水口(6),所述进水口(6)上固接有导水板(7),所述集水槽(5)的底部固接有出水管头(8),所述箱体(1)的底部安装设置有电机(9),所述电机(9)对的顶部动力输出端固接有甩干箱(10),所述甩干箱(10)的内腔顶部开设有进料口(11),所述甩干箱(10)的顶部固接有两组对称的滑块(12),所述甩干箱(10)的底部固接有两组对称的排料管(13),所述甩干箱(10)的侧壁上固接有滤网(14),所述甩干箱(10)的内腔底部固接有翻动组件(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藻洗后表面除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腔顶部开设有滑槽(1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行李林声杨祎
申请(专利权)人:福清市新大泽螺旋藻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