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墨水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自动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0007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墨水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自动净化装置,属于废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包括:水槽、管道组件、初级过滤器、沉淀储水箱和抽水泵等,初级过滤器设置在水槽内用于过滤废水中的杂质,沉淀储水箱与水槽通过管道组件连接,抽水泵设置在沉淀储水箱内,第一净化容器与抽水泵通过管道组件连接,第一净化容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净化介质,第二净化容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净化介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废水经初级过滤器过滤掉废水中较大颗粒的杂质后,进入沉淀储水箱,抽水泵自动将经过初级沉淀后的废水自动抽入第一净化容器,废水依次经过第一净化介质、第一过滤装置、第二净化介质和第二过滤装置后形成清澈水溶液,最后由管道组件排出。最后由管道组件排出。最后由管道组件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墨水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自动净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的
,尤其涉及一种墨水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自动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油墨废水可以简单的划分为印染废水范畴,由于其可生化性较低,这种废水会对水体生态构成十分严重的威胁,油墨废水中大部分物质是人工合成的,由于其高COD、高色度、低可生化性,在外观上给人不愉快的感觉,色度过高会导致水体透光率降低,严重威胁着水体生态。特别是有机颜料中含有的多种芳香类,有些还具有“三致”作用。为此,必须采取有效地措施对油墨废水进行处理。
[0003]目前的油墨制备工艺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尤其是当使用含水的湿润剂时,在对油墨进行脱水处理时通常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废水。现有技术中,针对制备油墨产生的废水多采用直接排放的方式,对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墨水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自动净化装置,废水进入水槽,经初级过滤器过滤掉废水中较大颗粒的杂质后,进入沉淀储水箱,液位开关控制抽水泵的运行状态,抽水泵自动将经过初级沉淀后的废水自动抽入第一净化容器,废水依次经过第一净化介质和第一过滤装置后,有效过滤水中的细小杂质、油垢和色素,然后进入第二净化容器,依次经过第二净化介质和第二过滤装置后形成清澈水溶液,最后由管道组件排出,通过对废水的多重自动过滤,提高了过滤的效果。
[0005]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墨水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自动净化装置,包括:
[0007]水槽和管道组件;
[0008]初级过滤器,所述初级过滤器设置在所述水槽内用于过滤废水中的杂质;
[0009]沉淀储水箱,所述沉淀储水箱与所述水槽通过所述管道组件连接;
[0010]抽水泵,所述抽水泵设置在所述沉淀储水箱内;
[0011]第一净化容器,所述第一净化容器与所述抽水泵通过所述管道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净化容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净化介质;
[0012]第一过滤装置,所述第一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净化容器的底部;
[0013]第二净化容器,所述第二净化容器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通过所述管道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净化容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净化介质;
[0014]第二过滤装置,所述第二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净化容器的底部,所述第二过滤装置与所述管道组件连接。
[0015]上述墨水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自动净化装置,其中,所述管道组件包括:
[0016]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水槽、所述沉淀储水箱;
[0017]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抽水泵、所述第一净化容器;
[0018]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过滤装置、所述第二净化容器;
[0019]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连接。
[0020]上述墨水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自动净化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管道、所述第三管道和所述第四管道上均设置有电磁阀。
[0021]上述墨水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自动净化装置,其中,还包括:液位开关,所述液位开关设置在所述沉淀储水箱内,所述液位开关与所述抽水泵电连接。
[0022]上述墨水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自动净化装置,其中,还包括:第一沉淀台,所述第一沉淀台设置在所述沉淀储水箱的一侧,所述第一净化容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沉淀台的顶面上。
[0023]上述墨水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自动净化装置,其中,还包括:第二沉淀台,所述第二沉淀台设置在所述第一沉淀台的一侧,所述第二净化容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沉淀台的顶面上。
[0024]上述墨水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自动净化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沉淀台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沉淀台的高度,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净化容器的顶面连接。
[0025]上述墨水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自动净化装置,其中,还包括:防溢水托盘,所述沉淀储水箱、所述第一沉淀台和所述第二沉淀台分别设置在所述防溢水托盘上。
[0026]上述墨水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自动净化装置,其中,所述防溢水托盘包括:第一盘体、第二盘体和第三盘体,所述第一盘体与所述第二盘体连接,所述第二盘体与所述第三盘体连接,所述沉淀储水箱设置在所述第一盘体内,所述第一净化容器设置在所述第二盘体内,所述第二净化器设置在所述第三盘体内。
[0027]上述墨水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自动净化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盘体、所述第二盘体和所述第三盘体的底部均设置有出液口。
[0028]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0029]本技术废水进入水槽,经初级过滤器过滤掉废水中较大颗粒的杂质后,进入沉淀储水箱,液位开关控制抽水泵的运行状态,抽水泵自动将经过初级沉淀后的废水自动抽入第一净化容器,废水依次经过第一净化介质和第一过滤装置后,有效过滤水中的细小杂质、油垢和色素,然后进入第二净化容器,依次经过第二净化介质和第二过滤装置后形成清澈水溶液,最后由管道组件排出,通过对废水的多重自动过滤,提高了过滤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技术一种墨水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自动净化装置的整体系统示意图。
[0031]附图中:1、水槽;2、初级过滤器;3、液位开关;4、沉淀储水箱;5、抽水泵;6、防溢水托盘;7、控制阀;8、第一净化容器;9、第一净化介质; 10、第一过滤装置;11、控制阀;12、第二净化容器;13、第二净化介质; 14、第二过滤装置;15、排放控制阀;16、进水控制阀;17、第一管道;18、第二管道;19、第三管道;20、第四管道;21、第一沉淀台;22、第二沉淀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
限定。
[0033]图1为本技术一种墨水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自动净化装置的整体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墨水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自动净化装置,包括:水槽1、管道组件、初级过滤器2、沉淀储水箱4、抽水泵 5、第一净化容器8、第一过滤装置10、第二净化容器12和第二过滤装置14,初级过滤器2设置在水槽1内用于过滤废水中的杂质,沉淀储水箱4与水槽 1通过管道组件连接,抽水泵5设置在沉淀储水箱4内,第一净化容器8与抽水泵5通过管道组件连接,第一净化容器8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净化介质9,第一过滤装置10设置在第一净化容器8的底部,第二净化容器12与第一过滤装置10通过管道组件连接,第二净化容器1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净化介质 13,第二净化介质13设置在第二净化容器12的底部,第二过滤装置14与管道组件连接,废水进入水槽1,经初级过滤器2过滤掉废水中较大颗粒的杂质后,进入沉淀储水箱4,液位开关3控制抽水泵5的运行状态,抽水泵5 自动将经过初级沉淀后的废水自动抽入第一净化容器8,废水依次经过第一净化介质9和第一过滤装置10后,有效过滤水中的细小杂质、油垢和色素,然后进入第二净化容器12,依次经过第二净化介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墨水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自动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槽和管道组件;初级过滤器,所述初级过滤器设置在所述水槽内用于过滤废水中的杂质;沉淀储水箱,所述沉淀储水箱与所述水槽通过所述管道组件连接;抽水泵,所述抽水泵设置在所述沉淀储水箱内;第一净化容器,所述第一净化容器与所述抽水泵通过所述管道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净化容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净化介质;第一过滤装置,所述第一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净化容器的底部;第二净化容器,所述第二净化容器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通过所述管道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净化容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净化介质;第二过滤装置,所述第二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净化容器的底部,所述第二过滤装置与所述管道组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墨水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自动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组件包括: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水槽、所述沉淀储水箱;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抽水泵、所述第一净化容器;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过滤装置、所述第二净化容器;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墨水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自动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管道、所述第三管道和所述第四管道上均设置有电磁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墨水生产过程中的废水自动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位开关,所述液位开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皓梁福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纳诺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