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级逆流混合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离子交换
,具体涉及一种多级逆流混合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离子交换树脂混合系统主要为固定床过柱系统。具体地,树脂填充在离子交换柱内,流体从离子交换柱的一端进入而与树脂发生离子交换,之后流体从离子交换柱的另一端流出。当流体中含有少量固体物质,或者,流体与树脂发生离子交换过程中生成固体物质时,固体物质容易在离子交换柱内堆积而堵塞离子交换柱,影响固定床过柱系统的运行。
[0003]相关技术中,提出一种用树脂吸附除去红土尾矿中镍钴的系统。具体地,含有固体物质的矿浆(红土尾矿)送入混合槽内,树脂和含有红土尾矿在混合槽内通过搅拌桨搅拌混合,之后除去镍钴的矿浆借助重力作用溢流进入下一级混合槽内,吸附有镍钴的树脂由气提装置提升到高处并转移到上一级混合槽内,存在树脂出料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多级逆流混合系统,以提高吸附剂的出料效率。 >[0006]根据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逆流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混合柱,所述第一混合柱具有吸附剂原料进口、流体第一进口和混合物第一出口;第一过滤装置,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具有混合物第一进口、吸附剂第一出口和流体终出口,其中所述混合物第一进口与所述混合物第一出口相连;第二混合柱,所述第二混合柱具有吸附剂第一进口、流体原料进口和混合物第二出口,其中所述吸附剂第一进口与所述吸附剂第一出口相连;和第二过滤装置,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具有混合物第二进口、吸附剂终出口和流体第一出口,其中所述混合物第二进口与所述混合物第二出口相连,所述流体第一出口与所述流体第一进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逆流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三混合柱,所述第三混合柱具有吸附剂第二进口、流体第二进口和混合物第三出口,其中所述吸附剂第二进口与所述吸附剂第一出口相连,所述流体第二进口与所述流体第一出口相连;和第三过滤装置,所述第三过滤装置具有混合物第三进口、吸附剂第二出口和流体第二出口,其中所述混合物第三进口与所述混合物第三出口相连,所述吸附剂第二出口与所述吸附剂第一进口相连,所述流体第二出口与所述流体第一进口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逆流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四混合柱,所述第四混合柱具有吸附剂第三进口、流体第三进口和混合物第四出口,其中所述吸附剂第三进口与所述吸附剂第二出口相连,所述流体第三进口与所述流体第一出口相连;和第四过滤装置,所述第四过滤装置具有混合物第四进口、吸附剂第三出口和流体第三出口,其中所述混合物第四进口与所述混合物第四出口相连,所述吸附剂第三出口与所述吸附剂第一进口相连,所述流体第三出口与所述流体第二进口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
‑
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级逆流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柱包括:第一外壳体,所述第一外壳体限定出第一腔室,所述第一外壳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的第一排气口,所述吸附剂原料进口和所述流体第一进口中的每一者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体的顶部且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所述混合物第一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体的底部且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第一导流筒,所述第一导流筒呈竖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且与所述第一外壳体间隔开,所述第一导流筒的上端和下端均敞开,所述第一导流筒的周壁上分布有多个第一进气孔;第一气室壳体,所述第一气室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一气室壳体密封连接在所述第一导流筒的周壁外表面上且与所述第一导流筒的周壁共同限定出第一气室,多个所述第一进气孔中的每一者与所述第一气室相连;和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穿过所述第一外壳体且与所述第一外壳体密封连接,所述第一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室壳体相连且与所述第一气室1壳体相连,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外壳体外侧,所述第一进气管用于向所述第一气室通入气体。5.根据权利要求1
‑
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级逆流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混合柱
包括:第二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洁媛,孙宁磊,刘苏宁,丁剑,李勇,刘国,秦丽娟,王魁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