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功能互联转换组件的底盘悬架及其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9960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24
基于多功能互联转换组件的底盘悬架及其轮椅,包括轮椅车架,所述轮椅车架包括第一底盘架、中心框架、立柱、锁紧套以及第二底盘架;所述立柱的外壁顶端转动安装有四轮交叉减震机构;所述四轮交叉减震机构包括四个减震组件;所述立柱的外壁中部固定有四轮转向互联机构,所述四轮转向互联机构包括转向固定板、中心转向驱动组件、四个减震组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四轮交叉减震机构能大幅度交叉升降相互转换;四轮转向互联机构能够转向适应四轮大幅度交叉升降消扭运动,实现了转弯灵活、半径小、摩擦力小;四轮交叉减震机构、四轮转向互联机构能够折叠收拢,使得轮椅体积变小,更便于运输和携带。携带。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多功能互联转换组件的底盘悬架及其轮椅


[0001]本技术属于轮椅加工
,特别涉及基于多功能互联转换组件的底盘悬架及其轮椅。

技术介绍

[0002]社会现有轮椅技术轮椅四轮一般都是固定设计在一个平面上,在凹凸不平地面上行驶,都会出现颠簸或轮子悬空,轮椅很难通过凹凸不平地面。设有减震弹簧的弹簧也是很小,在行驶过程中弹簧受到压缩减震和消扭行程特别小,结构都具多余的约束。轮椅在野外活动时,特别是在凹凸差稍微大一点不平地面上,轮椅行驶都具有倾覆危险可能,降低了轮椅的通过能力和安全稳定性能。转向系统特别是能越野的轮椅,现有转向技术一般都是采用这两种:一是前轮万向摇摆式,方向有后轮差速控制,这种行驶在平整路面上很好,在凹凸不平地形上行驶不稳;二是四轮没有转向,方向是靠两边差速比硬摩擦扭转,它的弊端是消耗动力大轮胎磨损快,特别是在不平地面上转向消耗会更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基于多功能互联转换组件的底盘悬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基于多功能互联转换组件的底盘悬架,包括轮椅车架,所述轮椅车架包括第一底盘架、中心框架、立柱、锁紧套以及第二底盘架;所述中心框架呈H型,所述中心框架的中心处垂直设有立柱,所述中心框架的四个外伸部分垂直固定有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第三转杆以及第四转杆,所述第一底盘架、第二底盘架对称设于中心框架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底盘架的两个向内外伸部分转动安装于第一转杆、第三转杆上,所述第二底盘架的两个向内外伸部分转动安装于第二转杆、第四转杆上;所述第二底盘架的两个外伸端部均滑动套装有锁紧套,所述锁紧套滑动套装于第一底盘架上时可将第一底盘架、第二底盘架连接为一体;
[0005]所述立柱的外壁顶端转动安装有四轮交叉减震机构;所述四轮交叉减震机构包括四个减震组件,四个减震组件为:第一减震组件、第二减震组件、第三减震组件以及第四减震组件,所述第一减震组件的内端转动安装于第一转杆上,第二减震组件的内端转动安装于第二转杆上,第三减震组件的内端转动安装于第三转杆上,第四减震组件的内端转动安装于第四转杆上;四个减震组件互联转换活动,位于对角线的两个减震组件同步交叉升降转换适应各种不平地形,以抵消扭力、增加抓地力;
[0006]所述立柱的外壁中部固定有四轮转向互联机构,所述四轮转向互联机构包括转向固定板、中心转向驱动组件、四个减震组组件,四个转向组件为:第一转向组件、第二转向组件、第三转向组件以及第四转向组件,所述转向固定板十字固定于立柱的外壁中部,所述转向固定板的外壁转动连接有中心转向驱动组件,所述中心转向驱动组件设于中心框架上,所述中心转向驱动组件的一个转动输出端连接第一转向组件、第二转向组件;所述中心转向驱动组件的另一个转动输出端连接第三转向组件、第四转向组件;四个转向组件同步转
动,位于前部的两个转向组件的转向与位于后部的两个转向组件的转向相反;
[0007]转向组件相对置于减震组件的外侧,相对设置减震组件、转向组件和轮椅车架可同步向下转动折叠合并、向上转动展开。
[0008]进一步的,所述四轮交叉减震机构还包括减震固定板,所述减震固定板十字转动安装于立柱的外壁顶端,所述减震固定板的两端四角处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减震组件、第二减震组件、第三减震组件以及第四减震组件。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减震组件、第二减震组件、第三减震组件以及第四减震组件之间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包括减震摇臂、减震弹簧,所述减震摇臂的内端转动套装于第一转杆上、外端外壁转动套装有转向架,所述减震摇臂的顶部安装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内端转动连接于减震固定板的侧部、外端转动安装于减震摇臂的外端顶面。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中心转向驱动组件包括转向电机、摆臂、转向总摇臂、转向分摇臂以及转柱;所述转向固定板的表面中部设有电机安装板,所述电机安装板的底面安装有转向电机,所述转向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摆臂,所述摆臂的外端顶面转动连接于转向总摇臂的中部,所述转向总摇臂为V字形,所述转向总摇臂的两个端部均转动连接有转向分摇臂,所述转向固定板的两端均垂直转动贯穿有转柱,所述转柱的顶端固定连接转向分摇臂背离转向总摇臂的另一端,一个转柱的底端转动连接第一转向组件、第二转向组件,另一个转柱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向组件、第四转向组件。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向组件、第二转向组件、第三转向组件以及第三转向组件之间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转向组件包括转向拉杆、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所述转向拉杆包括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所述水平部分的外端向下折弯有竖直部分,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横杆体、第一竖杆体,所述第一横杆体垂直转动连接转柱,所述第一横杆体的外端表面垂直设有竖杆体,所述水平部分的内端转动套装于竖杆体上,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横杆体、第二竖杆体,所述第二横杆体垂直旋装至竖直部分内,所述第二横杆体的外端表面垂直设有第二竖杆体,所述第二竖杆体转动连接转向架,所述第二竖杆体用以带动转向架摆动。
[0012]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架包括外架体、内架体,所述外架体为工字形,所述外架体的内侧为第一凹槽、外侧为第二凹槽,所述减震摇臂的端部转动嵌入于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固定有内架体,所述内架体与第二竖杆体转动连接。
[0013]一种轮椅,所述轮椅应用上述基于多功能互联转换组件的底盘悬架。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四轮交叉减震机构能大幅度交叉升降相互转换,四轮能随地面高低变化而变化,使得高低处车轮承载的压力基本均匀;任何单个车轮攀升到高处,所导致车身的倾斜都会比现有技术车身倾角少一半;在不平地面上行驶会如履平地,始终确保轮子对地面具有均匀触压支撑和抓着力,实现柔性越野,大大提高了轮椅越野的安全舒适性能和快速通过能力;
[0016]2、四轮转向互联机构能够转向适应四轮大幅度交叉升降消扭运动,实现了转弯灵活、半径小、摩擦力小;
[0017]3、四轮交叉减震机构、四轮转向互联机构能够折叠收拢,使得轮椅体积变小,更便于运输和携带。
附图说明
[0018]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轮椅车架结构示意图;
[0019]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四轮交叉减震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四轮交叉减震机构与底盘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四轮转向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第一转向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所示:1、轮椅车架;11、第一底盘架;12、中心框架;121、第一转杆;122、第二转杆;123、第三转杆;124、第四转杆;13、立柱;131、装配柱;14、锁紧套;15、第二底盘架;2、四轮交叉减震机构;21、减震固定板;22、第一减震组件;221、减震摇臂;222、减震弹簧;23、第二减震组件;24、第三减震组件;25、第四减震组件;3、四轮转向互联机构; 31、转向固定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多功能互联转换组件的底盘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椅车架,所述轮椅车架包括第一底盘架、中心框架、立柱、锁紧套以及第二底盘架;所述中心框架呈H型,所述中心框架的中心处垂直设有立柱,所述中心框架的四个外伸部分垂直固定有第一转杆、第二转杆、第三转杆以及第四转杆,所述第一底盘架、第二底盘架对称设于中心框架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底盘架的两个向内外伸部分转动安装于第一转杆、第三转杆上,所述第二底盘架的两个向内外伸部分转动安装于第二转杆、第四转杆上;所述第二底盘架的两个外伸端部均滑动套装有锁紧套,所述锁紧套滑动套装于第一底盘架上时可将第一底盘架、第二底盘架连接为一体;所述立柱的外壁顶端转动安装有四轮交叉减震机构;所述四轮交叉减震机构包括四个减震组件,四个减震组件为:第一减震组件、第二减震组件、第三减震组件以及第四减震组件,所述第一减震组件的内端转动安装于第一转杆上,第二减震组件的内端转动安装于第二转杆上,第三减震组件的内端转动安装于第三转杆上,第四减震组件的内端转动安装于第四转杆上;四个减震组件互联转换活动,位于对角线的两个减震组件同步交叉升降转换适应各种不平地形,以抵消扭力、增加抓地力;所述立柱的外壁中部固定有四轮转向互联机构,所述四轮转向互联机构包括转向固定板、中心转向驱动组件、四个减震组组件,四个转向组件为:第一转向组件、第二转向组件、第三转向组件以及第四转向组件,所述转向固定板十字固定于立柱的外壁中部,所述转向固定板的外壁转动连接有中心转向驱动组件,所述中心转向驱动组件设于中心框架上,所述中心转向驱动组件的一个转动输出端连接第一转向组件、第二转向组件;所述中心转向驱动组件的另一个转动输出端连接第三转向组件、第四转向组件;四个转向组件同步转动,位于前部的两个转向组件的转向与位于后部的两个转向组件的转向相反;转向组件相对置于减震组件的外侧,相对设置减震组件、转向组件和轮椅车架可同步向下转动折叠合并、向上转动展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功能互联转换组件的底盘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轮交叉减震机构还包括减震固定板,所述减震固定板十字转动安装于立柱的外壁顶端,所述减震固定板的两端四角处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减震组件、第二减震组件、第三减震组件以及第四减震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中林王召伟郁浩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金百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