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线轮的抛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9909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渔线轮的抛线结构,包括有抛线组件,抛线组件又包含有抛线和抛线螺母,在抛线螺母上向抛线侧延伸出连接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第一段和第二段组成的连接柱,抛线的一端部的端面上开有供连接柱的第一段插入的第一凹槽,连接部的延伸端的端面上开设有供连接柱的第二段插入的第二凹槽,且在抛线的一端部与连接部的接合处相顺滑衔接。采用上述结构后,只要将加工好的连接柱的两端插入到抛线和连接部的相应凹槽中即可,且由于连接柱易于加工,能保证组装后的抛线与抛线螺母接合处的表面精度,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保证抛线组件的品质。尤其是在连接柱上增设了第一、第二环形槽,在组装后便于铆接时的压紧,使三者连接更加牢固。更加牢固。更加牢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渔线轮的抛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渔线轮的
,具体指一种渔线轮的抛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纺车式渔线轮因使用方便、轻巧灵活、甩线远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该纺车式渔线轮包括有主体、线壳组件、摇臂组件和抛线结构,其中的抛线结构安装在线壳上,它又包括有方座、弯座和抛线组件,其中抛线组件又包含有抛线和抛线螺帽,抛线的一端与抛线螺母往往通过铆接连接成一体,抛线螺母再通过螺钉与弯座相连,抛线的另一端与方座相连,方座、弯座再安装在线壳主体的两侧向上延伸的侧壁上,并相对线壳形成一定角度的正反自由转动,以实现抛线正常使用状态和抛线完全打开状态的转换。
[0003]由于抛线螺帽的形状较为不规则,上述抛线和抛线螺帽的铆接部位又位于抛线螺帽的侧面,因此在铆接压持过程中,常会出现与铆接部位相背的抛线螺帽外表面因受力而损坏的现象,进而影响铆接后抛线组件的品质。为此,现有在抛线螺母上开设供抛线的端部插入的插孔;或者抛线的端部中空,抛线螺母上延伸出辅助体,在辅助体的延伸端上具有能插入到抛线的中空端部中的凸柱,然后再焊接成一体,由于此时的焊接部位远离现有技术中的铆接部位,因此焊接后的部位可以顺利地进行抛光等后序工艺,从而可以保证渔线的顺畅滑动。但由于抛线或抛线螺母为异形件,要想在其中一部件上加工出凸柱,并保证插接后的精度并不容易,因此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便于加工和组装的渔线轮的抛线结构。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渔线轮的抛线结构,包括有抛线组件,所述抛线组件又包含有抛线和抛线螺母,在所述抛线螺母上向抛线侧延伸出连接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第一段和第二段组成的连接柱,所述抛线的一端部的端面上开有供连接柱的第一段插入的第一凹槽,所述连接部的延伸端的端面上开设有供连接柱的第二段插入的第二凹槽,且在所述抛线的一端部与连接部的接合处相顺滑衔接。
[0006]在上述方案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柱与抛线、抛线螺母之间连接的牢固性,所述连接柱的第一段的外表面上沿周向开有第一环形槽,所述连接柱的第二段表面上沿周向开有第二环形槽。如此,待组装后,再在对应的第一、第二环形槽处的外表面进行压接(铆接),使该部位处的抛线、连接部略变形,变形部位卡在对应的环形槽中。
[0007]在上述各方案中,为了防止所述连接柱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粗细不等,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一段相紧配,所述第二凹槽则与第二段相紧配。
[0008]由于抛线螺母受力更大,较好的是,所述连接柱的第一段长度小于第二段的长度,使连接柱插入到连接部的长度更多些,保证使用过程中的连接强度。
[0009]在组装时,为了避免防错插接,所述连接柱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粗细不等,所述第一
凹槽与第一段相紧配,所述第二凹槽则与第二段相紧配。
[0010]为了确保抛线的一端部与连接部的接合处相顺滑衔接,所述第一凹槽的口部与第二凹槽的口部相插配连接。此时,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凹槽的口部套设在第二凹槽的口部外,且所述第一凹槽的口部壁厚向连接部侧逐渐变薄,所述的第二凹槽的口部外周面设计成壁厚向抛线侧逐渐变薄的斜面。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增设了连接柱,因此加工时无需在抛线或连接部上设计凸柱,只要将加工好的连接柱的两端插入到抛线和连接部的相应凹槽中即可,且由于连接柱易于加工,能保证组装后的抛线与抛线螺母接合处的表面精度,故本技术能保证抛线组件的品质。尤其是在连接柱上增设了第一、第二环形槽,在组装后便于铆接时的压紧,使三者连接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抛线结构安装在线壳上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的局部剖示示意图;
[0014]图3为图2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去掉线壳);
[0015]图4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16]图5为连接柱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8]如图1至图5所示,该渔线轮的抛线结构包括有方座1、弯座2和抛线组件3,其中抛线组件3又包含有抛线31和与抛线一端部相连的抛线螺帽32,抛线螺母32按常规通过螺钉4安装在弯座2上,抛线31的另一端与方座1相连,方座1、弯座2再安装在线壳5的主体51的两侧向上延伸的侧壁52上,并相对线壳5形成一定角度的正反自由转动,以实现抛线正常使用状态和抛线完全打开状态的转换。由于方座1、弯座2及线壳5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展开说明。
[0019]本实施例中,主要改进在于抛线组件3,上述抛线31的一端部的端面上开有第一凹槽311,图中抛线中空,抛线的端部中空部分即形成所述的第一凹槽311,抛线也可以设计成实心,只是在一端部中空即可。上述抛线螺母32上向抛线侧延伸出连接部321,连接部的延伸端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322,同时该抛线组件3还包括有连接柱33,该连接柱33由第一段331和第二段332组成,第一段331能插入到第一凹槽311中,第二段332能插入到第二凹槽322中,三者插接后,抛线31的一端部与连接部321的接合处能相顺滑衔接。
[0020]上述三者相互紧配插接后,为了使得连接更加牢固,可以通过胶水等方式进行紧固,但优选的是,在上述连接柱33的第一段331的外表面上沿周向开有第一环形槽333,所述连接柱33的第二段332表面上沿周向开有第二环形槽334,插接后,对应第一、第二环形槽的抛线31表面、连接部321的表面进行压接(也即铆接),即通过机械方式来进一步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0021]由于抛线螺母32是连接在抛线31和弯座2之间的连接件,其受力更大,因此为了确保连接强度,较好的是,连接柱33的第一段331长度小于第二段332的长度,使连接柱33插入
到连接部321的长度更多些,保证使用过程中的连接强度。
[0022]为了防止连接柱在插接时插错方向,所述连接柱33的第一段331和第二段332粗细不等,图中第一段331的外径大于第二段332的外径,且第一凹槽311与第一段331相紧配,第二凹槽322则与第二段332相紧配。
[0023]为了确保接合处的顺滑衔接,上述第一凹槽311的口部与第二凹槽322的口部相插配连接,并且以第一凹槽311的口部套设在第二凹槽322的口部外为优选,第一凹槽311的口部壁厚向连接部321侧逐渐变薄,第二凹槽322的口部外周面设计成壁厚向抛线31侧逐渐变薄的斜面323。第一凹槽311采用内外斜面的结构,有利于导向插接,第二凹槽的外周面设计成斜面,有利于表面的顺滑衔接。
[0024]上述抛线螺母32上具有安装轴324,该安装轴324中空并设计成螺纹孔,安装轴324上套有导线轮6,在导线轮6内设有衬套7,导线轮6的两侧加设有垫片8,并且为了防止磨损弯座2,在靠近弯座2侧的安装轴324上套有轴套9,以对弯座2进行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渔线轮的抛线结构,包括有抛线组件,所述抛线组件又包含有抛线和抛线螺母,在所述抛线螺母上向抛线侧延伸出连接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第一段和第二段组成的连接柱,所述抛线的一端部的端面上开有供连接柱的第一段插入的第一凹槽,所述连接部的延伸端的端面上开设有供连接柱的第二段插入的第二凹槽,且在所述抛线的一端部与连接部的接合处相顺滑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渔线轮的抛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的第一段的外表面上沿周向开有第一环形槽,所述连接柱的第二段表面上沿周向开有第二环形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渔线轮的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林徐浩张考杰戴奇男贺宛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海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