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冷库的高压射流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9890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冷库的高压射流泵,泵体一端设置有吸入腔,泵体另一端设置有扩散腔,扩散腔和吸入腔之间通过混合通道相连通,泵体远离扩散腔一端设置有第一进口,第一进口内设置有喷嘴,泵体位于吸入腔下端设置有第二进口,泵体位于扩散腔的外部开设有装配槽,泵体位于装配槽内开设有第一螺旋式半流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配合且均设置于泵体外部的装配槽内,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内壁均设置有第二螺旋式半流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装配槽内设置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以形成螺旋式流道,当射流泵的扩散腔内壁形成霜冻或形成凝固残留时,可通过在螺旋式流道流动热媒,将扩散腔内壁的霜冻或凝固快速融化,从而保证射流泵的功效。保证射流泵的功效。保证射流泵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冷库的高压射流泵


[0001]本技术涉及射流泵
,具体为一种用于冷库的高压射流泵。

技术介绍

[0002]在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中,制冷剂必须经膨胀后,再进入蒸发器,才能达到制冷的目的。就理论上而言,制冷剂的膨胀可分为等熵膨胀与等焓膨胀(这里的等焓膨胀是指制冷剂膨胀前后焓值相等,并非等焓过程),实际应用中,等焓膨胀用的较为普遍,其机构主要有热力膨胀阀、毛细管、电子膨胀阀等,从能量利用角度来说,等焓膨胀较之等熵膨胀存在节流损失,可用能有所浪费。近年来,用两相射流泵代替热力膨胀阀的研究成为国际热点之一。当在制冷系统中,射流泵代替热力膨胀阀时,传统的高压射流泵在扩散段处,内壁容易产生结霜或结块的情况,虽然不会凝结太大,但是还是增加了射流阻力,从而影响射流泵的功效,因此,亟待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冷库的高压射流泵,泵体位于扩散腔的外壁开设有装配槽,装配槽内设置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以形成螺旋式流道,当射流泵的扩散腔内壁形成霜冻或形成凝固残留时,可通过在螺旋式流道流动热媒,将扩散腔内壁的霜冻或凝固快速融化,从而保证射流泵的功效,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冷库的高压射流泵,包括泵体及包裹壳体;
[0005]所述泵体一端设置有吸入腔,所述泵体另一端设置有扩散腔,所述扩散腔和吸入腔之间通过混合通道相连通,所述泵体远离扩散腔一端设置有第一进口,所述第一进口内设置有喷嘴,且所述喷嘴的出口端设置于吸入腔内,所述泵体位于吸入腔下端设置有第二进口,所述泵体位于扩散腔的外部开设有装配槽,所述泵体位于装配槽内开设有第一螺旋式半流道;
[0006]所述包裹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配合且均设置于泵体外部的装配槽内,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内壁均设置有第二螺旋式半流道,所述第一壳体内壁的第二螺旋式半流道和第二壳体内壁的第二螺旋式半流道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设置有进口接头,所述进口接头与第一壳体内壁的第二螺旋式半流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壳体的外部设置有出口接头,所述出口接头与第二壳体内壁的第二螺旋式半流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两侧通过螺栓相连。
[0007]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冷库的高压射流泵,其中,所述装配槽的两侧开设有定位槽,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两端均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定位槽相配合,保证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安装在装配槽内后,第一螺旋式半流道和第二螺旋式半流道相对应并配合形成整体的螺旋式流道。
[0008]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冷库的高压射流泵,其中,所述第一进口外端
设置有第一法兰,所述第一法兰远离第一进口一端开设有卡槽,所述喷嘴一端设置有卡板,所述卡板设置于卡槽内,保证喷嘴的安装固定,避免喷嘴完全进入吸入腔。
[0009]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冷库的高压射流泵,其中,所述第二进口外端设置有第二法兰,用于连接管道。
[0010]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冷库的高压射流泵,其中,所述扩散腔外端设置有第三法兰,用于连接管道。
[0011]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冷库的高压射流泵,其中,所述扩散腔为锥形,所述扩散腔从靠近吸入腔到远离吸入腔一端的内径逐渐增加,实现压力的配合。
[0012]优选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冷库的高压射流泵,其中,所述第一进口的内径与喷嘴的外径一致,保证喷嘴的密封性。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泵体位于扩散腔的外壁开设有装配槽,装配槽内设置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以形成螺旋式流道,当射流泵的扩散腔内壁形成霜冻或形成凝固残留时,可通过在螺旋式流道流动热媒,将扩散腔内壁的霜冻或凝固快速融化,从而保证射流泵的功效。
[0015](2)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为可拆卸结构,便于装配槽内第一螺旋式半流道、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内壁第二螺旋式半流道的清洗。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泵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附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包裹壳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泵体1、吸入腔2、扩散腔3、混合通道4、第一进口5、喷嘴6、第二进口7、第一螺旋式半流道8、第一壳体9、第二壳体10、第二螺旋式半流道11、进口接头12、出口接头13、定位槽14、定位块15、第一法兰16、卡板17、第二法兰18、第三法兰19。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两侧”、“一端”、“另一端”“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冷库的高压射流泵,包括泵体1及包裹壳体;泵体1一端设置有吸入腔2,泵体1另一端设置有扩散腔3,扩散腔3和吸入
腔2之间通过混合通道4相连通,泵体1远离扩散腔3一端设置有第一进口5,第一进口5内设置有喷嘴6,且喷嘴6的出口端设置于吸入腔2内,第一进口5的内径与喷嘴6的外径一致,泵体1位于吸入腔2下端设置有第二进口7,泵体1位于扩散腔3的外部开设有装配槽,泵体1位于装配槽内开设有第一螺旋式半流道8,第一进口5外端设置有第一法兰16,第一法兰16远离第一进口5一端开设有卡槽,喷嘴6一端设置有卡板17,卡板17设置于卡槽内,第二进口7外端设置有第二法兰18,扩散腔3外端设置有第三法兰19,扩散腔3为锥形,扩散腔3从靠近吸入腔2到远离吸入腔2一端的内径逐渐增加;包裹壳体包括第一壳体9和第二壳体10,第一壳体9和第二壳体10相互配合且均设置于泵体1外部的装配槽内,装配槽的两侧开设有定位槽14,第一壳体9和第二壳体10的两端均设置有定位块15,定位块15与定位槽14相配合,第一壳体9和第二壳体10的内壁均设置有第二螺旋式半流道11,第一壳体9内壁的第二螺旋式半流道11和第二壳体10内壁的第二螺旋式半流道11相互连接,第一壳体9的外部设置有进口接头12,进口接头12与第一壳体9内壁的第二螺旋式半流道11相互连通,第二壳体10的外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冷库的高压射流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及包裹壳体;所述泵体(1)一端设置有吸入腔(2),所述泵体(1)另一端设置有扩散腔(3),所述扩散腔(3)和吸入腔(2)之间通过混合通道(4)相连通,所述泵体(1)远离扩散腔(3)一端设置有第一进口(5),所述第一进口(5)内设置有喷嘴(6),且所述喷嘴(6)的出口端设置于吸入腔(2)内,所述泵体(1)位于吸入腔(2)下端设置有第二进口(7),所述泵体(1)位于扩散腔(3)的外部开设有装配槽,所述泵体(1)位于装配槽内开设有第一螺旋式半流道(8);所述包裹壳体包括第一壳体(9)和第二壳体(10),所述第一壳体(9)和第二壳体(10)相互配合且均设置于泵体(1)外部的装配槽内,所述第一壳体(9)和第二壳体(10)的内壁均设置有第二螺旋式半流道(11),所述第一壳体(9)内壁的第二螺旋式半流道(11)和第二壳体(10)内壁的第二螺旋式半流道(11)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壳体(9)的外部设置有进口接头(12),所述进口接头(12)与第一壳体(9)内壁的第二螺旋式半流道(11)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壳体(10)的外部设置有出口接头(13),所述出口接头(13)与第二壳体(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小洪
申请(专利权)人:如皋诺泰克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