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文余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内墙砌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9767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内墙砌块结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插接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由隔离部、第一销头和第二销头组成,所述第一销头和第二销头对称设置在所述隔离部的两侧,所述隔离部为矩形结构,且长宽均大于所述定位孔口部的长宽;所述定位孔的深度与所述第一销头和第二销头的长度一致,且所述第二销头插入所述定位孔至最大位置时。有益效果在于:在砌筑施工时,可将定位孔配合平接口作为搬运孔,增加手部与本体间的摩擦力,避免长时间施工手部疲劳导致滑脱,提高本体搬运的安全性;隔离部可作为夹缝结构,确保相邻本体之间的夹缝宽度一致,提高相邻本体粘接的紧密度和稳定性。提高相邻本体粘接的紧密度和稳定性。提高相邻本体粘接的紧密度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内墙砌块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内墙砌块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当今的房屋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外墙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浇筑成型,而内墙则有钢筋混凝土材料浇筑框架后,使用轻量化的发泡砌块填充。常规的砌块为矩形条状结构,施工时,在砌块下方的支撑面抹灰,而后在砌块侧面抹灰后与侧面的砌块或支撑面紧密接触。在砌块砌筑施工时,现有的砌块存在以下不足:1、由于砌块体积较大,虽然采用发泡材料做轻量化处理,但是在重复施工过程中,由于砌块表面光滑,依然存在滑脱的风险,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2、由于砌块在砌筑时,需要与同层的其他砌块衬平,而在砌块底部的承载呈表面抹灰后,只能通过施工人员的个人经验敲击砌块衬平,因此施工过程中存在误差,且对施工人员的经验要求较高。基于此,申请人提出一种方便施工且方便搬运的建筑内墙砌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建筑内墙砌块结构,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方便搬运,且可防止滑脱,安全性好,并且可提供衬平参考,降低对施工人员的经验要求,提高砌块砌筑施工的平整度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内墙砌块结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插接有定位销;
[0006]所述定位销由隔离部、第一销头和第二销头组成,所述第一销头和第二销头对称设置在所述隔离部的两侧,所述隔离部为矩形结构,且长宽均大于所述定位孔口部的长宽;
[0007]所述定位孔的深度与所述第一销头和第二销头的长度一致,且所述第二销头插入所述定位孔至最大位置时,该第二销头的端部与所述定位孔的孔底相接,且所述隔离部与所述本体的侧面相接。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销头与第二销头均为四棱台型结构,且与隔离部相接一侧宽度较大。
[0009]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孔内侧形状与所述第一销头形状匹配,且在第一销头插入所述定位孔至最大深度后,所述第一销头外壁与所述定位孔的内壁紧密贴合。
[0010]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孔的口部设置有平接口,所述平接口的矩形孔,且长宽尺寸与所述第一销头较大端的尺寸一致。
[0011]作为优选,所述平接口的长度为10

20mm。
[0012]作为优选,所述隔离部的宽度为5

10mm。
[0013]作为优选,所述定位销采用水泥混凝土或发泡水泥混凝土材料一体成型。
[0014]综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在砌筑施工时,可将定位孔配合平接口作为搬运孔,增加手部与本体间的摩擦力,避免长时间施工手部疲劳导致滑脱,提高本体搬运的安全性;
[0015]2、砌筑时,可先将本体搬运至砌筑位置,在本体的侧面抹灰浆,而后将定位销的一端插入定位孔内,并将定位销的另一端插入相邻本体的定位孔内,挤压本体,使定位销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个定位孔内,直至隔离部的两侧与两块相邻的本体接触,即可完成本体的定位,在定位过程中,可通过定位销衬平相邻的两块本体,并且隔离部可作为夹缝结构,确保相邻本体之间的夹缝宽度一致,提高相邻本体粘接的紧密度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定位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砌筑施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1]1、本体;2、定位孔;3、平接口;4、定位销;41、第二销头;42、第一销头;43、隔离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3]参见图1

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内墙砌块结构,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定位孔2,所述定位孔2内插接有定位销4;所述定位销4由隔离部43、第一销头42和第二销头41组成,所述第一销头42和第二销头41对称设置在所述隔离部43的两侧,所述隔离部43为矩形结构,且长宽均大于所述定位孔2口部的长宽;隔离部43与本体1接触后,可封堵定位孔2,同时作为相邻两块本体1对接的距离参照,以方便确定灰浆的填充厚度;
[0024]所述定位孔2的深度与所述第一销头42和第二销头41的长度一致,且所述第二销头41插入所述定位孔2至最大位置时,该第二销头41的端部与所述定位孔2的孔底相接,且所述隔离部43与所述本体1的侧面相接;所述第一销头42与第二销头41均为四棱台型结构,且与隔离部43相接一侧宽度较大;所述定位孔2内侧形状与所述第一销头42形状匹配,且在第一销头42插入所述定位孔2至最大深度后,所述第一销头42外壁与所述定位孔2的内壁紧密贴合;采用四棱台作为第一销头42和第二销头41,其边角均为钝角,在运输和施工时损坏风险较低,同时在相邻的两个本体1对接时,采用棱台结构也可提供对接的导向,方便插入定位孔2内;在第一销头42插入定位孔2至最大距离后,其与定位孔2的孔壁和孔底紧密贴
合,此时即为定位销4的定位状态,该状态下,可保证相邻两块本体1均与隔离部43接触,同时保证本体1的顶部、底部和正反两向均平齐,以提高建筑内墙施工的平整度,避免发生错台;
[0025]所述定位孔2的口部设置有平接口3,所述平接口3的矩形孔,且长宽尺寸与所述第一销头42较大端的尺寸一致;所述平接口3的长度为10

20mm,在搬运本体1时,定位孔2可作为助力,提高手部与本体1之间的摩擦,但是由于定位孔2内壁为斜面,可提供的摩擦力有限,因此设置平接口3,用于在搬运本体1时,对手部提供更好的摩擦力,提高搬运本体1的稳定性,进一步降低本体1滑脱的风险;
[0026]所述隔离部43的宽度为5

10mm,施工时,隔离部43作为水平方向相邻的两个本体1之间的隔断,用于提供抹灰厚度的参考,由于本体1侧面的面积较大,若抹灰较多,灰浆容易向下滑落导致上部产生灰浆缺失,而若抹灰较薄,经本体1侧面吸水后,又难以起到良好的粘接效果;设置隔离部43后,相当于提供了抹灰厚度的参考,在抹灰后,挤压相邻的两块本体1,直至隔离部43与两块本体1紧密接触,此时可确保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内墙砌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定位孔(2),所述定位孔(2)内插接有定位销(4);所述定位销(4)由隔离部(43)、第一销头(42)和第二销头(41)组成,所述第一销头(42)和第二销头(41)对称设置在所述隔离部(43)的两侧,所述隔离部(43)为矩形结构,且长宽均大于所述定位孔(2)口部的长宽;所述定位孔(2)的深度与所述第一销头(42)和第二销头(41)的长度一致,且所述第二销头(41)插入所述定位孔(2)至最大位置时,该第二销头(41)的端部与所述定位孔(2)的孔底相接,且所述隔离部(43)与所述本体(1)的侧面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筑内墙砌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销头(42)与第二销头(41)均为四棱台型结构,且与隔离部(43)相接一侧宽度较大。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余张慧杰
申请(专利权)人:赵文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