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戴丁志专利>正文

一种无极性灭弧高压直流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969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极性灭弧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第一静触点引出端、第二静触点引出端、动簧片、推动杆部件、第一磁钢、第二磁钢和第三磁钢;其中,第一磁钢和第二磁钢分别位于动簧片的两个宽度所在端的外侧,第一磁钢朝向动、静触点一面的磁极与第二磁钢朝向动、静触点一面的磁极为相反;第三磁钢位于动簧片的上方,第一磁钢朝向第三磁钢一面的磁极与第三磁钢朝向第一磁钢一面的磁极为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继电器能够提高抗短路能力且对负载的接线无极性要求。接线无极性要求。接线无极性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极性灭弧高压直流继电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继电器,尤其涉及一种无极性灭弧高压直流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直流继电器抗短路能力是目前比较难的一项指标,目前高压直流继电器的抗短路电流已经达到16kA的级别。当短路电流通过动静触头时,动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动斥力会造成触头斥开,最终导致剧烈燃弧,使继电器失效。解决抗短路的根本在于保证触点可靠接触,不发生弹开。
[0003]现有的直动式磁路结构的高压直流继电器通常采用磁吹灭弧,即在两个动静触头相接触处的周边设置磁钢,利用磁钢所形成的磁场实现磁吹灭弧,磁吹灭弧虽然有利于继电器灭弧,提高寿命能力,但是也会造成一个问题就是通电的动簧片在磁吹灭弧磁场下会受到洛伦兹力,由于磁吹灭弧磁路布局将导致动簧片在磁吹灭弧磁场下受的洛伦兹力向下,这样动簧片受的力是电动斥力+洛伦茨力的合力,一旦这个合力>超程产生的触点压力,那么动静触头(动静触点)也会无法可靠接触闭合,造成弹开拉弧失效。
[0004]现有的直流继电器的磁钢灭弧布局主要有两块磁钢灭弧结构和四块磁钢灭弧结构,现有技术的一种四块磁钢灭弧结构是将四块磁钢分别配置在动簧片的宽度的两边的对应于动静触点的位置,且对应于同一动静触点的两块磁钢的朝向动静触点的一面的磁极设为相反,而对应于动簧片的宽度的同一边的两块磁钢的朝向相对应的动静触点的一面的磁极设为相同,这种磁钢布局存在的弊端:一是由于动簧片在磁吹灭弧磁场下受的洛伦茨力是向下,会影响动静触点之间的可靠接触,造成弹开拉弧失效,降低产品的抗短路能力;二是对负载的接线有极性要求,正向灭弧和反向灭弧的效果差别较大。
[0005]现有的三处磁钢结构抗洛伦兹力高压直流继电器上磁钢固定方式为通过点胶的方式固定于绝缘罩下凹槽内,有受热脱落风险,且磁钢不处于动静触点接触面的中心位置,不能有效地增加灭弧能力。
[0006]另外,现有的三处磁钢结构抗洛伦兹力高压直流继电器因上磁钢固定后极性不可变换,需要固定静触点电流接入方向,若电流接入方向相反,则动簧片接入电流后产生的磁场与上磁钢磁场相斥,抗洛伦兹力效果为负。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抗短路能力且对负载的接线无极性要求的无极性灭弧高压直流继电器。
[0008]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极性灭弧高压直流继电器,包括第一静触点引出端、第二静触点引出端、动簧片、推动杆部件、第一磁钢、第二磁钢和第三磁钢;其中,
[0010]所述动簧片安装于所述推动杆部件上,通过所述推动杆部件,所述动簧片的两端的动触点分别与所述第一静触点引出端的底部的静触点和所述第二静触点引出端的底部
的静触点相配合;
[0011]所述第一磁钢和所述第二磁钢分别位于所述动簧片的两个宽度所在端的外侧,所述第一磁钢朝向动、静触点一面的磁极与所述第二磁钢朝向动、静触点一面的磁极为相反;
[0012]所述第三磁钢位于所述动簧片的上方,所述第一磁钢朝向所述第三磁钢一面的磁极与所述第三磁钢朝向所述第一磁钢一面的磁极为相反,使得三块磁钢所形成的灭弧磁场在两个动、静接触点处的吹弧方向分别朝向相反的外侧,且静触点无极性要求。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簧片呈片状。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磁钢位于两个动、静触点间的水平距离的中间位置,且位于所述动簧片的长度的中心位置,以提高继电器的灭弧能力。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无极性灭弧高压直流继电器还包括导磁片,所述导磁片设置于所述第三磁钢和所述动簧片之间,使得所述动簧片通过电流方向所产生的磁场与所述导磁片相吸。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磁钢的极面与所述第一磁钢的极面以及所述第二磁钢的极面相平行,使得各磁钢之间的磁力增强,从而增加灭弧能力,且当所述动触点和所述静触点闭合接触时,所述动簧片通电后形成的磁场与处于所述动簧片上方的所述导磁片的磁场相吸,从而增强抗大电流能力。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无极性灭弧高压直流继电器还包括导磁板、开关固定架和磁钢卡槽,所述导磁板与所述开关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磁钢卡槽设置在所述开关固定架的顶部,所述第三磁钢和所述导磁片设置在所述磁钢卡槽内。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磁钢和所述第二磁钢的材料为铁氧体或钕铁硼,所述第三磁钢的材料仅为铁氧体。
[001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动杆部件包括支架、弹簧、弹簧座和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顶部与所述支架及所述弹簧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与所述弹簧座固定连接,所述动簧片通过所述弹簧与所述支架连接。
[0020]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极性灭弧高压直流继电器,该继电器在上述继电器结构的基础上还包括辅助触点和微动开关,所述辅助触点通过导电材料与所述微动开关连接。
[002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动杆的顶部固定结构的侧边设置有联动支架,当所述推动杆向上运动时,所述联动支架触及所述微动开关,使所述辅助触点导通。
[002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触点和所述静触点采用合金材料制成,以增加导电率,并减轻触点的磨损。
[002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无极性灭弧高压直流继电器还包括绝缘罩和U型磁钢架,所述U型磁钢架位于所述绝缘罩的外侧,所述U型磁钢架设置有两个,分别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磁钢和所述第二磁钢,所述绝缘罩置于所述导磁板的上方。
[002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U型磁钢架的底边位于所述动簧片的长度所在端的外侧,并呈相对状态。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6]1、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在直流继电器的触点处配置三块磁钢,将其中的第一磁钢和第二磁钢分别配置在动簧片的两个宽度所在端的外侧,且第一磁钢朝向动、静触点一
面的磁极与第二磁钢朝向动、静触点一面的磁极为相反;第三磁钢配置在动簧片的上方,动簧片长度的中心位置或大致中心位置,并处在两个动、静触点间的水平距离的中间位置或大致中间位置。本技术的这种结构,能够加强吹弧效果,从而提高了继电器的灭弧效果,且可以使得三块磁钢所形成的灭弧磁场在两个动、静触点处的吹弧方向分别朝向相反的外侧,使产品对负载的接线无极性要求,正向灭弧和反向灭弧的效果相同,大大方便了继电器的使用。
[0027]2、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导磁片,且导磁片置于第三磁钢的下方,动簧片的上方。本技术的这种结构,通过导磁片保证了动簧片通过电流方向所产生的磁场与导磁片相吸,在产品无极性要求的情况下仍提供使动簧片向上的力,且通过电流越大,动簧片磁场与导磁片吸力越大。
[0028]3、本技术由于设置有辅助触点和微动开关,辅助触点与微动开关通过导电材料连接,推动杆的顶部的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极性灭弧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静触点引出端、第二静触点引出端、动簧片、推动杆部件、第一磁钢、第二磁钢和第三磁钢;其中,所述动簧片安装于所述推动杆部件上,通过所述推动杆部件,所述动簧片的两端的动触点分别与所述第一静触点引出端的底部的静触点和所述第二静触点引出端的底部的静触点相配合;所述第一磁钢和所述第二磁钢分别位于所述动簧片的两个宽度所在端的外侧,所述第一磁钢朝向动、静触点一面的磁极与所述第二磁钢朝向动、静触点一面的磁极为相反;所述第三磁钢位于所述动簧片的上方,所述第一磁钢朝向所述第三磁钢一面的磁极与所述第三磁钢朝向所述第一磁钢一面的磁极为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性灭弧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磁钢位于两个动静触点间的水平距离的中间位置,且位于所述动簧片的长度的中心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性灭弧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磁钢的极面与所述第一磁钢的极面以及所述第二磁钢的极面相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性灭弧高压直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极性灭弧高压直流继电器还包括导磁片,所述导磁片设置于所述第三磁钢和所述动簧片之间,使得所述动簧片通过电流方向所产生的磁场与所述导磁片相吸。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丁志
申请(专利权)人:戴丁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