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直线电机的绕组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9465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直线电机的绕组模块,包括铁芯主体、绕组和电路板;所述铁芯主体外包覆有注塑绝缘层限位;所述芯柱的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注塑绝缘层内,所述凹槽用于对注塑绝缘层定位;所述U相绕组、所述V相绕组和所述W相绕组的线头和线尾呈一字排列,且位于绕组的同一端;所述电路板开设有多个接线孔,所述U相绕组、所述V相绕组和所述W相绕组的线头和线尾均焊接于所述接线孔,多个所述接线孔呈一字型排列;多个所述接线孔和U、V和W三个引线连接位均位于所述电路板背离绕组的一侧。铁芯主体绝缘层容易设置、绝缘效果更好,产品合格率更高。绕组连接的焊接操作方便快捷且接线准确率高。便快捷且接线准确率高。便快捷且接线准确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直线电机的绕组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直线电机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直线电机的绕组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电机的定子由铁芯和线圈组成,将线圈缠绕于铁芯之前,需对铁芯进行绝缘处理。现有的绝缘处理方式是将铁芯的绕线柱(即芯柱)外包裹绝缘纸,包裹绝缘纸的操作较为繁琐。
[0003]直线电机的定子铁芯的芯柱数量较多,逐一在芯柱上包裹绝缘纸会有很大的工作量。而且,包裹在芯柱外的绝缘纸会有部分重叠,致使各个芯柱的绝缘效果不一,芯柱的各位置的绝缘效果也不一致。
[0004]另一方面,现有的电机的绕组中的线圈大多直接连接,即一线圈的线头与另一线圈的线尾连接,另一线圈的线头与再一线圈的线尾连接。直线电机的线圈绕组数量较多且呈一字排列,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线圈的线头线尾直接方式,不仅操作繁琐,且容易出错,还导致线材杂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直线电机的绕组模块,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用于直线电机的绕组模块,包括铁芯主体、绕组和电路板;
[0008]所述铁芯主体由多个铁芯片堆叠而成,所述铁芯主体外包覆有注塑绝缘层限位;所述铁芯主体包括多个芯柱和两个边柱,多个所述芯柱排列于两个所述边柱之间;所述芯柱的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注塑绝缘层内,所述凹槽用于对注塑绝缘层定位;
[0009]所述绕组有多个,所述绕组绕设于所述芯柱,所述芯柱的数量与所述绕组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绕组分为U相绕组、V相绕组和W相绕组;
[0010]所述U相绕组、所述V相绕组和所述W相绕组呈一字排列,所述U相绕组、所述V相绕组和所述W相绕组的线头和线尾呈一字排列,且位于绕组的同一端;
[0011]所述电路板开设有多个接线孔,所述U相绕组、所述V相绕组和所述W相绕组的线头和线尾均焊接于所述接线孔,多个所述接线孔呈一字型排列;
[0012]所述电路板的端部设有U、V和W三个引线连接位;
[0013]多个所述接线孔和U、V和W三个引线连接位均位于所述电路板背离绕组的一侧。
[0014]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位于所述芯柱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的上部。
[0015]进一步的,所述凹槽横向贯穿所述芯柱的侧面。
[0016]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为V型槽。
[0017]进一步的,所述注塑绝缘层的顶端面位于所述芯柱的顶端面的下方。
[0018]进一步的,所述U相绕组、所述V相绕组和所述W相绕组三者排列的长度与所述电路板的长度一致;
[0019]所述U相绕组、所述V相绕组和所述W相绕组的线头和线尾的位置与所述电路板的接线孔的位置相对应。
[0020]进一步的,所述U相绕组、所述V相绕组和所述W相绕组均具有两个线圈,分别为U1线圈、U2线圈、V1线圈、V2线圈、W1线圈和W2线圈,其排列顺序为U1线圈、V1线圈、W1线圈、U2线圈、V2线圈和W2线圈。
[0021]进一步的,所述电路板的多个接线孔逐一与U1线圈、V1线圈、W1线圈、U2线圈、V2线圈和W2线圈相对应;
[0022]所述电路板的多个接线孔分为U1+端、U1

端、V1+端、V1

端、W1+端、W1

端、U2+端、U2

端、V2+端、V2

端、W2+端和W2

端;
[0023]所述U1+端与所述U引线连接位电性连接,所述U1

端和所述U2+端电性连接;
[0024]所述V1+端与所述V引线连接位电性连接,所述V1

端和所述V2+端电性连接;
[0025]所述W1+端与所述W引线连接位电性连接,所述W1

端和所述W2+端电性连接;
[0026]所述U2

端、所述V2

端和所述W2

端电性连接。
[0027]进一步的,用于直线电机的绕组模块还包括导线,所述导线焊接于所述电路板的U、V和W三个引线连接位,所述导线设有卡限结构;
[0028]所述卡限结构包括相连接的抵块和定位套,所述抵块和所述定位套均套于所述导线外,所述定位套用于卡入注塑模具的定位槽孔,所述抵块用于与注塑模具的内壁相抵;
[0029]所述铁芯主体、所述绕组、所述抵块,以及所述导线的前端与所述抵块之间的导线段注塑为一体。
[0030]进一步的,所述导线由多根芯线组成,多根所述导线分别焊接于所述电路板的U、V和W三个引线连接位;
[0031]所述导线的前端与所述抵块之间的芯线裸露,所述导线的后端与所述定位套之间的芯线位于保护管内;
[0032]所述卡限结构套于所述保护管外,所述卡限结构和所述保护套焊接为一体。
[0033]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0034]1、铁芯主体的绝缘层为注塑绝缘层,通过一次注塑即可完成绝缘层的设置,该绝缘层设置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劳动量,且绝缘效果更好,产品合格率更高;通过在铁芯主体的芯柱上增设凹槽,凹槽对注塑绝缘层有定位作用,能防止注塑绝缘层脱出,V型槽对注塑绝缘层有更好的定位效果。
[0035]2、基于呈一字排列的绕组、呈一字排列的线头和线尾以及呈一字排列的接线孔,将电路板放置在绕组的一侧后将绕组线端头逐一插入接线孔并焊接,即可完成绕组的连接,端头和接线孔只需按顺序连接即可,更易对准,焊接操作方便快捷且接线准确率高。同时,将引线连接位也设在电路板上,降低引线连接的难度,进一步提高直线电机线圈绕组模块的组装难度。
[0036]3、通过在导线上增加卡限结构,一方面增加了导线在注塑模具的定位效果,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导线的安装牢固度。基于定位套的定位作用和抵块的限位作用,导线即使在封装注塑过程中收到一定压力也不会飞出,不仅提高了封装注塑工艺的合格率,还能对导线位置进行限定,提高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基于抵块位于注塑模具内,抵块也进入注塑材料内,从而提高了导线在直线电机定子模组的安装牢固程度。
附图说明
[0037]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
[0038]图1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直线电机的绕组模块的示意图;
[0039]图2是铁芯主体的示意图;
[0040]图3是铁芯主体包覆有注塑绝缘层的示意图;
[0041]图4是铁芯片的示意图;
[0042]图5是电路板的电力路示意图;
[0043]图6是导线的示意图;
[0044]图7是导线和注塑模具配合的示意图;
[0045]附图中:1

铁芯主体,11

铁芯片,12

芯柱,13

边柱,14...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直线电机的绕组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铁芯主体、绕组和电路板;所述铁芯主体由多个铁芯片堆叠而成,所述铁芯主体外包覆有注塑绝缘层限位;所述铁芯主体包括多个芯柱和两个边柱,多个所述芯柱排列于两个所述边柱之间;所述芯柱的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注塑绝缘层内,所述凹槽用于对注塑绝缘层定位;所述绕组有多个,所述绕组绕设于所述芯柱,所述芯柱的数量与所述绕组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绕组分为U相绕组、V相绕组和W相绕组;所述U相绕组、所述V相绕组和所述W相绕组呈一字排列,所述U相绕组、所述V相绕组和所述W相绕组的线头和线尾呈一字排列,且位于绕组的同一端;所述电路板开设有多个接线孔,所述U相绕组、所述V相绕组和所述W相绕组的线头和线尾均焊接于所述接线孔,多个所述接线孔呈一字型排列;所述电路板的端部设有U、V和W三个引线连接位;多个所述接线孔和U、V和W三个引线连接位均位于所述电路板背离绕组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直线电机的绕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位于所述芯柱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的上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直线电机的绕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横向贯穿所述芯柱的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直线电机的绕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V型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直线电机的绕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绝缘层的顶端面位于所述芯柱的顶端面的下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直线电机的绕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U相绕组、所述V相绕组和所述W相绕组三者排列的长度与所述电路板的长度一致;所述U相绕组、所述V相绕组和所述W相绕组的线头和线尾的位置与所述电路板的接线孔的位置相对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直线电机的绕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U相绕组、所述V相绕组和所述W相绕组均具有两个线圈,分别为U1线圈、U2线圈、V1线圈、V2线圈、W1线圈和W2线圈,其排列顺序为U1线圈、V1线圈、W1线圈、U2线圈、V2线圈和W2线圈。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直线电机的绕组模块,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青华王火华郭继亮刘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智赢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