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清除异味的蓄热型复合纺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9314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清除异味的蓄热型复合纺织面料,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隔离层,且第一隔离层的顶部连接有透气层;还包括:第二隔离层,所述第二隔离层连接于透气层上,且透气层内嵌入式安装有橡胶透气囊;蓄热层,所述蓄热层固定于基布层的底部,且蓄热层的底部连接有羊毛纤维层,并且羊毛纤维层内嵌入式安装有弹性纤维丝。该方便清除异味的蓄热型复合纺织面料,通过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对外部异味进行吸收和隔离,避免异味进入内部,同时通过透气层内的橡胶透气囊,配合人体活动的拉扯进行透气,通过蓄热层和羊毛纤维层进行蓄热,同时弹性纤维丝可以保持羊毛纤维层与人体紧贴,提高保暖性能。提高保暖性能。提高保暖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清除异味的蓄热型复合纺织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具体为一种方便清除异味的蓄热型复合纺织面料。

技术介绍

[0002]纺织面料是一种针织面料,广泛应用于服装、布料和家居等领域,现有的纺织面料,为提高其整体性能,大都采用复合型纺织面料,但是现有的复合型纺织面料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0003]复合型纺织面料在作用于服装时,人们在一些场合中,例如吃火锅和抽烟等,纺织面料会残留一些异味,现有的复合型纺织面料,不方便清除异味,导致面料穿在身上出现难闻的情况,同时在寒冷的冬季,人们通过多穿衣物进行御寒,现有的复合型纺织面料,不方便进行蓄热和保暖,人体热量散发较快,御寒效果不佳。
[0004]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复合型纺织面料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清除异味的蓄热型复合纺织面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现有的复合型纺织面料,不方便清除异味,同时不方便进行蓄热和保暖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清除异味的蓄热型复合纺织面料,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隔离层,且第一隔离层的顶部连接有透气层;
[0007]还包括:
[0008]第二隔离层,所述第二隔离层连接于透气层上,且透气层内嵌入式安装有橡胶透气囊;
[0009]蓄热层,所述蓄热层固定于基布层的底部,且蓄热层的底部连接有羊毛纤维层,并且羊毛纤维层内嵌入式安装有弹性纤维丝。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分别采用竹炭纤维材料和改性芳香纤维材料,且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内的纤维呈纵横交错分布,通过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对异味进行双重吸收和隔离。
[0011]优选的,所述橡胶透气囊等间距分布在透气层内,且橡胶透气囊整体呈椭圆形结构设计,并且橡胶透气囊采用中空结构,橡胶透气囊配合人体的活动实现拉伸和压缩,将气体排出,有助于异味清除。
[0012]优选的,所述蓄热层内填充有蓄热纤维,且蓄热层的底部开设有蓄热孔,蓄热层对人体热量进行蓄存。
[0013]优选的,所述蓄热纤维采用羽绒纤维材料,且蓄热纤维在蓄热层内等间距倾斜填充,羽绒纤维材料,有良好的保温能力,同时倾斜填充有效避免羽绒纤维松散。
[0014]优选的,所述蓄热孔在蓄热层的底部呈蜂窝状结构分布,且蓄热孔与蓄热纤维位置和羊毛纤维层相互贯通,蓄热孔对热量进行集中蓄存,提高蓄热能力。
[0015]优选的,所述弹性纤维丝采用涤纶材料,且弹性纤维丝呈蜿蜒状结构等间距分布,弹性纤维丝增加接触面积,提高弹性范围,方便羊毛纤维层紧贴人体,提高保暖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隔离层和第二隔离层对外部异味进行吸收和隔离,避免异味进入内部,同时通过透气层内的橡胶透气囊,配合人体活动的拉扯进行透气,通过蓄热层和羊毛纤维层进行蓄热,同时弹性纤维丝可以保持羊毛纤维层与人体紧贴,提高保暖性能,具体内容如下:
[0017]1.通过竹炭纤维材料的第一隔离层和改性芳香纤维材料的第二隔离层,对外部异味进行吸收和隔离,避免异味进入内部,同时人体在活动时,会对该纺织面料进行拉伸,配合自身的弹性恢复能力,使得透气层内的橡胶透气囊作拉伸和收缩操作,内部气体通过橡胶透气囊中空结构被导出,进一步去除异味;
[0018]2.通过设置在基布层底部的蓄热层和羊毛纤维层,羊毛纤维层内填充弹性纤维丝,通过其弹性和蜿蜒状结构,可以保持羊毛纤维层与人体贴近,提高保暖能力,同时设置在蓄热层内的羽绒纤维,配合蜂窝状的蓄热孔,可以有效对热量进行蓄存,提高该纺织面料的蓄热保暖能力。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正剖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第二隔离层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橡胶透气囊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蓄热纤维俯视分布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蓄热孔仰视分布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弹性纤维丝俯视分布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基布层;2、第一隔离层;3、透气层;4、橡胶透气囊;5、第二隔离层;6、蓄热层;61、蓄热纤维;62、蓄热孔;7、羊毛纤维层;8、弹性纤维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清除异味的蓄热型复合纺织面料,基布层1、第一隔离层2、透气层3、橡胶透气囊4、第二隔离层5、蓄热层6、蓄热纤维61、蓄热孔62、羊毛纤维层7和弹性纤维丝8,
[0028]包括基布层1,基布层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隔离层2,且第一隔离层2的顶部连接有透气层3;还包括:第二隔离层5,第二隔离层5连接于透气层3上,且透气层3内嵌入式安装有橡胶透气囊4;第一隔离层2和第二隔离层5分别采用竹炭纤维材料和改性芳香纤维材料,且第一隔离层2和第二隔离层5内的纤维呈纵横交错分布,橡胶透气囊4等间距分布在透气层3
内,且橡胶透气囊4整体呈椭圆形结构设计,并且橡胶透气囊4采用中空结构;
[0029]如图1

3中,通过改性芳香纤维材料的第二隔离层5对异味进行吸收和隔离,并通过第二隔离层5散热的芳香对异味进行一定程度的掩盖,异味通过透气层3和橡胶透气囊4到达第一隔离层2,通过竹炭纤维材料的第一隔离层2对异味进行再次吸收和隔离,避免异味到达内部,同时该纺织面料穿在人体上时,受人体运动时的动作,透气层3内的橡胶透气囊4被拉伸和收缩,通过橡胶透气囊4中空处对内部空气进行吸收和吐出处理,模拟呼吸,将异味清除;
[0030]蓄热层6,蓄热层6固定于基布层1的底部,且蓄热层6的底部连接有羊毛纤维层7,并且羊毛纤维层7内嵌入式安装有弹性纤维丝8,蓄热层6内填充有蓄热纤维61,且蓄热层6的底部开设有蓄热孔62,蓄热纤维61采用羽绒纤维材料,且蓄热纤维61在蓄热层6内等间距倾斜填充,蓄热孔62在蓄热层6的底部呈蜂窝状结构分布,且蓄热孔62与蓄热纤维61位置和羊毛纤维层7相互贯通,弹性纤维丝8采用涤纶材料,且弹性纤维丝8呈蜿蜒状结构等间距分布;
[0031]如图1和图4

6中,使用者在穿着该纺织面料时,羊毛纤维层7与人体接触,通过蜿蜒状的弹性纤维丝8增加弹性面积,由弹性纤维丝8提供的弹性,使得羊毛纤维层7紧贴人体,方便温度的保持,同时通过蓄热层6底部的蓄热孔62对温度进行均匀蓄存,并通过倾斜分布的蓄热纤维61增加保暖,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清除异味的蓄热型复合纺织面料,包括基布层(1),所述基布层(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隔离层(2),且第一隔离层(2)的顶部连接有透气层(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隔离层(5),所述第二隔离层(5)连接于透气层(3)上,且透气层(3)内嵌入式安装有橡胶透气囊(4);蓄热层(6),所述蓄热层(6)固定于基布层(1)的底部,且蓄热层(6)的底部连接有羊毛纤维层(7),并且羊毛纤维层(7)内嵌入式安装有弹性纤维丝(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清除异味的蓄热型复合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层(2)和第二隔离层(5)分别采用竹炭纤维材料和改性芳香纤维材料,且第一隔离层(2)和第二隔离层(5)内的纤维呈纵横交错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清除异味的蓄热型复合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透气囊(4)等间距分布在透气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茅
申请(专利权)人:莆田市华锦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