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长军专利>正文

一种双速叠加效应的惯性蓄能动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9009 阅读:3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速叠加效应的惯性蓄能动力装置,其底座上部与机壳底部连接,机壳内的主轴外径中部与主惯性轮中心孔内径固定连接,主惯性轮端面外缘的若干个圆形孔的内径由轴承分别固定连接一根副轴的外径中部,每根副轴的两侧轴径都与一个副惯性轮的中心孔内径固定连接,每根副轴的两轴端外径都与一个驱动齿轮中心孔的内径固定连接,中心孔内固定有轴承以及内侧固定有传动齿轮的前、后端面盖分别穿过主轴两侧外径由螺丝固定在机壳两端壳体上,若干个驱动齿轮均分两组与前、后端面盖内侧固定的传动齿轮啮合,主轴的一端外径连接外界动力源,另一端外径连接负载,可以作为发电机组、交通工具等设备的辅助动力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速叠加效应的惯性蓄能动力装置,具体的说是通过若干个实物体制成的惯性轮相对地球引力空间同时在两个方向转动,产生双速叠加效应在单位时间内进行重复蓄能提取地球引力空间能量转换为连续旋转动力的机械装置,该装置适用于机械动力设备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地球引力是人们最早认识的自然力,目前,尽管人们不知道地球引力是因何种原因引起的,也不知道地球引力是由何种物质粒子组成的,更不知道地球引力中的物质粒子携带着何种能量,然而,人们却通过实践发现“某个由实物粒子组成的物体如果离开地球表面这个零点的垂直距离越大,这个物体受到地球引力势能作用的能量越大”。由此,人们掌握了建造水电站利用水作为介质垂直往下冲击水轮机发电的方法对地球引力势能进行提取利用。但是,这种筑坝蓄水建造水电站的原始方法受到地域环境的制约,人们不但不能广泛利用地球引力势能而且还会因筑坝蓄水严重地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几百年以来,许多人都在寻找提取转换地球引力势能的新方法,然而,由于人们没有认识到地球引力势能的实质即地球引力能量作功的表现形式,人们的种种努力都宣告失败了。在二十世纪,一些细心的学者在分析失败的原因中注意到在地球表面零点以下的矿井中地球引力势能仍然存在,据此,他们推断地球引力势能并不是由于物体离开地球表面的高差产生的,地球引力势能的存在应该与地球引力空间中某种物质的特性有着因果关系,并且认为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相等的自然现象以及物体的惯性、惯性力有可能就是地球引力空间中某种携带能量的物质作功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于是,曾有人提出利用刚体的定轴转动产生惯性蓄能效应提取转换地球引力空间能量的方法。可是,这些人提出的方法缺乏创造性,仅在减小惯性蓄能装置的轴间摩擦阻力的问题上作了一些改进,仍然是以机械能的消耗换取地球引力空间的能量,因此,该装置只能用于制造冲床、钢筋折弯机等简单的机械设备。到目前为止,提取地球引力空间能量转换为连续旋转动力的机械装置仍然是人们追求的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针对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既要广泛利用地球引力空间能量又要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需要,提出一种简便提取地球引力空间能量的机械动力装置,即对现有的地球引力空间能量的实际应用方法进行简化改进,达到对地球引力空间能量进行广泛利用而又不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目的。具体的改进是将建造水电站方法中提取地球引力空间能量的介质——水变换成可以相对地球引力空间同时在两个方向转动的若干个实物体制成的惯性轮,通过若干个惯性轮产生双速叠加效应进行惯性蓄能提取地球引力空间能量转换为连续旋转动力并驱动各种负载如发电机等进行工作。本专利技术具体解决提取地球引力空间能量转换为连续旋转动力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选择定轴转动的惯性轮作为介质,并以机械传动的方式使惯性轮相对地球引力空间同时在两个方向上转动,利用惯性轮的两个角速度分量形成叠加效应,在惯性轮动能递增后再为这个递增的动能提供一个机械式传递路径,由此提取地球引力空间能量转换为连续旋转动力。具体的机械构造设计是在一个有底座的机壳前、后端面盖中心孔部位用轴承固定一个纵向穿过机壳并相对机壳可转动的主轴,主轴轴径中部径向上固定一个实物体制成的可随主轴绕主轴中心转动的主惯性轮,在主惯性轮轮体的端面靠近外缘的圆周部位间隔均等角度用轴承固定安装若干个可转动的副轴,每根副轴伸出主惯性轮轮体外的两侧轴径径向上都固定一个转动惯量相等的实物体制成的可随副轴绕副轴中心转动的副惯性轮,每根副轴两端的轴径上都固定安装一个驱动齿轮,这样,当某一个能够驱动主轴转动的动力源驱动主轴的一端使主轴转动时主惯性轮随主轴转动,主惯性轮轮体端面靠近外缘的圆周部位固定的若干个副轴和若干个副惯性轮以及若干个驱动齿轮随主惯性轮绕主轴中心转动即相对地球引力空间进行圆周运动,若干个副惯性轮作为主惯性轮的一部分获得第一个角速度ω1分量形成第一次惯性蓄能,为了使若干个副惯性轮获得第二个角速度分量,在机壳前、后端面盖内侧分别固定安装一个不转动的传动齿轮,并将若干个驱动齿轮分两边与传动齿轮啮合,主惯性轮通过传动齿轮将动力传递给若干个驱动齿轮,若干个驱动齿轮驱动若干个副轴和若干个副惯性轮延动力源动力传递方向绕副轴中心转动,若干个副惯性轮获得第二个角速ω2分量形成第二次惯性蓄能。外界动力源的一次性驱动使若干个副惯性轮同时具有两个角速度分量能够产生角速度叠加效应,ω1、ω2的叠加将导致若干个副惯性轮在单位时间内叠加率数值增大,若干个副惯性轮的叠加角速度即ω1+ω2,具有叠加角速度的若干个副惯性轮将会重复惯性蓄能使其动能递增,然而,外界动力源却不可能在单位时间内重复驱动主轴,因而,若干个副惯性轮的转动动能Et一定大于动力源驱动若干个副惯性轮转动所消耗的能量Ey,Ey相对Et的差值就是若干个副惯性轮通过双速转动扰动了地球引力空间并从中提取的地球引力空间能量,这个递增的动能通过传动齿轮的中介最终传递到主轴,并且与动力源输出的动力方向相同,在外界动力源持续驱动主轴的一端使主轴转动时,若干个副惯性轮将会连续产生角速度叠加效应引起若干个副惯性轮在单位时间内重复蓄能并通过主轴减速后向负载输出连续旋转动力达到对地球引力空间能量进行利用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双速叠加效应的惯性蓄能动力装置主要包括底座、机壳、主轴、前端面盖、后端面盖、主惯性轮、若干个副轴、若干个副惯性轮、若干个驱动齿轮、两个传动齿轮、若干个轴承、油管、油泵、输入法兰盘、输出法兰盘,上述底座面上固定机壳,机壳制造成前、后端面盖可拆卸的空心圆筒形状,在机壳的前、后端面盖中心部位分别钻一个孔,孔内分别与一个轴承外径固定连接,在钻有中心孔的前、后端面盖内侧分别由若干个螺丝固定连接一个中心孔内固定有导向轴承的不转动的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中心孔内固定的导向轴承内径与前、后端面盖中心孔内固定的轴承内径等值同心,上述主轴是由结构强度数值很高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圆柱体形轴,主轴穿过主惯性轮中心孔,主轴外径的中部与主惯性轮中心孔内径固定连接,上述主惯性轮是一个实物体制成的圆柱体形轮,在主惯性轮端面靠近外缘的某一半径圆周内间隔均等角度延轴纵向钻若干个穿透主惯性轮轮体的圆形孔,每个圆形孔内径分别与两个轴承的外径固定连接,两个轴承内径分别与一根穿透主惯性轮轮体的副轴外径中部固定连接,每根副轴伸出主惯性轮轮体外的两侧轴径都穿过一个副惯性轮中心孔并与副惯性轮中心孔固定连接,上述副惯性轮是由实物体制成的圆柱体形轮,每根副轴两轴端外径都穿过一个驱动齿轮中心孔并与驱动齿轮中心孔内径固定连接,组装好的主轴、主惯性轮、副轴、副惯性轮、驱动齿轮可转动系统纵向置放于空心圆筒形状机壳内,主轴的长度应大于空心圆筒形状机壳的长度,伸出空心圆筒形状机壳的主轴两端轴外径穿过壳体的前、后端面盖内侧的传动齿轮中心孔内固定的轴承内径以及前、后端面盖中心孔内固定的轴承内径,主轴两侧轴外径与这四个轴承内径固定连接,并且使若干个驱动齿轮与前、后端面盖内侧上固定的传动齿轮啮合,驱动齿轮直径数值比传动齿轮的直径数值小若干倍,壳体后端面盖外侧固定安装有一个小功率(约200W)的电动机油泵,后端面盖内侧底部固定安装有吸油管和喷油管,喷油管设两个喷油出口分别对准前、后端面盖内侧固定的传动齿轮齿面上,以保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速叠加效应的惯性蓄能动力装置包括输入法兰盘(1),两个主轴油封(2),若干个前固定销(3),前端面盖(4),若干个副惯性轮(5),若干个动平衡调整螺丝(6),若干个副轴油封(7),主惯性轮(8),动平衡调整螺丝(9),若干个副轴(10),若干个驱动齿轮(11),后端面盖(12),若干个后固定销(13),输出法兰盘(14),主轴轴承(15),机油泵(16),传动齿轮(17),机油管(18),若干个副轴轴承(19),主轴(20),机壳(21),导向轴承(22),底座(23),若干个螺丝(2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23)的上部与机壳(2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的机壳(21)空腔内置放主轴转动系统,所述的主轴(20)的长度大于机壳(21)的长度,主轴(20)外径中部与主惯性轮(8)中心孔内径固定连接,所述的主惯性轮(8)两端面靠近外缘的部位间隔均等角度纵向所开的若干个圆形孔的内径分别与轴承(19)的外径固定连接,每个轴承(19)的内径分别与一根副轴(10)的外径中部固定连接,每根副轴(10)的两侧轴径都与一个副惯性轮(5)中心孔的内径固定连接,每根副轴(10)的两轴端外径都与一个驱动齿轮(11)中心孔的内径固定连接,所述的前、后端面盖(4)、(12)中心孔内径分别与主轴轴承(15)的外径固定连接,前、后端面盖(4)、(12)内侧分别由若干个固定销(3)、(13)固定连接一个非转动的传动齿轮(17),传动齿轮(17)中心孔内径与导向轴承(22)的外径固定连接,主轴(20)两侧轴外径分别与前、后端面盖内侧固定连接的传动齿轮(17)中心孔内固定的轴承(22)内径以及前、后端面盖(4)、(12)中心孔内固定的主轴轴承(15)内径固定连接,所述的前、后端面盖(4)、(12)与机壳(21)两端壳体之间由螺丝(24)固定连接,所述的若干个驱动齿轮(11)均分为两组与前、后端面盖(4)、(12)内侧固定的传动齿轮(17)啮合,前、后端面盖(4)、(12)的外侧固定有油封(2),油封(2)的内径与主轴(20)的外径滑动接触,后端面盖(12)内侧底部固定机油管(18),后端面盖(12)外侧底部由螺丝固定机油泵(16),所述的动平衡调整螺丝(6)安装在若干个副惯性轮(5)的轮体端面的外缘,动平衡调整螺丝(9)安装在主惯性轮(8)的轮体外缘,主轴(20)前端轴外径固定的输入法兰盘(1)可连接动力源主轴,主轴(20)后端轴外径固定的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长军
申请(专利权)人:董长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