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凹岸洄水湾式裂腹鱼类人工产卵场
[0001]本技术涉及渔业资源保护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凹岸洄水湾式裂腹鱼类人工产卵场。
技术介绍
[0002]上世纪末,受过渡捕捞、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影响,裂腹鱼类资源量急剧下降。进入本世纪,水利水电开发加速,裂腹鱼类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自然分布范围大幅缩小,资源进一步衰退。针对水利、水电等涉水工程建设对鱼类的不利影响,目前采取的保护措施主要有修建过鱼设施、建设人工增殖放流站、修复产卵场生境等,这些措施可以缓解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造成的不利影响。
[0003]自然河流裂腹鱼类的产卵场一般分布于急流前突现一块缓流浅滩或洄水湾,洄水湾多由凹岸和突嘴形成。目前现有的裂腹鱼类人工产卵场对于河段的流速要求较为严格,需要设置在河流的缓流浅滩或洄水湾处,适用范围小。
[0004]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样一种结构进行改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一种凹岸洄水湾式裂腹鱼类人工产卵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0006]本技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凹岸洄水湾式裂腹鱼类人工产卵场,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河岸设置的产卵区(1),所述产卵区(1)具有由河流向岸边方向凹进的凹岸结构(2),在凹岸结构(2)的底部铺设有卵石(3),在凹岸结构(2)的非河流接触面设有护岸(4)和隔离网(5),所述护岸(4)和隔离网(5)沿凹岸结构(2)的边缘设置,护岸(4)位于隔离网(5)的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岸洄水湾式裂腹鱼类人工产卵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卵区(1)所在河段的上下50km范围内分布有性成熟的裂腹鱼类,在产卵区(1)所在河段侧具有大于300
㎡
的河滩或台地,所述产卵区(1)所在河段的流速0.2
‑
2.0m/s,所述产卵区(1)所在河段的水深小于2.0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岸洄水湾式裂腹鱼类人工产卵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卵区(1)的水深为20
‑
80cm,产卵区(1)内的流速为0.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朋,韩军军,祁峰,封永辉,牛建功,张人铭,蔡林钢,马燕武,时春明,焦飞,阿地力,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